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工程施工新技术的应用

2015-10-21 17:25梁明乾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8期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应用

梁明乾

【摘要】针对我国现阶段的建筑施工新技术的应用,本文全面从它的地基基础工程、结构施工工程两大方面对施工新技术的应用进行阐述。望给予相关人士以借鉴意义。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新技術;应用;

地基基础与结构工程是建筑工程中两大重点施工对象。在传统建筑施工工艺中,被使用最多的地基处理方法有换填垫层法、砂石桩法、水泥土搅拌法、预压法和和置换及拌入法这几类。在结构上多采用的是大开间工程施工和油膏嵌缝涂膜屋面施工。但是这些传统施工方法与流程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都存在一些施工后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在钢筋混凝土结构及预应力结构建筑中表现的更加明显。这就需要施工队伍更多的使用现代施工技术,不断改良建筑施工工艺。更为深刻的探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运用。

1.传统地基处理方法

1.1 换填垫层法

此法适用于处理浅层软弱地基和不均匀地基。当建筑物支力层较为薄弱,无法承受上部荷载时一般都会使用此法。其最多处理深度可达2至3米。也就是说此种方法不适用于深层地基的处理,但它利于提高地基承载力,降低承载量。同时它还有助于地表土层的冻胀与膨胀土的收缩。

1.2 砂石桩法

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沙土、粘土、粉土、杂填土等地基。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地基承载力和境地地面面层的收缩性能。对于控制不严的饱和粘土地基工程来说同样可以用此方法将砂石桩和软粘土混合组成复合地基,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

1.3 水泥搅拌法

此方法分为干湿二法。适用范围受地质环境与土壤性能的限制。它适用于处理正常的淤泥、淤泥质土和无流动地下水的饱和土。但不适用于处理含水量低,或是酸度较低的土壤。

1.4 预压法

预压法被广泛运用于处理淤质土和饱和土地基上。而预压法分为堆载与真空两大类。堆载预压法又分为塑料排水或砂井地基和天然地基等。两者的运用范围以软土层四米厚度为分界线。假如软土层厚度超过四米时使用塑料排水法,便是砂井预压法。反之,当软土层厚度小于四米时就采用天然地基预压法。解决地基沉淀问题与稳固地基是此法的主要作用。

1.5 置换及拌入法

置换及拌入法主要通过对砂石及碎石等材料来置换软土中的软体部分并加入水泥砂浆来加固土体形成复合地基以减缓土体沉降,增强地基的承重力。土建的基础填筑及公路软土路基的地基填筑是其主要的运用范围。

2.新型地基处理方法

2.1排水粉喷桩法

此方法与传统的地基处理方法相比,其优点在于施工简便、用时短、造价低。其施工工艺有:放样、就位、控制、预搅、喷浆、复搅、以及移位等。施工前一般需要打点定位,并明确每个粉喷桩的位置。在此基础上砖机人员将液压操作杆移至桩所在的位置并将其对中。桩身的垂直主要是由钻杆的垂直度来完成。这就要求我们下钻前,必须严格把控好钻杆的垂直角度。之后就是打开阀门管内输气,第一次喷浆时,操作人员要注意把电称归零,时刻观察其喷浆情况。等二次喷浆结束后,需要对距桩头约80cm的位置进行一次搅拌,以提高桩端的质量。最后进行操作杆的移桩。排水粉喷桩法因为自身桩的强度较高,因此可以扩大粉喷桩的间距,进一步降低工程造价。

2.2 双向水泥土搅拌桩法

这种方法在完善水泥土动力传动技术和转杆钻头技术的基础上运用了内外嵌套技术。在其杆上设置旋转叶片以及喷射头通过叶片旋转时的搅拌作用使水泥冒浆率大大降低,提高了成桩质量。其工艺流程包括压实场地、定位、切土、搅拌等。在压实施工场地以及进行施工放线后将搅拌机对中所定点的桩位。启动搅拌机沿线切土并喷浆。此时搅拌机的两组叶片分别朝正反两个方向进行切割与搅拌直到下降到设计深度为止。不过在此过程中喷浆会持续10s以上。

