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有轨电车工程项目管理初探

2015-10-21 17:12蒙正光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12期
关键词:海珠区线路工程

蒙正光

工程项目管理,主要是通过管理使项目的目标得以实现。一个工程建设项目的参建方涉及勘探、设计、监理、施工等诸多单位,项目实施流程从设计、施工,到竣工、保修等阶段,项目管理和实施过程复杂,本文借广州海珠区新型有轨电车试验段项目建设的实践,浅谈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的设计和施工管理创新。

全长7.7公里的广州海珠区新型有轨电车试验段工程是国内首条采用超级电容的储能式100%低地板新型有轨电车线。项目组从项目沿江景观线路规划、车站造型和功能优化、交通运营配合和关联协调,统筹兼顾、精益求精,不断优化设计,并克服协调量大、条件变化多、部分场地移交时间晚、建设工期紧等诸多困难,完成项目建设任务。线路的开通运营大大提升了广州城市公共交通的品质和效率,也对持续开拓其它新型有轨电车项目带来了积极影响。

一、建设项目的特点分析

第一,这是国内第一条仅采用超级电容作为储能装置的100%低地板有轨电车线路,采用半专用路权,区间无接触网,车辆进站充电。第二,采用槽型轨、路口信号绝对优先、超级电容供电等新技术,设计难度大。第三,线路主要沿江边布设,经过广州塔、琶洲国际会展中心、猎德大桥、琶洲塔等重点景观地区,工程建设需满足沿线独特的景观需求,需尽可能地考虑与周边环境的融合性和景观布置。第四,线路设置了琶洲北涌桥、磨碟沙涌桥、黄埔涌桥、琶醍旧码头架空段等多座桥梁,需统筹考虑功能、景观、工艺及施工等各方面要求。第五,线路为地面线,对地形、地物、管线的依赖性高,对测量的精度、管线调查的准确度要求较高。第六,线路周边控制条件较多,包括穿越珠江堤岸保护线范围、华南大桥西侧高压电塔、磨碟涌水闸、广州塔广场的水幕墙、琶醍酒吧街和码头等,与规划、水务、供电、海事、港务、珠江啤酒厂、航道局等相关部门协调工作量较大。第七,项目建设中多个专业间的接口众多,配合量大,同时施工快速、“施工一段,成型一段”,文明施工要求高。

通过对工程建设项目的特点分析,有利于对后续工程项目设计、施工工作全面铺开进行提取谋划、准确定位,做到有的放矢,协同高效。

二、建设项目的设计创新

针对新型有轨电车项目的特点,海珠区新型有轨电车试验段积极进行设计创新。线路为全部地面车站设计(共11座车站),采用超级电容、车站充电和区间储能器供电的无架空接触网等全新技术,与地铁及以往传统有轨电车设计有很大不同,项目设计了适用于有轨电车线60R2槽型轨道的扣件和道岔系统,对应设计供电系统的新型充电装置,满足新型有轨电车超级电容10~30秒的快速充电需求。同时,通过设计创新,实现了多项国内第一:第一次实现有轨电车信号在交通路口绝对优先技术,提高了有轨电车的安全保障和运行效率;第一次将胶接绝缘接头应用于有轨电车线路,轨道结构采用跨区间无缝线路设计;第一次制定双块式及套靴式钢轨护套技术条件并实现国产化;轨道交通桥梁第一次采用三腹板双U梁结构;第一次将二维码技术应用于车票。

此外,项目对相关专业统筹优化考虑,主要包括:一是,为减少车站与市政给水接驳点,试验段工程相邻两车站作为一组,市政给水管从一个车站引入,给水干管沿区间绿化敷设,同时兼顾区间绿化给水。二是,有轨电车线路与地铁线路封闭路权、ATO自动驾驶、行车组织复杂等存在较大不同,因此有轨电车信号系统的构成与地铁信号系统存在较大区别,需在大幅简化的基础上满足新型有轨电车的运营需求。三是,针对国内同类型项目也处于起步阶段,地基沉降控制标准暂没有适合的规范和实践基础,通过线路的监测成果结合理论分析,结合已有标准和要求,寻找适合有轨电车系统的地基处理方案并制定出地基沉降控制标准。四是,工程由于采用新型槽型轨,没有成熟的扣件可供选择,需要研发适用于有轨电车地面线和高架线的新型扣件,通过全面的强度检算以及第三方权威检测提供足够的理论和试验依据。五是,结合景观线路的特点,设计动漫、游园主题车辆等,为线路增光添彩。

