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路运输中的危险品泄漏事故处理策略探析

2015-10-21 17:12岑正行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12期

岑正行

【摘要】水路运输过程中,发生危险品泄露事故,将会对人身、财产安全造成极大的损害,必须做好事故处理工作,才能将损失降到最低。本文通过简述水路运输中的危险品泄漏事故处理资源和应急反应措施,为处理水路运输中的危险品泄漏事故提供一些理论参考,降低泄露事故所带来的损失。

【关键词】水路运输 危险品泄露 泄露事故 事故處理策略

一、水路运输中的危险品泄漏事故处理资源

(一)运用分散剂处理危险品泄露事故

要想使用分散剂处理水路运输中的危险品泄露事故,首先就要明确分散剂的使用条件:分散剂的主要作用就是使泄露的危险品分散为细小的粒子,并在水自身的净化作用之下逐渐被消除,因此,分散剂的使用环境必须使在面积大、流速快且不会对水生物产生明显危害的水域内,另外,分散剂的使用也要考虑危险品本身的特性,必须在能够有效祛除的情况下才能被使用。而如果使用分散剂所带来的危害大于危险品本身的危害时,则不能使用分散剂来处理危险品泄露事故。

(二)运用围油栏处理危险品泄露事故

由于围油栏类型多种多样,在实际使用中,必须根据危险品泄露事故的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围油栏进行处理。如:在风浪较小的环境中,多使用轻型围油栏,而在风浪较大的海域中,通常使用重型围油栏。当事故比较紧急时,需要使用浮上式围油栏,这一类的围油栏通常是配备于船舶上用以处理泄漏事故的紧急情况,码头泊位处发生泄漏事故时,一般使用浮沉式围油栏。固体浮子式围油栏虽然难以应对恶劣环境,但由于其成本低、易使用等优点,成为常用的一种类型;充气式围油栏尽管价格较贵,却是处理恶劣环境中泄漏事故的首选。

(三)运用回收装置处理危险品泄露事故

与围油栏同样,回收装置也有不同的类型,而回收装置是否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有效处理泄漏事故,取决于三个条件:一是泄漏现场环境,二是溢漏散化性质,三是回收装置自身特性。当危险品泄漏量较大、泄漏现场环境较为恶劣时,或者泄漏量并不大但必须尽快回收的情况下,需要使用堰式回收装置;而当泄漏量小、对回收速度无明显要求且泄漏环境较差时,则需要使用黏着式回收装置;抽吸式回收装置则不像另外两种限制条件较多,而是可以通过改变泵的功率来适应不同的回收环境和回收要求。

(四)运用吸油材料处理危险品泄露事故

吸油材料在处理危险品泄露事故中发挥着极为有效的作用,但同时,其使用条件的限制也很多。吸油材料只能在以下条件下才能使用:危险品泄露量比较少,并且与泄漏品的黏度特性与吸油材料相符合。另外,运用吸油材料的时机要适当,必须在危险品形成大量油包水乳块之前使用。同时,对于吸油材料的回收时机要求也比较高,必须在油含水量过高之前进行回收。从以上条件可以看出,吸油材料比较适用于危险品泄露量比较少,并且泄露位置具有较高的敏感度的情况。

二、水路运输危险品泄露应急反应措施

(一)应急处理有毒气体或蒸气泄露事故的方法

其一,尽快逃离泄露事故现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出于危险品泄露环境中的人们未必能及时逃离出来,但逃离泄露区域,能够有效地降低人们生命安全受损害的程度,因此,一旦发生危险品泄露事故,必须及时指挥人们逃离现场。一般情况下,在危险品泄露之前,会发出声音或者其他现象引起人们的注意,之后毒气才会扩散,如果能够把握好这一时机,并且逃离方法得当,就能够在保障自身安全的情况下,远离泄漏品的威胁。其二,寻找安全的掩蔽场所。在发生毒气泄漏的情况下,人们有可能来不及逃离事故现场,为了削弱自身遇到的危险程度,应当积极地寻找可以用以掩蔽的场所。人们应当朝毒气密度较低的方向逃离并进入室内进行躲避,同时,关闭门窗及室内的通风设备,以此来降低毒气扩散进室内的可能性。一般来说,如果毒气泄漏事故发生在室外,只要关闭门窗和通风设备,室内的毒气密度就会远低于室外,相对来说是比较安全的环境。其三,疏散位于泄露事故现场的人群。如果在毒气泄漏之前就已经预测到可能会发生泄漏事故,那么在毒气扩散开之前,应当充分地利用好这一段时间来做好疏散工作。在疏散过程中,要指挥人们有秩序地撤离,避免因恐慌而引发拥挤、踩踏事件,造成更为严重的伤害。

(二)应急处理液体危险品泄露的方法

其一,应急处理挥发性液体危险品泄露的方法。当发生挥发性液体泄漏事故时,如果泄漏毒气危害较大,要及时指挥人群撤离或掩蔽,避免人们直接接触有毒挥发物或泄漏液体,直至其浓度降低到安全范围内,才能宣布安全。同时,也要预防挥发物所带来的爆炸危险,通过检测装置来确定其浓度是否达到了发生爆炸的程度。其二,应急处理沉于水底的液体危险品泄露的方法。沉于水底的危险品可以根据其是否可溶氛围两类。对于不易溶于水的泄露物质,可以采取一般的捕捞设备进行回收;而对于易溶于水的泄露物质,必须尽快捕捞回收,避免其污染水源,埋下安全隐患,增加事故处理的难度。其三,应急处理泄露后凝固的液体危险品泄露的方法。一些危险品的凝固点与溶解度都较低,当遇到温度较低的水面时,就会凝固形成固体,凝固后的危险品其溶解速度和蒸发速度都会大大降低,更方便与回收处理,只要按照一般的回收处理方法,即可处理好泄露物质。其四,应急处理浮于水面的液体危险品泄露的方法。浮于水面的危险品泄露后,可能存在溶解或蒸发的情况,对于易溶解、易蒸发的物质,必须尽可能地控制其蒸发、溶解等方式的扩散速度,并尽快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回收处理。其五,应急处理可溶性液体危险品泄露的方法。对于可溶性的危险品,如果其泄露地点在较为封闭的区域,则可以利用其不易向周围环境扩散这一特点,采用中和剂来处理,利用能够与泄露物质反映的物质,并控制好用量,即可有效处理泄漏物质。

水路运输过程中,一旦发生危险品泄露事故,将会对人们的人身、财产安全造成极大的危害,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事故处理过程中,首先要保护好人们的生命安全,其次则是要针对不同类型的泄露物质,运用恰当的处理设备,及时地进行处理,避免因处理方法、时机不恰当而扩大其危害性。

参考文献:

[1] 沈斐敏,雷兢. 危险化学品在运输过程中的危险分析及控制[J]. 工业安全与环保,2005,31(11):33一34.

[2] ]潘旭海,蒋军成. 危险品罐区突发性泄漏事故实时环境风险模拟分析[J]. 环境科学学报,2004,24(3),539一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