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梁外观质量问题的原因及控制对策

2015-10-21 17:25陆高飞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8期
关键词:控制对策质量问题混凝土

陆高飞

【摘要】在T梁预制施工中,桥梁混凝土表面经常会出现影响外观的问题,比如容易出现麻面、蜂窝、孔洞等现象。文章结合笔者的实践经验,分析了这些质量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并相应的提出了预防措施。

【关键词】T梁;混凝土;质量问题;控制对策

近年来,随着高速公路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给公路桥梁的建设带来无限生机,T型预制梁,这种在桥梁建设中十分普遍的梁型也越来越多地被我们所接触、认识。然而,由于T梁一般采用场地集中预制,生产量大,对梁模要求高,梁模一般采用钢模。钢模较之木模的最大缺点是不吸水,加之由于T梁本身钢筋骨架较密,不易生产出无蜂窝麻面,光洁度好的T梁,因此,如何提高预制T梁的外观质量,展示施工技术水平,在T梁生产中尤为重要。我们在施工初期由于施工队伍缺乏预制T梁施工相关经验,致使T梁的外观质量存在许多问题,经过实验梁的摸索,现场总结分析,逐步完善整改措施,逐渐使T梁的外观质量得到有效控制,收到了满意的实施效果。

1 麻面

麻面是指混凝土表面上呈现出无数绿豆般大小的不规则小凹点,直径通常不大于5mm。

1.1 原因分析

第一,马蹄上口斜面排气困难,锚固截面锚下钢筋密集,受抽拔管位限制振捣困难,混凝土振捣不足,气泡未完全排出,部分气泡残留在混凝土与模板之间。第二,新拌混凝土浇注入模后,停留时间过长,振捣时已有部分凝固。第三,浇注前没有在模板上撒水湿润,或湿润不足,混凝土的水分被模板吸去或模板拼缝漏浆,靠近拼缝的构件表面浆少。第四,模板表面未清理干净,附有水泥浆渣等杂物。

1.2 控制对策

振捣遵循紧插慢拔原则,振动棒插入到拔出时间控制在20s为佳,插入下层5-10cm,振捣至砼表面平坦泛浆、不冒气泡、不显著下沉为止;马蹄上口斜面宜作为砼分层控制高度,以利排气;插振捣棒确有困难时,采用附着式振捣器或人工插捣的方法振实。T梁马蹄以下主要依靠附着式振捣器振捣,腹板上部、翼板砼主要依靠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尽量避免浇注上部砼时,启动附着式振捣器,导致下部即将结硬的砼表面出现麻面。浇注砼时,无论那种模型,均需撒水湿润。但不得积水;浇注前检查模板拼缝,对可能漏浆的缝,设法封堵。在混凝土浇筑前要检查是否有缝隙,如果有设法堵住,模板表面清理干净,隔离剂应涂刷均匀。

2 蜂窝

蜂窝是指砼表面无水泥浆,骨料间有空隙存在,形成数量或多或少的窟窿,大小如蜂窝,形状不规则,露出石子深度大于5mm,深度不漏主筋,可能漏箍筋。

2.1 原因分析

第一,模板漏浆,加上振捣过度,跑浆严重。第二,砼塌落度偏小,加上激振力不足或漏振。第三,砼浇注方法不当,没有采用带浆法下料和赶浆法振捣。第四,砼搅拌与振捣不足,使砼不均匀,不密实,造成局部砂浆过少。

2.2 控制对策

浇注前必须检查和嵌填模板拼缝,并浇水湿润;浇注过程中有专人检查模板质量情况,并严格控制每次振捣时限。夏季气温较高时尽量避免在中午浇筑砼,还应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塌落度,塌落度过小时拉回拌和站加水、水泥重新拌制;振捣工具的性能必须与砼的工作度相适应;一名振捣手跟着灰斗粗振,另一名振捣手随后细振,按规定的振捣间距精心振捣,尤其加强模板边角和结合部位的振捣。严格执行带浆下料和赶浆法振捣,注意砼振实的五点表现。砼拌制时间应足够;分层厚度不得超过规范规定,防止振捣不到。

3 孔洞

孔洞是指混凝土表面有超过保护层厚度,但不超过截面尺寸的1/3的缺陷,结构内存在着明显的空隙,局部或部分缺失混凝土,甚至可望穿混凝土结构的空洞。孔洞主要出现在梁端头第二道横隔板下耳板附近、腹板变厚处、马蹄上口斜面处。

