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输血与异体输血对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2015-10-21 18:15杨丽琼谢贤才刘绍模王星程
中国医学人文杂志 2015年7期
关键词:肿瘤患者输血免疫功能

杨丽琼 谢贤才 刘绍模 胡 萍 王星程

【摘 要】目的 对肿瘤患者手术治疗输自体血和异体血后的部分免疫指标(CD3+、CD4+、CD8+、CD4+/CD8+和NK细胞等)监测,探讨肿瘤患者输血后免疫功能有无影响,自体输血与异体输血有无差异。方法 A组患者血红蛋白>110g/L,在手术中或后采用预存式自体输血;B组患者血红蛋白(Hb)<100g/L,在手术中或后输异体血(区域内中心血站提供),分别于术前、术后1天、术后5天测定CD3+、CD4+、CD8+、CD4+/CD8+和NK细胞变化,随访1~3年患者生存期。结果 两组术后第1天CD3+、CD4+、CD4+/CD8+和NK细胞数明显少于术前(P<0.05或P<0.01),B组术后第5天CD3+、CD4+、CD4+/CD8+和NK细胞数较术前显著下降(P<0.01),A组2—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B组。结论 围手术期肿瘤患者异体输血可抑制患者免疫功能,自体输血免疫抑制恢复快,并可延长患者术后生存期。

【关键词】输血;肿瘤患者;免疫功能

肿瘤患者在术中及术后一般都离不开输血治疗,但是与输血相关的免疫抑制、术后感染、肿瘤复发和生成率降低等后果在医学界有争论。输血可通过不同途径影响受血者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机制,致受血者免疫效应细胞的功能受到抑制及免疫抑制细胞激活。其中同种异体输血引起的免疫抑制可导致肿瘤增殖及复发危险,自体输血可避免经输血传播感染性疾病的危险,也可避免同种异体输血产生的同种免疫反应,不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更适用于恶性肿瘤患者术中输用,可使感染率和术后复发率降低,储存式自体输血成为肿瘤患者自体输血重要措施之一。本文比较了自体输血与异体输血对肿瘤病人CD3+、CD4+、CD8+、CD4+/CD8+和NK细胞变化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收集我院2009至2013年有完整随访记录的85例恶性肿瘤病例,其中,男55例,女30例;年龄26-78岁,平均52岁。将其随机分配到自体输血A组(观察组)和异体输血B组(对照组)。自体输血组患者47例,均采用预存式自体输血。异体输血组患者38例。两组患者平均年龄、体重、术前血常规及ABO血型分布无明显差异,且均为Rh 阳性。

1.2方法 B组患者血红蛋白(Hb)<100g/L,输悬浮红细胞,血小板计数(PLT)降低时输注血小板。血液由区域市中心血站提供。A组自体输血患者采用预存式自体输血,全部为择期手术肿瘤患者,血红蛋白(Hb)>110g/L,在术前1次或2次采集全血200-400ml,两次采血间隔不少于7d,术前3d停止采血,于4-6℃冰箱保存,分别在术中或术后24h内将预存血液回输给患者。采血过程中按采血量给予等液量补液,同时应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

1.3两组病例均于入手术室后麻醉诱导前(术前)、术后第1天和第5天抽取静脉血5ml,以流式细胞仪(美国 BD FACScalibur 型)测定T细胞亚群CD3+、CD4+、CD8+、NK细胞,并计算CD4+/CD8+比值。

1.4统计学处理 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SPSS10.0软件包处理。组内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采用方差分析。术后两组同时点生存率行Log rank检验。P<0.05为差异有明显意义。

2.结果

2.1术后免疫功能变化 术后第1天,A组CD3+、CD4+、CD8+、CD4+/CD8+较B组明显升高(P<0.05)。术后第5天,A组CD3+、CD4+、CD4+/ CD8+、NK细胞明显高于B组(P<0.05),见表1

表1 围手术期CD3+、CD4+、CD8+、CD4+/CD8+、NK细胞的变化

时间 组别 CD3+ CD4+ CD8+ CD4+/CD8+ NK

术前 A组 61.39±4.52 54.68±3.65 22.58±0.32 2.72±0.30 8.92±2.41

B组 62.19±6.07 54.35±3.05 23.35±4.28 2.48±0.35 8.34±3.38

术后1d A组 53.86±4.66 48.00±3.58 22.25±5.67 2.37±0.31 6.99±2.16

B组 50.12±5.20 45.08±4.00 20.25±4.86 1.72±0.35 6.28±1.33

術后5d A组 58.92±4.39 52.93±3.86 22.23±5.48 2.62±1.65 8.70±1.80

B组 49.98±4.65 43.69±4.32 23.89±5.70 1.64±1.26 5.79±2.30

表2 术后部分免疫指标监测统计

统计学比较 CD3+

(P值) CD4+

(P值) CD8+

(P值) CD4+/CD8+

(P值) NK

(P值)

