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及管理对策研究

2015-10-21 17:12蒋小峰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12期
关键词:市政施工常见问题研究

蒋小峰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不断加快,城市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由于市政工程施工项目内容多样,又十分复杂,因此,出现问题的几率也非常高,后果也十分严重。本文通过对市政工程的特点描述,阐明了其具有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市政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并提出了市政工程的管理要点,希望为我国的市政工程的发展做出一份贡献。

【关键词】 市政施工;常见问题;管理;对策;研究

导言:市政工程是一项较为复杂的任务,因其在实践过程中所包含的知识繁多,施工工艺复杂,同时在大型的建设项目中,建设所需的周期较长。在进行市政工程项目建设时,不管是施工单位还是建设单位, 都会努力做到成本低、 工期短、 质量高,对于施工的进程需要专业的团队进行不断的优化。在市政施工实践中,相关项目主要由专业化施工人员承担,而管理工作的质量也直接影响着市政施工的整体水平。随着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社会资源的分配也日趋优化,市政施工相关工作也日益多样化, 这需要把握好各项常见问题,制定妥善对策从而推动市政建设可持续发展。

1. 市政工程的特点描述

所谓市政工程,一般指的是市政设施的有关建设项目,是专门为城市公共设施配套的基础建设项目,作为目前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的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分,其具有自身的一定特点,这些也是相关建设施工人员必须了解和掌握的。

1.1复杂多变影响因素众多

市政工程由于是服务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因此极容易受到诸如:天气、道路交通、地形环境等影响,造成延误工期,质量进度跟不上等严重后果。除此之外,安全隐患、技术水平限制、材料价格成本控制、相关企业间的利益分配等也会影响到市政工程的正常有序进行。同时,市政工程本身的施工操作复杂,具有一定难度,比如:很多市政工程都是采用的交叉作业,在本身就已经很窄的路面上进行施工作业,各种障碍物的影响,有时连机械设备都无法被使用,所以不难看出其工序的复杂难做。

1.2施工周期较短,投资规模较大

市政工程的项目建设,通常的施工周期都比较短,因此在很大程度上给工程的建设增加了难度,时间紧,任务重,让施工人员往往只追求效率、速度而忽略了质量和安全,结果往往得不偿失。同时,市政工程属于政府投资的建设项目,关乎到人民大众的生活环境优劣,所以通常情况下,对于市政工程的投资建设数目都是较大的,如果一旦在工程实施的过程中出现差错和事故,损失将是不可估量的。

2.市政工程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分析

2.1施工组织设计阶段的问题

组织设计是工程施工的前提, 往往需要经验丰富的工程师主导,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选用现代化的施工理念,并且选择优质的施工方案, 保证施工数据的准确性。我国市政工程施工基本上采用的是招投标的形式来选用施工单位, 这样就会产生预定施工计划与中标单位施工计划不一致的情形。正是因为计划无法统一,施工组织单位的职能部门便无法得到统一指挥, 施工工作也难以有序开展。建设单位更加注重对施工组织阶段技术的管理,而忽视了对施工管理过程的监督和控制, 当施工方案与实际操作存在较大差距时,由此极大影响施工质量。

2.2 施工过程缺乏有力监控

考虑到最近几年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加快, 市政建设所包含的施工项目数量急剧上升,不仅仅拥有较大的工作量, 且对工期要求也较为紧迫。整体上来看,参与施工的单位素质层次不齐, 部分单位甚至缺乏与施工项目对应的完整化施工团队及专业化施工技术人员,且施工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普遍不高,针对施工地的现场管理工作也未充分贯彻落实,整个施工过程没有进行全面严格的监控, 使得部分施工技术人员为了应付任务而偷工减料, 违背施工规范进行盲目操作,最終导致市政施工出现各式各样的问题。

2.3 施工工艺的问题

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前编制完整的施工设计方案, 并由监理单位审核通过, 组织选用合适的施工工艺开展施工,但是由于施工设计阶段的方案并未依据准确的测量数据及工程的实际情况,经常会出现施工工艺无法满足施工需求的状况。市政工程经常出现征地、 拆迁等因素的影响, 施工单位应当及时根据施工中的问题调整施工方案, 如果未适当调整施工方案, 便难以确定出恰当的施工工艺。