3.1 原因分析

第一,内外模板距离狭窄,振捣困难,骨料粒径过大,腹板钢筋过密,造成砼下料中被钢筋和波纹管卡住,下部形成孔洞。第二,砼流动性差,或砼出现离析,粗骨料同时集中到一起,造成砼浇筑不畅。第三,未按浇筑顺序振捣,造成漏振点。

3.2 控制对策

可采用小料、大料两种配比的砼,前两斗砼拌小料,水平分层浇筑马蹄部分,附着式振捣器振捣,其它部位砼采用大料按上述方法浇筑,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对构件角点和结合部重点检查,特别注意振捣,不能用机械振搗时,可改用人工插捣;砼配合比中掺加高效减水剂,确保砼流动性满足工作要求;振捣应密实,不允许出现漏振点,吊斗应按布料厚度,走动卸料,避免吊斗直接一次卸料过多;严防杂物出现在拌制好的混凝土当中。

4 层印

层印是指T梁砼分层浇筑后,梁表面出现明显的分层印痕。

4.1 原因分析

第一,砼浇筑顺序控制的不好,浇筑下层砼时,上层砼等待时间过长,砼出现明显的接茬痕迹。第二,在砼拌制、运输、浇筑三个环节中机械故障,停歇后继续浇筑,而未按照施工缝的要求进行检查处理。第三,分层浇筑时砼振捣过度,造成石子下沉,水泥砂浆上浮,浆多的地方颜色发青,石子多的地方颜色发白,形成对比。第四,模板上脱模剂涂刷过多往下流,拆模后在构件表面呈现若断若续的假“分层”。

4.2 控制对策

预制T梁浇注顺序一般从模板一端开始水平分层浇注,当梁较高(超过2.5m)时,可采用马蹄、腹板、翼板同时浇注。从模板一端开始,先浇注一段马蹄,返回头浇筑腹板段、翼板,再向前浇筑马蹄,再回头浇筑腹板、翼板,如此反复保持浇筑面不断推进。混凝土停歇后继续浇筑,虽未超出施工缝停歇时间,亦应按施工缝要求进行检查,情况严重时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处理好。精心组织振捣,振捣棒插入下层混凝土5-10cm,避免混凝土发生离析。涂机油时以模板现油光为准,应采用品质较好的机油涂刷均匀。

5 烂边、烂根

主要出现在马蹄根部,侧模拼缝位置、堵头模板两侧。

5.1 原因分析

主要是由于模板拼缝不严密。接缝处止浆不好,模板下底边与台座包边角钢结合不紧密,振捣时混凝土表面失浆造成。漏浆较少时边角出现“毛边”,漏浆严重时出现混凝土蜂窝麻面。另外附着式振捣器布置过密、过低,太靠近拼缝也是造成T梁“烂边”和“烂根”的一个主要原因。

5.2 控制对策

在拼缝处夹贴橡胶海绵条或无纺土工布止浆,拼缝设计成搭接企口缝,并用钢木压板,橡胶压条止浆。预制台座包边角钢表面粘贴橡胶海绵,防止模板激振时底边脱开台座。在保证马蹄振捣到位的情况下可适当减少附着式振捣器的数量,并将振捣器的位置适当调高。避免振捣器太靠近模板底边拼缝。

6 错台、跑模

6.1 原因分析

第一,模板拼缝经反复拆装企口变形严重或支模时模板垂直度控制的不好,相邻两块模板本身嵌缝。第二,相邻两块模板对拉螺杆松紧程度不一,模板激振后涨开程度不一。第三,砼侧压力比较大;拉杆滑丝、螺母丝扣有损伤,激振过程中出现螺母脱丝。

6.2 控制对策

定期修整模板,确保模板底边和拼缝处平整度满足规范要求。设专人紧固模板,手劲一致保持对拉螺杆松紧一致。装模时叮嘱操作工人检查拉杆的工作情况,杜绝使用坏丝的拉杆螺母和已变形拉杆。砼侧压力比较大时,拉杆上双螺母。激振强烈时螺母底下加垫减振弹簧垫片,防止拉杆崩丝,出现跑模。将错台高出部分,距模部分用铁钎凿除,露出石子,新茬表现比构件表面略底,稍微凹陷成弧形。用水将新茬面冲洗干净,洒水使砼结合面充分湿润。

7 “切角”

