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障中药增强西药作用纠正毒副作用探究

2015-10-21 18:15刘奇峰1付艳艳2徐亚文1滕瑛钰1
中国医学人文杂志 2015年7期
关键词:消化

刘奇峰1 付艳艳2 徐亚文1 滕瑛钰1

【摘 要】目的 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中西医结合取长补短的治疗措施。方法 将近4年来我院住院的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病例 164 例,治疗组80例,对照组84例,两组均应用雄性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治疗,对治疗组患者产生的消化系统及肝脏系统的毒副作用,予以平胃散加减治疗。结果 治疗组患者产生的消化系统及肝脏系统的毒副作用明显减轻,说明平胃散能缓解患者因应用雄性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所带来的毒副作用。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消化、肝脏系统毒副作用;平胃散;现代药理研究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由化学、物理、生物因素及其他不明原因所致的骨髓干细胞、造血微环境损伤,红骨髓被脂肪代替,全血细胞减少的一组综合征。急性再障的临床特点是发热、感染、多部位出血。贫血初期不甚,不久即呈进行性加重,患者常有心悸,心慌,气短乏力,面色苍白等。慢性再障常见面色白光白,头晕乏力,形寒怕冷,纳差,腰酸肢软齿衄,肌衄等。

西医采用雄性激素、环胞菌素A或/和抗淋巴细胞球蛋白等药物治疗,慢性与急性再障的有效率分别为70%和50%左右。但往往出现诸多副作用,如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谷丙转氨酶升高肝肾损害。针对上述症状我们通过中医理论辩证多为湿滞脾胃所致,其主证为脘腹胀满,舌苔白腻。应用平胃散加减治疗用中药以减小西药毒副作用,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并且患者血象均对比单纯西医药物治疗明显提高。

治疗模式

病例选择

所选病例为我院住院或血液科门诊病人,诊断标准符合1987年全国第四届再障学术会议制定标准。所有病人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治疗组)、西药组(对照组)。治疗组80例,男46例,女34例;年龄13~67岁,平均31.2岁;病程5~20个月;均出现消化系统症状毒副作用,其中有42例出现谷丙转胺酶升高(ALT32~42U/L),治疗时外周血WBC(0.5~3.7)×109/L,平均2.46×109/L,Hb29~92g/L,平均51.4g/L,PLT(16~82))×109/L,平均46×109/L;骨髓增生減低36例,重度减低19例。对照组84例,男59例,女25例;年龄14~65岁,平均30.6岁;病程5~20个月,均出现消化系统症状毒副作用,其中有43例出现谷丙转胺酶升高(ALT34~43U/L);治疗时外周血WBC(0.4~3.5)×109/L,平均2.44×109/L,Hb27~94g/L,平均50.3g/L,PLT(16~81))×109/L,平均45.5×109/L;骨髓增生减低32例,重度减低18例。两组间临床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

治疗组应用口服康力龙片2~8mg/d、环孢菌素A2-4mg/(kg·d)日三次口服配合中药汤剂。主方:苍术15g、厚朴15g、陈皮10g、炙甘草30g、清半夏10g、生姜5 g、大枣3枚。汤剂150ml,日三次口服发。谷丙转氨酶升高加柴胡10g、黄芩10g,减生姜,大枣。对照组单纯应用康力龙片2~8mg/d、环孢菌素A2-4mg/(kg·d)日。

治疗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消化系统毒副作用均明显改善,谷丙转氨酶76例转为正常值,2例改善,2例无效,外周血:WBC(3.6~6.0)×109/L,平均4.7×109/L,Hb 73~135g/L,平均113g/L;PLT(98~240)×109/L,平均173×109/L;骨髓增生重度减低24例,增生减低46例,增生活跃10例。对照组治疗后消化系统及谷丙转氨酶异常匀不同程度存在,外周血WBC(3.4~5.7)×109/L,平均3.9×109/L,Hb 73~123g/L,平均109g/L;PLT(100~291)×109/L,平均167×109/L;骨髓增生重度减低29例,增生减低48例,增生活跃7例。