创新是一种力量,工程项目建设困难重重,正是通过“第一个吃螃蟹”的开拓精神,为广州海珠区新型有轨电车试验段工程增添了独特的吸引力。

三、建设项目的施工管理

海珠区新型有轨电车工程的施工特点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沿线管涵、管道的迁移与保护。根据项目的技术要求,对于沿轨道下方铺设的纵向管线应先进行永久迁改,尤其是带压类管线。工程实施过程中,遇到多处市政管线正穿、斜穿、局部重合且难以迁改的情况,这给现场施工带来了较大的处理难度。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分别采用了保护箱涵、预铺保护板、填充吹砂、注浆加固等方法,满铺且均匀更符合受力要求,也有利于沉降控制,适应了现场的实际情况,保证了工程顺利施工。

第二,沿江段软基处理及沉降控制。线路在阅江路段沿线软土发育,基底杂填土层、淤泥质土层厚度最深达10米。有轨电车的车辆荷载轴重相对地铁及国铁较轻,但轨道道床形式采用整体道床,对沉降要求则需按照无砟轨道标准,控制较为严格,同时,有轨电车工程投资倾向于经济实惠,需严格控制工程造价且需兼顾施工工期。针对此类列车轴重与道床形式的特点,地基处理方式需在地基强度、刚度、经济性之间平衡。参照制定的新型有轨电车系统沉降标准,对该段的地基处理采取相关措施,一是换填处理(级配碎石、水稳砂砾层、灰土等材料),二是半刚性地基加固,主要采用旋喷桩、搅拌桩,加固深度至持力层,取得了良好效果。

第三,琶醍段工程推进和珠江啤酒旧码头利用及加固处理。受琶醍段谈判和现场施工条件控制,琶醍段成为了项目建设的咽喉,方案选取几经波折。经组织琶醍旧码头结构检测评估,检测结果显示码头结构桩基、纵横梁、板结构承载力能满足设计要求,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等耐久性指标不满足现行规范要求。由于码头结构于1983年建成,其后结构设计规范和材料都有较大发展,原码头结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等不满足现行规范要求,且目前需改变其结构使用功能,结构耐久性和剩余使用寿命等存在风险,为此,经现场踏勘,隧道、地面和高架多种方案比选,同时通过规劃、水务、海事、港务、珠江啤酒厂等相关单位的沟通协调,最终确定采取拆除改造2.1m宽范围内顶板结构,并对原旧码头结构进行全面加固的施工方案。在建设工期紧张的情况下, 琶醍段的工程施工顺利突破成为了如期完成项目建设的关键。

第四,施工组织要求高。一是施工组织模式新:有轨电车通常利用或靠近道路建设,为了减少对周边交通及居民、企业生产生活的干扰,采用分区段、分专业依次施工,施工完后再转移作业面的组织方式,按“施工一段,成型一段”的形式完成施工。二是技术工艺新:项目采用钢轨,道岔采用槽型轨道岔、减振采用钢轨粘贴阻尼减振材料,涉及的新材料多,对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三是文明施工要求高:线路途径居民区、会展中心、琶醍酒吧等敏感地段,对文明施工要求高。

总体而言,海珠区新型有轨电车工程较地铁存在较大的区别,地面铺设的线路形式衍生出更多专业的接口的细节,对各专业的接口处理要求较高,衔接和协调工作量较大,在工程设计、施工的各个阶段,需要进一步细化梳理,特别是明确专业接口的划分和衔接细节,才能有效避免产生矛盾,保障工程建设的顺利推进。

猜你喜欢
海珠区线路工程
一图看懂宁波金融“五强”提升工程
广州市海珠区培红小学作品集
广州市海珠区培红小学作品集
加强35KV输电线路的检修维护输电线路高压带电检修的安全防护研究
A Corpus-based Study ofThe vocabulary collocation in Adult EFL Learners’ Writing
高速透平真空泵工程应用
经典线路 多彩风情
浅谈110kV—220kV输电线路的运行与维护管理
智能蜘蛛线路修复机
泛滥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