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复习课在发展性情境中走向深刻

2015-10-21 17:20倪冬燕
新课程·下旬 2015年12期
关键词:性情圆柱体正方体

倪冬燕

在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中,我们都需要考虑这些问题:

1.总复习是对所学知识进行再学习的过程,如何去除复习的枯燥乏味,让学生保持最佳的情绪状态?

2.总复习面广量大,时间紧,内容多,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发挥最大的功效,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的发展?

3.总复习的目的是巩固拓展所学知识,如何提高学生的思维力,培养学生灵活解题的能力,对所学知识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综合运用?

基于这三点,我在复习课堂中引入了发展性情境的创设,何为复习课堂中的发展性情境?

一、在发展性情境中质疑明晰,找准思维的生发点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总复习应该是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系统整理,以达到弥补知识上缺漏的目的。

在复习比例尺这一内容时,我出示了这样一个情景:

小明想根据奶奶家周围的环境画一幅图,奶奶家后院有一块长方形的油菜地,长60米,宽25米。如果小明按比例尺1∶1000来画,,那么图画中的油菜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生1:图上长为60×1000=0.06(米),0.06米=6厘米;

图上宽为25×1000=0.025(米),0.025米=2.5厘米;

图上面积为6×2.5=15(平方厘米)。

师:你使用的是比较保险的方法,很显然,对于比例尺掌握较好。

生2:60米=6000厘米,25米=2500厘米

教室里立刻炸开了锅,学生开始争论:“好像有错误。”“他把概念搞错了!”

师:请大家在小组里回忆并讨论一下,到底在哪儿发生了错误?

生3:我们小组认为图上距离和图上面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距离指的是长度,面积指的是平面图形的大小。这幅图的比例尺是1∶1000,表示的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而不是图上面积与实际面积的比。

生4:老师,我回忆起来了,比例尺应该是1∶1000的平方(1000×1000=1000000)才是图上面积与实际面积的比。他激动地跳起来了。

师:为什么可以这样说?依据呢?

生6:我们学习时就是这样推导的。

师:运用了乘法运算定律就说明了一切,不仅帮我们回忆了有关知识,还让我们明白了知识的来龙去脉。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就知道如何正确解答了。

通过上例,我们看到,由于时间问题,有些知识学生已经遗忘或混淆,我们不应在复习的过程中行色匆匆,一带而过,而要在创设的情境中耐心倾听,引导学生自己回忆,找准学生思维发展的原点,自己质疑,自己辨析,自己再一次生成明晰,让知识点更加牢固。

二、在发展性情境中层层递进,发散思维的生长点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因为丰富的情感体验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因素,因此教师在总复习时不能简单机械地重复。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感到所复习的知识“旧知不旧,旧中有新”呢?这时创设的情境要让学生自主、自觉、主动地去复习。

如,在复习“立体图形”这一章节里,复习前我要求学生四人小组中合作玩橡皮泥,叫做“超级变变变”。第一个学生用橡皮泥捏一个长方体,然后让第二个学生把长方体变成正方体,第三个学生再把正方体变成另外一个立体图形……

课堂中,要求小组讨论,我参与其中一个小组,听到了以下的对话:……

生1:我捏了一个长为4厘米,宽为4厘米,高为5厘米的长方体。

生2:我把这个长方体的高缩小1厘米,就变成了一个正方体。我发现变成正方体后,表面积变小了,就是少了一个长为4厘米,宽为4厘米,高为1厘米的长方体的侧面积,体积也少了,少了一个长为4厘米,宽为4厘米,高為1厘米的长方体的体积。

生3:我把这个正方体变成一个圆柱体,圆柱体的底面直径为4厘米,高为4厘米,同样我们可以求出圆柱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生4:我把这个圆柱体变成一个和它等底登高的圆锥体,圆锥体的底面直径为4厘米,高为4厘米,根据我们所学的知识,知道这个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

生动、有趣、层层递进的情境,能发散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使学生乐于发现问题,善于总结经验,这样复习,效果是非常好的。

以上是在总复习中尝试创设发展性情境的点滴体会,其实,只要教师不断积累情境知识,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自主学习,主动想象、思考、探索的情境就是好的教学情境。这样,定能让复习走向广阔的数学探索空间。

编辑 薛直艳

猜你喜欢
性情圆柱体正方体
时间的性情
附加整流装置的圆柱体涡激振动数值研究
给正方体涂色
多少个小正方体
数小正方体
拼正方体
感受书法 体味性情
找出圆柱体
圆柱体上的最短路径
硬、安、纯——鲁侍萍没有大改的“真”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