讨论

中医早就有云: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正是说明脾胃在其疾病演化中的地位。而且血液的生化恰又以中焦所化为其物质基础,因此又能直接起到生血之效。

平胃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苍术、厚朴、陈皮、甘草组成。具有行气化湿,消滞和胃之功。临床主治湿滞脾胃而引起的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口淡无味,恶心呕吐,嗳气吐酸,肢体沉重,倦怠嗜睡,常多自利,舌苔白腻而厚,脉缓等证。由于脾主升,胃主降,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若脾胃的运化升降功能失职,诸疾由生。病机关键是湿滞脾胃所致,都可以平胃散加味辨证治疗。苍术味甘而燥,甘则入脾,燥则胜湿;厚朴味苦而温,温则益脾,苦则燥湿,故二物可以平敦阜之土。陈皮能泄气,甘草能健脾,气泄则无湿郁之患。脾强则有制湿之能,一补一泻,又用药之则也,是方也,惟湿土太过者能用之。若脾土不足及老弱阴虚之人皆非所宜也”。方中重用苍术为君药,以其苦温性燥主升,最善除湿运脾;以厚朴为臣,苦温性燥主降,功偏温中化湿,下气除满,协同助化湿浊,健脾胃;佐以陈皮行气化滞;使以甘草,甘缓和中,调和诸药。现代研究认为,苍术所含挥发油有驱风健胃作用,苍术醇有促进胃肠运动、对胃平滑肌有轻微收缩作用;厚朴酚对实验性胃溃疡有防治作用,并对十二指肠痉挛有一定抑制作用,并能抑制胃酸分泌。方中重用甘草,性平,味甘。能补脾益气,清热解毒,止咳祛痰、缓急定痛、调和诸药等功甘草因味甘而得名,又因调和众药有功效。素有“国老”之称,在临床上应用十分广泛。现代医学发现含有多种成分包括黄酮类、三萜类多糖等。药理研究主要集中在甘草酸、甘草次酸、总黄酮、单种黄酮及多糖等化合物。具有皮质激素样,糖皮质激素样,抗炎及抗免疫,解毒,抗消化道溃疡,解痉,抗菌,抗炎等药物作用,故而应用此些作用机理,加大西药的传统治疗再障药物的效能;这也是中医中因病用药的表现。柴胡疏肝解郁,解表退热。其化学成分柴胡皂甙对肝脏又明显的保护作用。黄芩,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现代药理含有黄芩素和黄芩苷,其作用可以显著降低血清ALT、AST,减轻肝细胞变性坏死,从而起到保护肝脏的作用。

中医传统辩证方法为我们提供了宏观的治疗大法,西医的微观理论为我们提供治疗细则。因此西药现代治疗与中药传统治疗的结合,将是血液病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张之南.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31~35.

[2]储榆林,张茂宏,吴梓梁,等.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药物治疗〔J〕.中华血液学杂志,1999,20(4):208

[3]杨崇礼.再生障碍性贫血.见:张之南主编.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33-38.

[4]杨崇礼整理.中华血液学会第四届全国再生障碍性贫血学术会议纪要.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标准及疗效标准[J].中华血液学杂志,1987,8(8):486、封四.

[5]邵景章,唐丽娟,仇红霞等.环胞菌素A联合SLL方案治疗成人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华血液学杂志,1995,16(4):188

[6]邓文龙.中医方剂的药理与应用.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

[7]江苏新医学院编.中药大辞典.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567

[8]胡金铎.中草药.1995.26(1):40

[9]孙晓波.柴胡果糖对实验性胃粘膜损伤的保护作用.吉林中医药,1991;(6)∶33~34

[10]陈红.甘草药理作用概述[J].海峡药学,2005,17(4):37~41

[11]柴田哲生,王玲,盛本太郎,等.日本内分泌学会杂志,1995;20(3):495

猜你喜欢
消化
“胃不舒服”未必都是消化问题
2020年1月64个重点城市商品住宅供求比、存量及消化周期
鸡吃沙子的秘密
割草机
消化不良
好好消化
动物们吃起来,你就只剩下笑了
趴在桌上午睡不会影响消化吗?
胃为什么不会消化掉自己
独处就是消化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