浅谈市政道路路基的施工

2015-10-21 17:12廖永秀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12期
关键词:路基工程市政道路施工技术

廖永秀

【摘要】市政道路路基施工的技术问题直接关系到整个市政道路工程的使用质量。所以,在市政道路路基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依据施工要求与程序,结合工程建设项目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本文作者通过多年工作经验结,对市政道路路基的施工方法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市政道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

1.市政工程路基施工的技术

1.1路基土方施工

(一)填方路基的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①分层填筑,满足上一层压实要求后,再填压下一层。压实前必须对含水量进行测定,含水量符合要求后再碾压,避免返工浪费。

②干密度试验标定要准确,对不同的土质要分别标定干密度,不可以用同一个干密度去评定不同土质的压实度。

③分段施工。若纵向搭接两段交接处不在同一时间填筑,则先填地段应按1∶1坡分层留台阶;若两个地段同时填,则应分层相互交叠衔接,搭接长度不得﹤2m。否则路基会出现不均匀沉陷,影响路面平整度。当路基稳定受到地下水影响时,应在路堤底部填水稳性优良、不易风化的砂石材料或用无机混合料(石灰、水泥等固化材料)进行加固处理,使基底形成水稳性好的厚20cm~30cm的稳定层。

(二)松铺厚度的控制与土质类别、压实机具功能、碾压遍数等有关,应根据实际情况,以保证压实度为原则。路床顶面层最小松铺厚度不应﹤8cm。

(三)严格控制路堤几何尺寸和坡度。路堤填土宽度每侧应比设计宽度宽出30cm,压实宽度不得小于设计宽度。压实合格后,最后削坡不得缺坡,以保证路堤稳定性。

(四)压实方法应先边后中,以便形成路拱;先轻后重,以适应逐渐增长的土基强度;先慢后快,以免松土被机械推动。应在碾压前,先整平。由路中线向路堤两边整成2%~4%的横坡在弯道部分碾压时,应由低的一侧边缘向高的一侧边缘碾压,以便形成单向超高横坡。前后两次轮迹需重叠12cm~20cm。应特别注意控制压实均匀,以免引起不均匀沉陷。

1.2路基填方施工

填筑作业采用机械施工, 自卸车运料, 推土机摊铺、整平, 重型压路机碾压。填筑前,先施工长度不小于100m的试验段,得出分层施工的控制数据:松铺厚度、碾压遍数、碾压速度、设备组合方式、工序、填层材料及含水率等。

(一)测量放线,确定坡脚线。采用全站仪配合棱镜准确放出坡脚线,并设置比较明显的标志。

(二)基底处理。清除地表植被及所有不能用于路基填筑的杂物并运至弃土场或留作复耕材料,清除厚度一般不小于15cm,并对原地面进行碾压,其压实度不小于85%。对填方小于0.8m的路堤, 对于原地表清理与挖除之后的土质基底,需将表面翻松至少深30cm后整平压实,其压实度不小于95%。地面自然横坡或纵坡陡于1∶5时,先按图纸要求将基底挖成不小于2 m宽的台阶,台阶顶作成3 % 的内倾斜坡, 其宽度满足摊铺和压实机械的操作需要。

(三)施作临时排水沟,保证排水畅通,每施工层按要求设置横坡和纵坡,表面不积水。施工过程中设置临时泄水槽,临时排水槽采用水泥砂浆泄水槽或土槽加塑料布铺面,防止雨水冲刷路基坡面。泄水槽与临时排水系统相连通。

(四)分层填筑。不同填筑材料分层全断面填筑,规模施工时的填筑厚度为试验路段路基填土厚度的90%,每种填料层总厚度不得小于50 cm,且尽量减少层数,填筑时应根据试验段得出的施工技术参数,用白灰划框格卸料,严格进行拉线施工,控制每层的松铺厚度。

(五)分层摊铺、整平。每层填料的摊铺宽度超出每层路堤设计宽度的30~40c m ,以保证修整路基边坡后的路堤边缘有足够的压实度,每层都对设计填筑宽度进行放样,并用白灰明确标记出设计边缘线,以便检查路基超填宽度是否满足要求。待路基整修时, 刮除多余的方量,并运到弃土场。

