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病理分析

2015-10-21 18:15
中国医学人文杂志 2015年7期
关键词:内分泌肿瘤

周 锐

【摘 要】目的:对胃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病理进行分析。方法:对本院2012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40例胃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并对所有患者的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大部分为老年人,其临床症状比较类似,在胃窦部及为贲门部比较常见。40例患者中共有典型类癌4例,不典型类似和小细胞癌分别为12例和24例,多数癌细胞表达神经内分泌标记物、突触素(Syn)、嗜铬素A(CgA)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CD57阳性。结论:胃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断主要依靠患者病理上的變化,病理分型的正确性对患者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胃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病理

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一种来自于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异质性肿瘤,在全身多个器官与组织均可发生,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肿瘤最为常见。世界卫生组织在2010年针对神经内分泌肿瘤提出了新的分类方式。实际上胃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发生并不多见,但是近年来的发病率却显著提高[1]。本次研究主要针对本院2012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40例胃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主要对胃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病理进行研究,现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2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40例胃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40例患者中共有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8例,患者年龄在33~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5.6岁。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相似,主要表现为上腹部不适及隐痛,进食过程中有梗阻感,少数患者有黑便。共有20例患者肿瘤位于为贲门部,17例患者位于胃窦部,其余患者位于胃体部,均行胃切除手术。

1.2方法

用10%中性福尔马林对所有标本进行固定及石蜡包埋,并利用苏木精-伊红及SP法免疫组化染色,采用迈新公司的即用型康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突触素(Syn)以及上皮膜抗原(EMA)等产品,DAB显色阳性细胞细胞浆呈现出黄色的颗粒状,并对阳性与阴性对照进行设置,利用光镜对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进行观察。

2结果

2.1大体检查

所有患者病理大体类型为溃疡性27例,8例为隆起型,5例为息肉状,最大肿块径在1.5~12cm不等。

2.2光镜检查

Ⅰ型为典型类癌(4/40),镜下特点表现为癌细胞形态趋于一致,大小中等,具有丰富的胞质,呈现出淡嗜伊红色,呈卵圆形或圆形,居中,癌组织排列比较规则,主要呈现出岛屿、鸟巢、梁索等形状,无坏死;Ⅱ型为不典型类癌(12/40),镜下特点表现为癌细胞形态大小不一,中等数量的胞质,呈卵圆形、圆形或者短梭形,染色质颗粒粗,癌组织排列比较规则,主要呈现出鸟巢、片块、菊形团样等形状,可见少量粘液腺癌及低分化腺癌等成分;Ⅲ型为小细胞癌(24/40),镜下特点表现为癌细胞体积较小,大小趋于一致,具有稀少的胞质,深染,呈裸核、圆形、卵圆形等形状,细胞界限不清楚,多见分裂及大量坏死。

3讨论

胃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一种比较少见的肿瘤,大约占胃肿瘤的3%[2],其生物学特性、病理学特征以及预后存在显著差异,同时临床表现也不典型,没有统一的病理诊断标准,因此对临床治疗及预后造成了严重影响。一般来说,多数瘤细胞表达神经内分泌颗粒,因此被命名为神经内分泌肿瘤。胃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一个谱系,其中存在组织学由高到低、生物学行为从良性到恶性的演变,因为分类标准存在差异,胃神经内分泌肿瘤不同类型的检出率也存在差异。大部分学者认为,胃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分化实际上是一个渐变的构成,从胃内分泌细胞增生到异型增生,再到胃类癌,再到不典型类癌,最终演变为神经内分泌癌。

在胃神经内分泌肿瘤中典型类癌的生长速度比较缓慢,即使出现转移也会局限在淋巴结和肝等部位,出现转移也不会影响病人的长期生存;非典型类癌是多相性肿瘤,这样就可以对其不同研究中具有不同的预后进行解释了,如果肿瘤与肺大细胞神经分泌癌的体征相类似,这时的预后是很差的;小细胞癌与肺小细胞癌相类似,其主要特征表现为高度侵袭性临床经过。本次研究中共有4例患者为息肉样典型类癌,其肿瘤面积是1.5cm,瘤组织不存在明显浸润,且预后情况较良好,其余患者的肿瘤多为溃疡型和隆起型,体积在2cm以上,呈现出浸润性生长的特征。

本组患者中大多数为老年人,在性别上不存在明显差异,同时临床表现也不明显,没有明显的临床内分泌症状,这可能是因为分泌激素量比较少导致的。共有4例小细胞癌中存在腺癌成分,5例非典型类癌与4例小细胞癌淋巴结转移为灶中存在腺癌成分。且根据相关文献报道,有大约10%~20%的腺癌钟可见神经内分泌细胞分化[3],提示组织学起源和一般腺癌存在类似的地方,均来自于多潜能原始干细胞增殖。总之,虽然胃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发病率比较低,但是一经发现多数已经发生转移,且预后较差,胃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断主要依靠患者病理上的变化,因此病理分型的正确性对患者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剑昂,韩序,方圆,赵婧,纪元,楼文晖,许雪峰.胃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根治性手术后预后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3,(10):866-870.

[2]陈庆明,李明,张洁民,刘丽娜.13例无功能性阑尾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病理回顾性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4,(13):120-123.

[3]邓玉洁,陈晓辉,林学德,施烯,曾乌查,郑敏.胃高度恶性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J].肿瘤防治研究,2014,(10):1093-1097.

猜你喜欢
内分泌肿瘤
妇科内分泌失调的临床治疗研究
中西医结合护理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
你真的了解内分泌失调吗
内分泌失调是什么病
致命肿瘤忽然消失
肿瘤标志物的认识误区
什么是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
“饿死”肿瘤的纳米机器人
了解内分泌……
稳住内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