2.4 施工管理中的问题

当前许多市政工程建设中分包现象严重,但是建设单位的管理体制与工程的实际环境存在较多不一致的不良状况,这就容易出现分包单位与施工单位的管理权限不清晰的现象。分包单位为了保证自身的经济利益, 往往严重忽视了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 未能主动承担施工责任, 甚至出现部分项目无人监管的现象, 导致施工过程出现诸多漏洞, 直接威胁着施工工程的安全及质量。

2.5 市政工程施工行为没有合理规范,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基础

市政施工行为存在不合理的地方,也容易造成了市政市场混乱,一般是表现在市政施工时没有按照规范进行设计和建设,通常情况市政施工方将承包的工程再转包给其他市政单位,从中赚取差价。而市政单位只是在招标过程中一味追求低价,然后再高价转给其他施工企业,管理上很不到位,基本上各部门是各自为政,这会严重的影响市政工程质量;施工企业以不正当手段承揽工程。验收的主导作用,如果没有监督机制的制衡,那么竣工验收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6 工程材料制约工程质量

市政工程建设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建筑材料的质量。能否合理选择建筑材料, 建筑材料的使用工艺是否适当, 建筑材料质量是否合格, 建筑材料的运输保管工作是否妥当, 建筑材料的施工工艺是否恰当, 这些均影响着市政工程工程的质量。

2.7 施工队伍方面的问题

施工队伍是施工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工程质量的人为因素, 特别是现场施工人员与监理人员的素质对工程质量的影响最大。施工技术人员应当能够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 及时调整施工环节的具体措施, 并经过监理单位的同意,配合施工方案要求和工程进度开展施工工作。但是现场施工人员往往只顾完成施工进度, 没有根据实际的施工情况,及时向施工单位反映施工过程中的问题, 当施工遇到阻碍时,施工人员才向施工单位反映,若无法采用合适的补救措施便只能返工,由此会影响工程质量乃至施工进度。

2.8 施工时间、 场地对工程的影响

市政工程施工往往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巨大,施工中产生的噪声和灰尘对周围居民的生活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为了减少对居民的干扰, 施工单位通常会对施工的周期和时间进行限制, 但是因受到施工进度的影响, 两者之间的矛盾很难得到协调。部分施工单位为了完成施工任务就会倒排进度计划, 导致施工过程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施工灵活度大幅度减弱,施工进度及施工质量更是无法得到保证。

3.市政施工中的管理对策研究

3.1 施工地现场质量管理策略

施工地现场质量管理工作主要分为了三个部分,具体分析如下。

3.1.1设备及材料的管理策略

除了保障施工人员的规范化施工,对设备及材料的管理策略也具有重要意义, 在严格控制成本造价的基础上,还应该确保施工材料满足质量标准, 而设备的运用, 则应该遵守相应规范化流程。

3.1.2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

建立一个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 无论是施工单位, 还是工程监理单位都应该严格控制工程的质量, 应该努力提高施工人员与监理人员的个人素质, 培养质量安全意识, 将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安全隐患予以及时消除。将整个质量管理的目标细化, 落到实处, 落实到单位每个人的身上, 以保证整个市政道路工程的质量达到预期目标。对于监理单位应加强对施工材料的质量管理, 加强对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对不符合规范的施工环节应及时厉令施工单位进行整改。

3.1.3施工环境的规范化

施工环境中的影响因素包括了气候条件、地质环境及水文条件等等, 良好的施工环境能够有效提高市政施工整体质量。针对施工环境的规范化,应该严格把握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确保施工材料保持合理化放置,施工道路保持通畅,从而提高市政施工项目整体效益。

3.1.4施工工序的标准化

施工工序会对项目最终质量带来必然影响,这就需要不断促进施工工序的标准化。一方面应该严格遵循施工流程, 把握好施工细节;另一方面又应当调整好施工技术人员、施工材料、 施工机械、 以及施工环境等各项因素的相互关系, 从而为工序的标准化提供保障。