(六)分层压实。路基压实采用重型振动压路机碾压,每层压实时要不断地进行整平,保证均匀一致的平整度。碾压遍数由试验参数确定,碾压顺序从两侧逐渐向中间,先静压再振动碾压,振动碾压时先弱振再强振,碾压过程中要控制压路机行驶速度不大于2 km/h。压路机无法碾压的地方采用内燃打夯机夯实,压实度满足相关规范标准中的相关要求。

(七)分层检查。碾压完成后,及时进行压实度检测,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层的摊铺作业。

2.市政工程路基的防护技术

2.1悬臂式混凝土挡墙

(一)挡墙模板。挡墙模板采用优质多层压缩胶板, 保证模板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保证模板受力后不变形,不位移,成型模板的尺寸准确。次龙骨选用方木, 水平设置, 主龙骨可选用方木及型钢,竖向设置,间距均通过计算确定。模板拼接严密不漏浆,表面平整不错台。混凝土浇筑时设专人维护模板和支架。在离地面标高30cm处要预留φ8PVC管,PVC管间距3×2m梅花形布置,往外倾斜4%,并用反滤层土工布扎口。

(二)混凝土浇筑。拟采用砼输送泵浇筑混凝土,输送泵软管离砼浇筑面的自由高度不超过2m,以不发生离析为度。混凝土按一定厚度、顺序和方向分层浇筑, 分层浇筑时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浇筑上层混凝土; 上下层同时浇筑时,上层与下层前后浇筑距离保持在1.5m以上。在倾斜面上浇筑混凝土时,从低处开始,逐层扩展升高,保持水平分层。

(三)墙背回填。挡墙背采用反挖回填, 回填土采用中粗砂, 其设计内摩察角35度, 设计容重19kN/m3,回填砂用小型机械分层夯实,密实度达到路基填筑要求, 墙后回填砂时挡墙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5%后方能进行。回填时,墙体泄水孔下30cm用粘土夯实,路面标高以下50cm用粘土夯实,避免渗水软化地基。

2.2锚杆格子梁防护施工

(一)锚杆制作及安装。锚杆杆体采用螺纹钢筋, 沿锚杆轴线方向每隔2.0m设置一个对中器,以保证锚杆有足够的保护层。锚筋尾端防腐采用刷漆、涂油等防腐措施处理。施工时, 若锚杆与格子梁钢筋、箍筋相干扰,可局部调整钢筋、箍筋的间距, 竖、横主筋交叉点必须绑扎牢固。安装前, 要确保每根钢筋顺直, 除锈、除油污,安装锚杆前再次认真核对锚孔编号,确认无误后再用高压风吹孔,人工缓缓将锚杆体放入孔内, 用钢尺量出孔外露出的钢筋长度,计算孔内锚杆长度,确保锚固长度。

(二)锚固注浆。注浆采用二次高压劈裂注浆。一次常压注浆作业从孔底开始, 实际注浆量一般要大于理论的注浆量, 或以锚具排气孔不再排气且孔口浆液溢出浓浆作为注浆结束的标准。注浆压力不低于2.5MPa。注浆材料选用水灰比0.45~0.5、灰砂比为1∶1的M30水泥砂浆。二次注浆在一次注浆形成的水泥结石体强度达到5.0MPa后,分段依次由下至上进行,注浆压力、注浆数量和注浆时间根据锚固体的体积及锚固地层情况确定。注浆结束后,将注浆管、注浆枪和注浆套管清洗干净,并同时做好注浆记录。

4.结束語

市政道路路基施工技术难度不大, 但由于施工场地狭小, 交通流量影响大, 且工艺比较复杂, 因此, 在施工中, 会遇到各种各样不同的环境条件的制约。所以, 要始终坚持技术标准,注意加强施工管理, 强化质量意识, 就一定会提高路基路面的耐久性。

参考文献:

[1] 崔连国,司天鹏. 城市道路路基软基处理的施工措施分析[J]. 科协论坛(下半月). 2011(07):28-29

[2] 李建路. 浅析市政道路软土路基的施工技术[J]. 华章. 2011(20):284

猜你喜欢
路基工程市政道路施工技术
关于市政道路桥梁工程伸缩缝施工技术的浅述
浅析市政道路软基处理技术
市政道路下穿高速铁路技术简述及应用
市政道路给排水管网设计分析
高速公路路基施工及质量控制技术
浅谈房屋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