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绿色建筑到绿色生活

2015-10-21 17:25郭瑞娟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8期
关键词:绿色建筑节能

郭瑞娟

【摘要】当今我国社会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态势,同时带动了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也增加了对能源、资源的需求量。目前我国也正确认识到了资源短缺,能源的利用率低,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事实,因此提出了建造绿色节能型建筑,享绿色生活的目标。

【关键词】绿色建筑;节能;绿色生活

一、绿色建筑的概念

人、建筑、环境是建筑发展的永恒主题, 随着全球环境的恶化,生态问题日趋严重, 人们越来越关注人类自身的生存方式。因此绿色建筑应运而生。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对绿色建筑的定义是:“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所谓“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在能满足人们的使用要求前提下不破坏环境和生态平衡基本且对人们的健康无害,并且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的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

二、绿色建筑设计的原则

由于绿色建筑设计要实现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等目标,这使绿色建筑带有多目标、多层次综合集成的性质,设计中采用的技术和策略也非常众多。绿色建筑设计首先应该是好的建筑,它应该负担得起、维持得起,而并不一定是高科技和高成本的,绿色建筑的理念正越来越向“采用被动技术和适宜技术”回归,绿色建筑不一定是昂贵的高端建筑。我国幅员辽阔,从南到北跨越多个不同的气候带,并且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技术水平也存在很大差异,结合国情特别是结合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发展绿色建筑是重要原则。

三、 我国绿色建筑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及被认可,绿色建筑理念在我国也得到了重视。2004年我国设立了“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了推广绿色建筑工作阶段。作为一个新兴的概念绿色建筑存在着许多问题,其发展亦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

(一)缺乏绿色建筑意识和知识

我国是一个资源消耗大国,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不可再生资源的短缺问题日益凸显。但是我国建筑设计师及施工人员整体对绿色建筑意识和知识的匮乏,使之很难发挥发挥主观能动性,造成推行绿色建筑的发展困难。

(二)缺乏强有效的政策和法规

长期以来,国家缺乏强有效的政策法规引导和扶持绿色建筑,国家现行的法律法规只是简单规定了对能源、土地、水资源及材料的节约,这一规定没有统一的参照标准,致使绿色建筑的推广工作长期落后,成为我国全面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一个薄弱环节。

(三) 缺乏有效的新技术及系统的标准规范

西方发达国家的绿色建筑已经在经济发展和能耗持续下降两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及时、系统的引进他们的成功经验和技术有利于加快我国绿色建筑推广的步伐。虽然我国也颁布了一些建筑设计节能标注,但关于建筑“节水、节能、节地、节材”和环境的保护的综合性标准体系还没有建立。

四、 绿色建筑设计策略

(一) 重视整体设计

绿色建筑的整体设计对于绿色建筑的功能和工程的成本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时,需要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在设计中综合考虑当地的自然、人文、经济情况,切忌盲目相信所谓的先进绿色技术,而照搬与设计地区实际情况相差很大地区的设计。如在热带地区进行绿色建筑设计时,如果在建筑中使用保温材料及蓄热墙体就对于建筑没有丝毫的意义,只是徒劳的增加了建筑的成本;同样的在寒冷的地区,选用的窗户热工性能不合适,即使使用的墙体保温材料造价再高,质量再好,但是热量依然会从窗户流失,使得建筑的节能效果也难以满足我们的设计要求。

(二)降低环境负荷

绿色建筑的设计应注意降低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将建筑垃圾、污水、固体废弃物等对环境造成的负荷降到最低。建筑生产中消耗的大量能源会造成环境的污染。设计人员应具备环保意识,选择对环境造成较小负荷的材料,如绿化混凝土、生态水泥、家居舒适化和保健化建材以及高性能长寿建筑材料等。建筑设计应考虑施工过程中带来的污染,设计方案应便于施工,减少施工产生的能耗并降低其带来的环境负荷。

(三)尊重基地环境

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过程中,在建筑的安全性、舒适性、便利性和经济性得到保障的前提下,需要在设计过程中引入环境的观念,使得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当地环境的实际情况,在设计前积极的收集当地的自然条件、交通条件、现有基础设施、现有能源系统、及人文方面的相关资料,尽量使得设计的建筑可以和周围的建筑环境融洽,使得人们得到满意居住环境的同时,使得能源的利用效率和环境得到保护。

(四)确保人的健康

绿色建筑设计的重要任务是确保使用者的健康,要保证室内空气质量、热环境、噪音和电磁场辐射等因素对人的影响。设计中尽可能地采用低毒或无毒材料:选择材料、建筑系统和机械系统时尽量减少木制品、地毯、涂料、密封膏、织物等潜在的对健康不利的污染物,合理组织自然通风,设置进风口和必需的出风口,引风入室。改善室内热环境,包括温度、湿度、辐射温度和气流等,提高人体舒适性。提高水质量,有条件的可以选用直饮水。合理进行自然采光,即满足人类健康的需要,又满足视觉美学的需要,同时达到节能的效果。通过改进细部设计和建造方法,以及采用吸声材料来提高建筑的隔音效果。

(五)使建筑融入历史与地域的人文环境

绿色建筑在设计过程中,还需要尽量使得建筑融入到当地的历史和地域的人文环境中去。这在具体工作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对现有的古建筑进行保存、完善和发展;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当地的景观特色,并在设计中在此基础上对现有景观特色进行合理的改进和创新;在建筑设计中听取居民的意見,使其原有的生活方式和居住建筑的更新得到有效的结合。

五、绿色建筑与绿色生活

从绿色建筑到绿色生活要遵循科学的发展观,绿色建筑是社会进步发展的必然趋势。绿色建筑是由传统的高消耗模式向绿色节约型建筑发展,影响着生态城市系统的安全与稳定,起到提高人们居住环境的作用。绿色建筑的实现离不开高新技术的支持,所谓绿色建筑主要是指尽量减少占地面积和资源的消耗,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使建筑与自然和谐共存,为人类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绿色生活是尽可能减少煤炭、石油能源的消耗,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与绿色生活二者是相统一的,也是我们共同奋斗的目标,实现绿色建筑能加快我国进入绿色生活的步伐。

六、结束语

随着经济,环境,健康等诸多因素的迫切要求,绿色建筑正在迅速发展,在建筑领域里, 我们呼吁更多的设计师投入到绿色建筑设计中,提倡各种建筑生态技术的应用。发展绿色建筑,这不仅有助于推动全球环境品质的改善,而且有助于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让人们逐渐步入绿色生活。

参考文献:

[1]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GB/T 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 宗敏,绿色建筑设计原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5

[3] 于春普,关于推动绿色建筑设计的思考[J] 建筑学报,2011,(10).

猜你喜欢
绿色建筑节能
深圳市绿色建筑审查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绿色建筑煤矸石资源化利用新技术的应用分析
绿色建筑技术节能分类探讨
浅析暖通设计的问题
暖通空调的恒温恒湿设计
绿色建筑暖通空调设计的技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