7.1 原因分析

T梁张拉起拱后,支撑方式发生变化,由张拉前的面支撑改为线支撑,易发生斜截面剪切破坏。

7.2 控制对策

支T梁侧模板时,提前在梁头钢筋笼底下垫一块10cm宽,1cm厚的薄木板,将T梁支撑线前移10cm。

8 收缩裂缝

混凝土的收缩裂缝分干缩和自收缩两种。干缩是指随着混凝土中多余的水分蒸发掉,温度降低而产生体积减少的收缩。自收缩是水泥水化作用引起的混凝土體积减少。T梁收缩裂缝主要是混凝土的干缩引起。其主要出现在T梁翼板的顶面,宽度多在0.05-0.2m之间,走向纵横交错,分布极不规律,并随温度和湿度变化而逐渐发展。

8.1 原因分析

第一,混凝土养护不当。洒水次数过少,表面损失水分过快,造成内收缩不均匀而引起表面混凝土开裂。第二,过度振捣造成离析,表面水泥浆含量达,其收缩量也增大。

8.2 控制对策

针对裂缝问题,首先应该要控制原材料,选用收缩小、放热小的水泥品种,控制水泥的安定性。其次要选择合理的混凝土施工材料,控制水与水灰的混合比例,掺入适量减少剂和掺和料,控制混凝土的收缩和放热量,避免过多的温度应力和收缩应力,从而导致T梁预制施工出现裂缝问题。同时,要十分重视养护工作,养护工作人员必须要十分细心,注意加强养护,一般养护时间不能少于14个工作日,在养护期间工作人员还要根据混凝土预制板的湿润情况,定期给予施水,保持湿润性,但是不能积水。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最终确保T梁预制施工外观质量,避免出现缺陷问题。

9 斑点

9.1 原因分析

第一,混凝土浇注后,模板会因投料和振捣器激振,溅上许多水泥浆或在翼板模板上残留有未清理干净的水泥浆,拆模后在混凝土表面留下白斑点。第二,模板未清理干净,废机油涂抹不均,致局部油脂集中,拆模后形成黑斑。

9.2 控制对策

浇筑梁腹时,用彩条布遮住翼板底模板,防止混凝土溅落到模板上,在浇筑下一层混凝土前将侧模板上溅落的水泥浆擦干净。打灰以后,用钢丝刷将模板上的灰渣清理干净,铁锈要用细砂纸擦拭干净。清理完后,用质量较好的机油均匀涂刷模板表面,用量应少,现油光即可。

10 “泪痕状水纹”或“细羽毛绒纹”

梁腹板表面有“泪痕状水纹”或“细羽毛状绒纹”。

10.1 原因分析

第一,砼出现泌水现象,在砼振捣后,贴壁出现水纹。第二,用小料水平分层浇筑完马蹄后,浇筑腹板时误开附着式振捣器,上部浆体顺模板表面流到下层,拆模后出现若断若续的“眼泪”。第三,附着式振动力太大,模板轻微松动,模板与塌落度损失比较大的砼表面因吸附力形成“细羽毛状绒纹”。

10.2 控制对策

第一,改善砼配合比。第二,调整附着式振动器位置及每次开启时的位置与台数。第三,拉紧模板对拉杆,可以采用双螺帽加强。

11 结语

综上所述,T梁预制施工中影响外观质量的原因有很多,而一般常见的外观质量问题,如麻面、蜂窝、孔洞等现象,造成这些外观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混凝土施工材料存在质量问题,材料配合比例不够合理,其中含有大量的砂、石子,在掺和混凝土浆液时,水和水泥灰的配合比例失衡,进而导致在施工出现一系列质量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施工技术人员一定要注重材料配合比例,并且要严格按照施工标准要求,混凝土浇筑时一定要确保浇筑前的洁净、浇筑时的湿润以及浇筑后的养护工作。只有这好这些方面的工作,才能确保T梁施工外观质量,避免出现缺陷问题,确保整个工程的使用周期。

参考文献:

[1]檀勇华.T梁外观质量缺陷与防治[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20.

[2]蒋登辉.T梁预制施工外观质量控制及缺陷处理[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3.6.

[3]刘伟学,焦英俊.浅谈公路T梁外观缺陷原因与防治[J].中华民居,2012.3.

猜你喜欢
控制对策质量问题混凝土
混凝土早期变形对其耐久性的影响
自我修复的神奇混凝土
混凝土
建筑电气安装工程质量的常见问题预防及改进措施
焊接专业实训教学成本控制的对策
乌兰察布地区大气中二氧化硫污染产生原因及防治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