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佐辛复合局麻药在臂丛神经麻醉中的应用分析

2015-10-21 18:15焦富荣
中国医学人文杂志 2015年7期
关键词:卡因麻药持续时间

焦富荣

【摘 要】目的 观察地佐辛复合局麻药在臂丛神经麻醉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其原因。方法 选择在肌间沟臂丛神经麻醉下拟行上肢手术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G组,0.3%罗哌卡因30ml加地佐辛5mg混合液)和对照组(D组,0.3%罗哌卡因30ml),每组30例。观察并记录麻醉起效时间、持续时间及手术开始后麻醉满意度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G组感觉与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明显快于D组(P<0.05),镇痛持续时间明显长于D组(P<0.05);G组的麻醉满意度明显高于D组(P<0.05);两组ECG、HR、BP、Sp02组间组内差异无显著性;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地佐辛复合局麻药用于臂丛神经麻醉可明显缩短麻醉起效时间,相对延长作用持续时间,麻醉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地佐辛;臂丛神经麻醉;罗哌卡因;应用

近年的研究显示,,外周神经元表面存在阿片类受体[1],阿片类药物可直接与外周神经纤维上的受体结合而发挥镇痛作用[2]。将小量阿片类药加入局部麻醉药中性神经阻滞,能显著延长神经阻滞持续时间,增强术中镇痛效果,延长术后镇痛时间[3]。地佐辛作为主要通过阿片受体起作用的新型激动-拮抗剂,由于其镇痛效应强、呼吸抑制轻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中。泰兴市第三人民医院麻醉科在局麻药中复合使用地佐辛用于臂丛神经麻醉,取得了满意的麻醉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60例在肌间沟臂丛神经麻醉下拟行上肢手术患者,男31例,女29例,年龄20~68岁,所有患者无臂丛神经阻滞的禁忌证,无吸毒史,无反复使用麻醉性镇痛药物史,术前无心、脑、肺疾病史,术前检查肝肾功能正常。ASA I~Ⅱ 级,其中肱骨骨折内固定术36例,桡骨骨折内固定术2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G组)和对照组(D组),每组30例。本研究方案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且均由同一有经验的麻醉医师完成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两组患者年龄、性别、ASA分级和手术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患者术前30min肌注鲁米那0.1g,阿托品0.5mg。入室后建立静脉通道,常规监测ECG、HR、BP、SpO2。患者仰卧,头偏向健侧,充分暴露患侧,进针点为前、中斜角肌间隙与锁骨中点上二横指交点处,常规消毒后,左手食指固定皮肤,右手持5ml注射器連接 7G注射针头,垂直皮肤刺入,针头略向外向后推进,若有异感或触及骨质,停止进针并退针少许,回抽无血液、脑脊液及气体,G组注入0.3%罗哌卡因30ml加地佐辛5mg混合液,D组注入0.3%罗哌卡因30ml。

1.3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感觉阻滞起效时间(T1,阻滞完成至痛觉减弱)、痛觉消失时间(T2,阻滞完成至开始手术)、运动阻滞起效时间(T3,阻滞完成至拇指运动无力),术后及时随访,了解患肢运动阻滞持续时间(T4,拇指运动无力至肌力恢复时间)及切口疼痛时间(T5)。手术开始后进行麻醉满意度评价:满意(疼痛消失,无需辅助用药);不满意(镇痛不全,需追加局部麻醉或静脉麻醉药)。记录麻醉前、手术开始后的ECG、HR、BP、SpO2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统计分析采用SPPS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2结果

两组患者麻醉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及持续时间、患肢肌力完全恢复时间差异无显著性,G组痛觉消失时间明显短于D组(P

表一 两组麻醉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持续时间及切口疼痛时间

组别 例数 感觉阻滞起效时间(T1,min) 运动阻滞起效时间(T2,min) 痛觉消失时间(T3,min) 运动阻滞持续时间(T4,h) 切口疼痛时间(T5,h)

G组 30 2.55±0.43 8.54±1.35 12.05±2.35# 5.88±1.42 13.68±5.02#

D组 30 2.75±0.50 7.22±1.38 20.11±1.99 5.15±1.25 6.55±4.85

与D组相比,# P< 0.05

D组术中3例需要追加静脉麻醉药完成手术;G组术中均无需辅助用药,G组术中满意率明显高于D组(P< 0.05)。两组ECG、HR、BP、Sp02组间组内差异无显著性。

所有患者手术前后均无呼吸抑制、皮肤瘙痒、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3讨论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是上肢手术最常用的麻醉方法。由于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相比,具有中枢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毒性小、作用时间长、低浓度有感觉运动分离的优点,以往常用利多卡因和布比卡因的复合液,常被罗哌卡因所替代,但临床上单纯使用罗哌卡因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常存在阻滞不全、麻醉起效慢、运动阻滞起效、最大运动阻滞时间延长。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常通过增加罗哌卡因的使用浓度以及伍用利多卡因的方法。最近有研究[4]证实阿片受体除分布整个中枢神经系统外,也广泛分布于周围神经系统中。这给局麻药中加入阿片类药物的可行性提供了理论指导,最近国内外广泛的应用也表明:局麻药中加入阿片类药物用于镇痛具有镇痛完全,用量少,对呼吸循环影响少,不良反应少,持续时间长的特点。地佐辛是苯吗啡烷类衍生物,属于阿片受体激动拮抗药[5],主要是激动分布于大脑、脑干和脊髓的k受体,产生镇痛、轻度的镇静作用,同时拮抗U受体,因其镇痛时间长,成瘾性小而列入非麻醉品范畴,被应用于临床麻醉及术后镇痛。罗哌卡因复合使用地佐辛阻滞效果良好,并可减少机体术后的应激反应,这种机制可能与其大脑皮质激动k受体产生镇痛、镇静作用有关[6],并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我们在局麻药中加入地佐辛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结果显示:地佐辛复合局麻药用于臂丛神经阻滞可明显缩短痛觉消失时间,延长作用持续时间,改善镇痛效果,降低罗哌卡因的阻滞浓度从而使局麻药使用更安全;且术中术后均无呼吸抑制、皮肤瘙痒、恶心呕吐等并发症。

综上所述,采用地佐辛复合罗哌卡因进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起效快,持续时间长,麻醉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叶斌.吗啡在周围神经中的应用证明阿片受体的存在[J].中国实用医药,2009,4(33):101-102.

[2]周斌福,许南燕,钱敬畏.罗哌卡因复合地佐辛在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2,18(2):185—187.

[3]王红珠,许菊霞,李商庚.舒芬太尼加入局麻药对臂丛神经阻滞的影响[J].江西医药,2010,45(1):52.

[4]黄宇光,徐仲煌,罗爱伦.外周区域阻滞与术后镇痛的新 观点和新方法[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1,17(5):275—277.

[5]韩雪萍,黄运里,孙振涛,等.地佐辛和芬太尼用于甲状腺术后镇痛对患者呼吸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1,27(10):993—994.

[6]陈文斌,龚丽芳.地佐辛复合罗哌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观察[J].海峡药学,2013,25(2):160—161.

猜你喜欢
卡因麻药持续时间
芬太尼与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注入在小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对比
打麻药
脱单
罗哌卡因、左旋布比卡因与布比卡因低位硬膜外麻醉的比较
探究左旋布比卡因的临床药理学和毒性特征
近10年果洛地区冻土的气候特征分析
外部冲击、企业投资与产权性质
好麻药
好麻药
The 15—minute reading challe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