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6桩在处理建筑地基基础中的应用

2015-10-21 17:12蒙萧羽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12期
关键词:成桩钻杆钻头

蒙萧羽

摘要:为了保证地基有足够的承载力来确保建筑稳固,就必须加强地基基础工程的处理工作,CFG桩是地基处理技术的一种,具有变形能力小、承载能力高与成本低的优点。本文介绍了CFG桩技术,并探讨了其在处理建筑地基基础中的应用。

关键词:CFG桩;地基基础;钻进

一、CFG桩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简称CFG桩),是由水泥、粉煤灰、碎石、石屑或砂等混合料加水拌和,用振动(锤击)沉管打桩机或其它成桩机具形成高粘结强度桩,并由桩、桩间土和褥垫层一起组成复合地基的地基处理方法。CFG桩复合地基的加固机理当基础承受垂直荷载时,桩和桩间土都要发生沉降变形。桩的变形模量远比土的变形模量大,所以桩比土的变形小,由于基础下面设置了一定厚度的褥垫层,桩可以向上刺入,伴随这一变化过程,垫层中垫层材料不断调整补充到桩间土上,以保证在任一荷载下桩和桩间土始终参与工作。

采用CFG桩进行地基处理,能够使得CFG桩的特点得到充分发挥。CFG桩的主要特点有以下两个方面:

(1)造价经济方面:CFG桩的造价基金仅为桩基的一半左右,在施工过程中使用CFG桩,不仅操作十分简便,而且工程造价也比较经济,这也是CFG桩得到广泛应用的原因之一。

(2)变形能力小、承载能力高:由于CFG桩是一种复合桩,且其本身的组成包括碎石和粉煤灰、水泥等,因此在使用CFG桩进行地基处理时,能够有效的控制地基出现变形、沉降等,提升地基的承载能力,且CFG桩桩体并不需要配筋,这相对于其他的地基处理方法来讲,无疑更为方便,虽然不需要配筋,但是依然能够有效的使用桩间土来让地基承载力得到提升;

二、CFG桩在处理建筑地基基础中的应用

(一)工程概况

某民用建筑所在地的地质条件比较复杂,场地的地形起伏较大,因此要对场地中的低洼、沟道地段进行大面积填方,填方的厚度约为24m。场地内部的地势比较平坦,并无环境边坡分布。场地内已有填土都为近3年内的新近素填土层,成分主要为粉砂土,也有一些孔段夹强风化砂岩块石和角砾岩碎石块,土石比例為8:2-9:1,土质均匀性较差,碎石块多呈现出棱角状,颗粒的半径为20-800mm,强风化砂岩块石比较易碎,土质分布不均匀,局部块石存在架空结构。 经过分析研究决定,如果填土变形便会为建筑物的使用带来严重影响,因此采取地基加固处理,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消除不均匀变形现象。经过研究决定,采取CFG桩法复合地基处理技术。

(二)施工方案

CFG桩法复合地基处理技术要求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要≥380kPa,地基土的压缩模量要≥8MPa,地基土的等校内摩擦角度要≥35°。本工程设计CFG桩327根,桩径600mm,采用梅花形布置,桩间距1.80m,面积置换率为10%,有效桩长16.0m,保护桩长均≥0.5m,桩顶标高为绝对标高558.84m。桩身混料设计强度等级为C25,坍落度为180~200mm,桩底持力层为第⑥层,褥垫层厚度为300mm,材料选用天然级配碎石土,最大粒径小于30mm。采用履带式SR150型旋挖钻机成孔,钻至设计深度后,由混凝土泵将C25商品混凝土通过导管浇筑。打桩顺序的确定,主要考虑桩的检测和桩机的操作便利。打桩顺序与清土方法、进度及场地土质情况有关。CFG桩施工从东南角开始,按逆时针方向打,闭合后由南向北打桩,从北端中部结束退出。

(三)施工技术

1、桩机就位

CFG桩定好位后,按照设计要求在桩中心点处插标杆,放好桩位后移动CFG桩机到达指定桩位,用钻机塔身的前后和左右的垂直标杆检查塔身垂直度,校正位置,使钻杆垂直对准桩中心。开钻前量好钻具的长度,并在机架上标明进尺深度标志,保证成孔深度和有效桩长,桩机就位必须铺垫平稳,立柱垂直稳定牢固,钻头对准桩位,检查钻头活门是否闭合,合格后进行钻机就位。

