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U型槽施工过程数值模拟

2015-10-21 17:12程彬卢靖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12期
关键词:剪力弯矩围岩

程彬 卢靖

【摘要】根据有限元的基本原理,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地铁U型槽的施工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在施工开挖过程中基坑围护结构地下连续墙及U型槽的内力变化和围岩的位移变化情况,为U型槽的设计和施工提供相关依据。

【关键字】ANSYS;有限元;数值模拟;U型槽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加快,地铁建设在目前的城市交通建设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地铁交通系统有着客容量大、安全可靠、准定快速、舒适和对环境污染小等特点。而在地铁设计中,隧道和高架桥的过渡段设计是不可避免的。目前国内大部分过渡段均采用U型槽的型式。本文就U型槽的施工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为U型槽的设计和施工提供相关依据。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某地铁项目的桥隧过渡段,其结构形式为U型槽。U型槽采用C30钢筋混凝土现浇,厚度为100cm。临时支撑采用C20钢筋混凝土地下连续墙,厚度为80cm,高度为13m。横向支撑采用80×60cm的钢筋混凝土梁,在地下连续墙的上部设置一道。地层为黏性土,地下水位2m。其围岩及结构的物理力学参数见表1。本文模拟其地下段开挖宽度为9m,最大深度为6m处的U型槽在施工过程中的结构内力及位移变化。

本文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进行平面应力应变分析。围岩采用PLANE42单元,连续墙、U型槽、支撑采用BEAM3单元,利用生死单元对施工过程中进行数值模拟[1]。其模型及尺寸见图1。

计算模型约束为左右两侧施加水平方向的位移约束,下侧施加竖直方向的位移约束,上侧为自由端。施加荷载为重力荷载。其模型在重力作用下的竖向位移云图见图2,地表最大沉降值为277.766mm。

二、施工过程模拟

本模型计算施工过程为:先进行地下连续墙的施工,然后开挖至3m后在顶部设置横向支撑,再开挖至6m,最后浇筑U型槽并拆除横向支撑。

三、计算结果及分析

在U型槽施工过程中,地面的最大竖向位移值为289.323mm,最大水平位移值为31.151mm。其竖向位移值整体呈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而增加;水平位移值也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整体呈增加的趋势,但是在加上横向支撑后,水平位移值有变小的趋势。最后施工完后,由于地下连续墙和U型槽共同作用下,其水平位移值只有12.776mm,且其最大值出现在基坑顶部及地下连续墙底部。如图3~10所示。

弯矩和剪力最大值的作用点整体上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而下移,但在设置横向支撑后,其最大值作用点移动到地下连续墙顶部,而后随开挖深度增加而下移。施工结束后,由于U型槽的作用下,其剪力值和弯矩值在U型槽底板处均有明显的突变,且此处为最大值的作用点。

四、结论

通过对U型槽在施工过程中的有限元分析,得到以下结论:

1、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围岩的竖向和水平位移值整体呈增加的趨势。

2、横向支撑对围岩的水平位移值有着明显减小的作用。

3、地下连续墙的弯矩和剪力值整体上都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在施工结束后,由于地下连续墙和U型槽共同作用下,其值有着明显的降低。

4、U型槽的最大轴力值出现在底板处,为受压,其轴力值在两侧板出呈线性变化,且从上到下逐渐增加;最大剪力值出现在底板与侧板的结合部位;最大弯矩值出现在底板中部,其次为底板与侧板的结合部位,均为外侧受拉。

参考文献

[1]. 李围 隧道及地下工程ANSYS实例分析[ M] .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8.

猜你喜欢
剪力弯矩围岩
钢-混双箱组合梁剪力滞效应影响因素分析
复杂隧道围岩安全性及其评价方法
基于松动圈理论的隧道初期支护时机分析
钢板组合桥梁剪力滞效应分析
薄壁箱梁的剪力滞效应分析
中职建筑力学中弯矩剪力图的简单画法
五星形桩与圆桩水平承载性能对比模型试验研究
盾构隧道管片弯矩分布特性数值模拟分析
桥梁抗震剪力键的力学模拟及减震效应研究
倾动机构中扭力杆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