3.2 市政工程的施工工期管理

3.2.1 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

在进行市政工程项目施工时,要根据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目标, 编制科学、 合理的进度计划, 并定期对施工进度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如果发现施工实际情况和进度计划存在差异,要及时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从而保证市政工程能在规定的时间内顺利的完成施工。在编制施工进度计划时, 首先要将整个工程项目分解成多个子项目,并确定各个子项目之间的逻辑关系, 预算出各个子项目的施工时间,并绘制相关网络图,然后调整、 优化施工进度计划。在制定施工进度计划时,还需要对施工成本和施工质量进行考虑。

3.2.2 施工进度的监控

对施工进度进行监控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及时掌握施工的进展情况,并估计完成施工目标的需要花费的时间。施工进度监控的方法是检查工程项目的实际施工情况,将施工实际值和计划值进行对比, 分析两者的偏差,并分析原因,然后采用合理的措施进行调整。施工进度监控的主要内容有施工组织的進展情况、 施工材料、 设备的选购情况、 现场施工的进展情况等。

3.2.3 进度分析及调整

在进行市政工程施工时,经常会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出现进度拖延的现象, 如果不能及时处理这种现象, 就很有可能引起工程拖延索赔,因此, 在进行工程项目建设时, 如果发生进度拖延现象, 不仅要从施工技术、 施工组织等方面制定相应的加快措施,还要在施工成本方面制定相应的调整方案,从而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3.3 施工成本管理策略

施工成本的管理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部分入手。

3.3.1应当构建完善的施工成本管理体系

即建立起以项目经理为中心的完整的成本控制体系,在明确各环节施工成本的同时, 将施工责任分配到每个人,从而使得市政施工有序进行。

3.3.2应当采取灵活的成本管理技术

主要是从专业化经济角度分析施工方案, 并对其进行具体调整, 确定最终的施工工艺, 选择物美价廉的材料。在保障工程质量的基础上, 采用替代、 调整配合比、 加入添加剂等方式,减少材料的损耗,从而节省成本。

3.3.3应当落实成本管理的经济措施

主要是指管理人员按照预定的资金分配方案, 严格划分成本管理工作细节, 并掌握施工风险, 确立出完整的应对策略, 针对项目各环节支出, 应进行全面记录整理, 并采用财务核算等,确保市政施工各环节资金流动的科学合理性。

3.3.4应当贯彻合同制度

利用合同控制市政施工成本,提高市政施工质量的措施应当贯穿于整个项目前后, 这就需要不断强化合同在市政施工项目中的重要地位。在此基础上,不断调整合同结构及内容, 如合同谈判应该对市政施工项目的规模、 性质以及特点等进行明确规定。另外合同的具体内容应该明确考虑到施工过程中的各项风险, 将施工的整体效益以条款的形式具体表现出来, 从而为市政施工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3.4 施工人员的管理

施工人员的技能水平、 安全意识、 质量意识等对市政工程的施工质量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 在进行市政工程施工时, 必须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由于制度对人的行为有很强的约束性,因此, 施工单位要根据建筑施工的实际情况和国家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 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并将管理制度落实到实际施工中, 规范施工人员的行为, 同时施工单位要建立科学的奖罚制度, 从而有效地激发施工人员的工作热情。施工单位要根据施工人员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培训内容, 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责任意识, 从而有效地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

4.结论

综上所述,市政工程对于我们十分重要,对于在市政工程施工中出现的问题要提高重视,尤其是要提高安全管理责任意识。需要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利用科学有效的管理做事来调控施工的整体节奏,从而对施工的问题系统的看待,进而及时地控制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保证施工项目的顺利进行,并且将资源有效地进行整合,提高施工的效率。从而使市政施工项目顺利完工,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化发展, 同时也为施工单位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机遇。

参考文献

[1]张元琪. 市政道路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探究[J]. 山西建筑,2014,27:157-158.

[2]杜贵尚. 加强市政施工管理研究[J]. 科技与企业,2014,12:58.

[3]石汇. 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12:125-126.

[4]王建伟. 市政公路给排水施工中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J]. 科技资讯,2013,30:49-50.

[5]李跃华. 市政工程给排水管道施工中质量的控制[J]. 山西建筑,2012,08:238-239.

[6]全年华. 浅谈如何加强市政施工管理[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03:182.

猜你喜欢
市政施工常见问题研究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沥青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市政施工中的应用分析
机械自动化设计与制造的常见问题分析
公路工程监理存在的问题和一些改进措施
路面裂缝在市政施工中的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