2、钻进成孔

钻孔开始时必须确认桩位的编号、孔口标高、孔深,准确无误后关闭钻头阀门,向下移动钻杆至钻头触及地面时,启动钻进,钻进要先慢后快,如果发现钻杆摇晃或卡钻时应放慢进尺,钻头到达设计桩底标高时,于动力头底面停留位置相应的钻机塔身处作醒目的标记,作为施工时控制桩长的依据。钻进过程中,平台应保持平衡,未达到设计标高不得反转或提升钻杆,如因特殊情况要提升钻杆或反转,应将钻杆提升至表面,对钻头活门重新冲洗、疏通、闭合。开始钻进或穿越软硬地层交界处时,应保持钻杆垂直,控制钻进速度。钻进过程中,操作人员要密切注意钻进情况,如卡钻、钻杆剧烈抖动,钻机偏斜的异常情况,应当立即停钻,查明原因后,采用相应的措施后继续作业,钻进至设计标高后停止。

3、灌注

混合料按设计配比进行配制,投入搅拌机加水拌和,加水量由混合料坍落度控制,一般坍落度为30~50mm,成桩后桩顶浮浆厚度一般不不超过200mm。混合料的搅拌须均匀,搅拌时间不得小于1min。实际施工过程中,每一根桩上的投料量都应当多于或等于设计预期的灌注量。实践中,为了有效的保证成桩的连续性和均匀性,施工过程中可采用连续的填料法。需要注意的是,成孔之后不要立刻将钻机提出,而是要将碎石连续的填入到孔内,使它们可以自然的下沉到至孔的底部,其中填料颗粒的直径应当小于10厘米,且含泥量一般也要小于百分之五;如果级配没有特殊的要求,那么一般每米的填料量应当控制在0.7至0.9立方米。

4、拔管

实践施工过程中,当钻杆的芯管充满了混合材料以后,即可开始拔管。施工桩一般要高出设计的高程,当灌注成桩以后,应当在桩顶上盖土封,起到保护的作用。在灌注混合材料过程中,混合材料的控制可采用记录泵压次数的方式,对于同一种类型或型号的传送泵,每次传送的量应当保持一个稳定的数值,同时还要根据泵压的次数计量混合材料的实际投入量。

5、清土及剔桩

第一步清土在灌压桩施工完毕后立即将多余混凝土铲除;第二步在成桩后5d左右剔桩,避免因桩身强度较大时剔桩困难;清土采用小型机械设备及人工开挖、运输,避免断桩及对地基土的扰动;清土顶留至少20cm人工清除,找平;清槽后人工截桩,采用3根钢钎间隔120mm,沿径向楔入桩体,直至上部桩体断开,桩顶采用小钎修平;因剔桩造成桩顶开裂、断裂,按桩基混凝土接桩规定,断面凿毛,刷素水泥浆后用高一级混凝土填补并振捣密实。

(四)检测及沉降观测结果

该工程CFG桩复合地基施工结束28d后在现场选6处做单桩复合地基静力载荷试验,其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spk为400~420kpa,平均值410kpa,均大于380kpa,满足设计要求,对应总沉降量为11.9~15.9mm,平均值为14.9mm,满足设计要求。在上部结构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对该楼进行了近一年半的沉降观测,首层开始每层结构完工后均进行观测,在楼四角及中间共设8个观测点,顶层结构竣工验收前测得观测点沉降值为23.8~29.6mm,均未超过40mm。说明上述设计与施工均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结束语

经检测及沉降观测发现地基处理效果良好。实践证明,CFG 桩对于提高复合地基承载力、缩短桩长、节能降耗、加快施工进度和节约工期等都有很大作用。

参考文献

[1]战永亮,孙秀竹.CFG桩在储罐地基处理中的试验研究[J].中国港湾建设,2010年4期.

[2]高小强.CFG桩在地基处理中的应用[J].城市建筑,2014年30期.

猜你喜欢
成桩钻杆钻头
较量
海湾滩地钻孔灌注桩施工
防斜打直钻井技术在车古271井的应用
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桩基础施工技术
古探1井下古、元古生界复杂地层钻头选型研究
多种药剂混合注射的钻杆装置的设计
钻具RFID电子标签技术应用研究
PCD及PDC钻头在石油钻井中的应用
钻孔灌注桩技术在道桥施工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