术后1天A组较B组 <0.01 <0.05 <0.05 <0.05 <0.01

术后5天A组较B组 <0.01 <0.01 <0.01 <0.01 <0.01

2.2预后 两组患者均治愈出院。A组合B租各有3例和4例不接受化疗或放疗。2、3年的生存率A组为78%、62%,B组为52%、32%,A组术后2、3年的生存率明显高于B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手术治疗后生存期调查情况

一年期 二年期 三年期

组别 生成 死亡 生成率% 生成 死亡 生成率% 生成 死亡 生成率%

A组 22 2 92 20 6 78 15 9 62

B组 21 6 78 14 13 52 8 17 32

3.討论

输血引起的免疫抑制反应包括体液及细胞免疫。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异体输血患者术后除CD8+外,其他细胞数量均明显降低,至术后第5天仍十分显著,CD3+细胞的减少,表明细胞免疫总体功能持续受到严重抑制。异体血作为外来蛋白质抗原主要抑制CD4+细胞的功能,CD4+细胞的下降导致产生淋巴因子以及协助B细胞产生抗体和辅助其他淋巴细胞的功能减弱。有学者认为异体血造成免疫抑制可能与白细胞碎片增多有关,网状内皮系统负荷过重和铁盐负荷增加,以及使巨噬细胞数量减少有关。

本文B组术后第1、5天CD3+、CD4+降低,CD8+ 增高,CD4+/CD8+值的显著降低表明,输异体血后体内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失衡,是疾病趋向严重和预后不良的标志之一。

在急性等容血液稀释自体输血组发现,术后第1天T细胞亚群细胞数量也有所下降,但降幅较异体输血组小。估计此时的免疫抑制效应可能与手术和麻醉的应激有密切关系。术中适度的血液稀释可改善微循环,加速氧弥散和机体利用,有利于术后康复。

NK细胞对T细胞、B细胞和骨髓干细胞等均有调节作用,还能通过释放淋巴因子对机体免疫功能进行调节,被认为是重要的免疫调节细胞。NK细胞能自动非致敏性地溶解肿瘤靶细胞,在抗肿瘤免疫及限制恶性肿瘤扩散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因此,测定肿瘤患者NK细胞的活性,对判断疾病的发展及预后转归有着重要意义。本文结果表明,自体输血组在术后第1天NK细胞数量下降,但在术后第5天基本恢复正常,使免疫功能尽快恢复,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而输异体血组NK细胞直至术后第5天仍处在抑制状态,这对肿瘤患者预后可能产生不利影响。

免疫功能高低对于肿瘤患者的预后十分重要。输异体血的主要害处在于使免疫功能受到抑制,增加癌症患者术后复发率,使存活时间缩短。通过本文对两组围手术期免疫功能的测定及术后3年随访,发现自体输血的肿瘤患者术后生存率明显高于异体输血组,这主要与术中输异体血导致T细胞亚群和NK细胞持续降低,改变了患者体内的免疫状态密切相关。由于NK细胞数量减少可导致术中游离出的微小癌栓存活率提高,对肿瘤患者术后复发与转移,造成预后不佳。

参考文献:

[1]徐伟,王士雷,异体和自体输血对手术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2001.22(5):276-278

[2]张红斌,谭武菊,许永广等.麻醉方法对上腹部手术围手术期血清IL-6,皮质醇及T细胞亚群的影响.中华麻醉学杂志,2000.20(4):220-222

[3]blajchman MD.Allogeneic blood transfusion,immunomodulation,and postoperative bacterial infection:do we have an answer yet? Transfusion,1997,37(2):121-125

猜你喜欢
肿瘤患者输血免疫功能
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镇静对颅脑损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全肠外营养对早产儿营养、免疫功能及行为发育的影响分析
CT引导下射频消融联合靶向治疗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重度烧伤患者不同阶段营养支持效果探讨
优质护理服务在肿瘤患者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