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加强工程造价管理

2015-10-21 17:25李果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8期
关键词:工程造价管理宏观调控施工企业

李果

摘要:如何降低企业的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的一大努力目标,因此,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而言,如何加强工程造价管理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工程造价管理是工程建设项目中极其关键的一环,它关系到企业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对建筑施工企业影响极大,因此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建筑施工企业对工程造价实施严格控制。本文通过工程造价管理的相关介绍和对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概述,对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加强过程造价管理进行探讨。

关键词:宏观调控 施工企业 工程造价管理

一、工程造价管理的概述

所谓工程造价管理,是指从一个工程项目确定建设意向到建成、竣工验收的整个建设期间所支出的总费用的管理,即进行一个工程项目的建造多需要花费的全部费用。工程造价管理是建设项目投资中关键的部分,是工程项目建造正常进行所需资金的必要保证。

工程建设的周期一般比较长,各种外部因素都会影响到工程的定价,所以在项目的初始阶段很难去确定一个正确的造价,需要在工程的开发过程中,通过全面地了解工程,才能更加合理地对工程估价。因此,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需要遵循几项原则:

(一)必须建立健全建设项目全过程的监理和造价控制制度,为工程造价的控制提供制度保障。工程在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实行监理和造价控制制度的,经过实践证明,都能带来较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个制度对工程造价管理及其重要。

(二)考虑到工程投入使用后的经济效益,必须在建设全过程中按照不同阶段的特点进行多次计价。建设工程一般都是规模大、周期长,所需要的技术也比较复杂,因此投入的人财物成本大,一旦决策时有所失误,就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必须根据工程的程序确定不同阶段的造价精度,合理确定造价。

(三)工程造价管理必须贯穿于工程项目的建设全过程,管理的重点要转移到项目决策和设计阶段。我国多年来都将工程造价管理的重点放在了建设的后期和决算阶段,因此投资超限的现象屡有发生,导致大量效益不好的工程建设,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做出投资决策后就将重点放在设计阶段。

二、 我国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概况

20世纪50年代我国形成工程造价管理制度,国家直接参与和管理经济活动是这个制度的直接表现,并在历史的而不断演变下,形成比较完备的、对政府负责的概预算定额管理体系。受到50年代计划经济的影响,在概预算定额管理体系下,国家控制了利税分配、人工工资和设备材料的价格这些工程造价构成的主要因素。而随着国家和企业对工程造价管理的不断重视,我国区别于国际上发达国家事前预控、事中控制的工程投资要求的传统做法使得过程造价先建设后算账,轻决策重实施,轻经济中技术的弊端显露出来,工程人员造价控制意识和技术经济观念不到位,造价管理人员素质没能得到提高,导致难以实现工程造价的控制目标。

到了80年代,工程造价管理制度得到完善,出现了全过程造价管理和控制的概念,有关部门也相应规定了预决算向两头延伸和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的要求,通过这些规定,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方法和观念被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个制度也在不断的完善中沿用至今。

三、 如何加强工程造价管理

(一)国家要加强宏观调控

在建筑领域,建筑施工的承包价格是工程建设项目中建设费用的关键组成部分,对工程造价的高低起直接影响作用,直接关系到施工企业的利益。因此,国家应该加强对价格的监管和宏观调控,提高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

我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筑施工的承包价格一般是通过招投标这个工作来实现的,中标价就是承包合同价格。国家的监管和宏观调控体现在施工企业必须在自我测算的基础上,根据国家和当地政府规定的现行定额、单价、定率、工程量计算规则、解释和施工图纸编制投标书,投标价格,这促使施工企业必须發挥主观能动性,通过自我测算的加强来编制出先进合理的企业定额,合理地利用新的价格调控体系,从而加强了工程造价管理。

(二)做好工程项目投标工作,积极参与市场竞争

我国的是市场经济体系,对于工程项目而言,现在是属于买方市场,建筑施工企业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因此,施工企业必须做好工程项目的投标工作,才能适应市场竞争的需求。做好工程项目的投标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组建高素质有能力的投标班子。施工企业的是否具有一个能力强的高素质的投标班子是施工单位能否中标的一大关键因素。一个集合了经验丰富、对市场有敏锐嗅觉的来自工程、计算机、财务、人力资源等等各种专业的业务骨干的投标班子是一份合理投标书的保证。合理确定工程报价。投标班子在仔细阅读相关招标要求,对招标项目有所了解后,采用限额设计,即分解投资和工程量,在企业自我测算的基础上,根据要求实事求是地编制一份与企业本身情况相符合的投标书,并运用报价侧率对工程投标报价。

(2)进行有效的合同管理。承包合同具有严肃性,这一点无论是建设单位还是施工单位都必须清楚知道,必须高度重视承包合同的制定,确保不与《合同法》相关条例冲突,必须具有合理性和可实施性,合同一经签订不可随意变更。

(三)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管理

(1)合理控制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支出

首先,要有效控制人工费,在保证作业人员的待遇的前提下降低成本。其次,要合理控制材料费,建筑相关管理人员要清楚了解市场上各种材料价格信息的变动,在保证材料质量的前提下,对多家供应商的原材料价格进行对比,选择最优惠的供应商。再者,要有效控制机械费,提高机械的效率,同时又降低机械成本。最后,通过聘用高水平管理人才,严格控制非生产性费用。

(2)严格控制设计变更

施工过程中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因此常常会存在设计变更,加大了工程造价管理的难度。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一旦发现建设单位需要设计变更,必须申请后,监理审核,及时委托设计单位对工程项目进行设计变更。设计变更不可避免地发生后,施工单位要跟踪项目费用的变化,及时与建设单位做好沟通。

(四)加强工程结算

(1)重视施工的签证,积极组织索赔

为了避免工程结算时施工企业和建设企业之间有争议,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要重视施工签证,对赶工、设计变更、招标文件以外的工程、不可抗力等等的都要及时让监理的工程师或者建设单位做好签证工作,收集好各种对自己有利的证据,以确保结算时能够索赔成功。

(2)避免拖欠工程款

买方市场下,施工企业处于被动的地位,为了能够中标,承揽工程项目,很多施工企业会忽视了业主或建设企业的资金到位情况,签订合同后,业主或者建设企业的建筑资金不足的矛盾也就被转移到施工企业身上。因此,施工企业在签订合同时,要采取积极的措施,对业主或者建设企业的资金到位情况充分了解,确保投入与收入工程款的步调相一致,避免施工企业为业主或建设企业大量垫资的情况,减少对自身经济效益的不良影响。

结论

总而言之,工程造价管理是影响建筑业发展的一大因素,加强工程造价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降低成本,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一大途径。工程造价管理是一项复杂、难度大、涉及面广的工作,需要在国家的监理和宏观调控下,建筑施工企业和建设企业共同努力,互相配合,才能最终全方位、全过程地管理工程造价,增加企业经济效益,从而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庄玉明.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加强工程造价管理[J].中华民居.2011(01)

[2]陈建国,高显义.工程计量与造价管理[J].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

[3]田荣.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加强工程造价管理[J].管理观察.2010(23)

[4]王德海.工程项目管理概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猜你喜欢
工程造价管理宏观调控施工企业
宏观调控法的一般原理
工程造价管理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与对策
解决我国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着力点
解决我国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着力点
施工企业工程造价的全过程管理探究
加强施工企业工程造价管理,提高施工企业经济效益
信息技术在工程造价计算与管理中的应用
施工企业营改增对会计核算的影响与应对措施
范式转换视角下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的工程造价管理研究
网络信息技术在施工企业项目财务管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