2.3 钉型水泥土双向搅拌桩法

这种方法秉承了双向水泥搅拌桩法对土体扰动小、桩身质量均匀等优势,使桩土应力比进一步增大,可以让绝大部分的上部荷载承接到桩的身上。通过运用桩身荷载规律,将上部荷载传递到较好处理层。以便减少地基沉降。这种施工方法的施工流程与双向水泥搅拌桩类似。同样增加了提升和伸展这两项流程。提升的是搅拌机,在提升之后喷浆。伸展的是叶片,使钻杆方向改变,等到钻杆提高至地表及桩的设计标高50公分以上时,就能将钻头移出地表。

以上三种方法仅在地基达到设计要求时适用。所以这三种方法存在理想的规模与条件下存在。具体的施工方法需以实际的自然条件为准。

3.传统的结构处理方法

油膏嵌缝涂膜屋面施工,这一方法在施工工艺中运用较多,它主要以石油沥青为基料再加入改性材料、稀释剂、填料等混合而成。大多应用于建筑材料的嵌缝密封3.4级防水等级的屋面与工程及道路和水利的辅助防水。其最大特点是不用设置防水层,而是使用简易的镶嵌手段做到自身构件进行防水。此方法在节约资源、降低造价、合理施工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但它的缺点在于使用范围太小、对材料要求过于严格等。

4.新型的结构处理方法

新型材料置换施工,此方法克服了传统施工过程中先抹后铺的复杂工序,将整个施工过程简化。在传统施工工艺中,我们通常使用涂膜法确保工程质量。而现在我们可以直接使用防水材料与缝隙材料来替换传统材料,也可以起到防水功能,还简化了对于结构的施工工序。但是在进行施工缝的时候要注意预留。这与油膏嵌缝的施工相比则更加简易。

新型建筑施工技术无论在地基的处理或是在结构的运用上都拥有明显优势,从传统到新型地基处理的改良,从传统结构到新型结构的转变。不只是工程技术上的过渡,也是我国建筑产业的不断升级与创新化的明显标志。传统工艺的多种缺陷阻碍了建筑行业的发展。尽管它在我们过去的建筑工程施工中被大量运用,但它依旧不能满足我国现代建筑的理想模式,好的施工工艺能够造出好的工程,这需要我们不断的完善我们的建筑施工技术,将其更好的在我国的建筑事业中去运用。

通过对以上几种建筑工艺的阐述与对比,可以了解到新型施工技术与传统技术相比有哪些优势。新型施工工程技术不仅使我们的建筑工艺更加便捷,还缩短了建筑施工的工期,降低了工程成本也节约了相关能源。

5.结语

好的建筑需要好的工艺,好的工艺则要有好的技术,好的技术就需要我们这些建筑施工人员不断的进行创新与学习,这是个极其漫长的过程。这种精神不只是科研人员应该有的,也是我们这些基层工作人员必不可少的素质,对于一个高质量的工程来说,技术是前提,管理是保证。

新型能源与技术在地基处理上的应用能更好的稳定基层,延缓地基的沉降。对于结构上的运用可以加强建筑结构的抗久性,延长建筑物的建筑寿命。本文主要是通过对这两者的介绍体现出新技术的长处。其更多的是在建筑施工方面运用,这需要施工人员在现场施工过程中去更多的去体验与发现。未来的工艺会更为便捷化、网络化、具体化。任重而道远,未来的建筑事业会因我们的创新和完善而更为光明。

参考文献 :

[1]孙杨嗣信.高层建筑施工手册[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05):25-27

[2]王铁梦.工程结构裂缝控制[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02):32-34

猜你喜欢
建筑工程施工应用
建筑工程中土建预结算方面常见问题的分析
挂篮悬浇施工技术在桥梁施工中的应用分析
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高支模监测应用与研究
边坡控制爆破施工
弱电智能化系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试论建筑工程预算在工程造价控制中的作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