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商业区内的校园建筑的功能复合化和效益最大化研究

2015-10-21 17:12王莹莹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12期
关键词:融合

王莹莹

摘要:当前我国城市化建筑处于加速期,而一些学校机构用地处于已发展起来的城市繁华商业区,建筑模式也与周围环境不协调。不管从各自的职能配置还是服务对象来分析,都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与不适应性,造成城市用地浪费和学校环境异类感。本文从代表性建筑——西安音乐学院文化大厦来分析,校园文化高层建筑如何与城市商业区的特性结合起来,节约空间、用地,使职能多样化,更适应周围人流发生的行为,表现出更大的包容性与适应性。

关键词: 校园高层;空间复合;功能多义;融合

1.城市商业区内的校园建筑问题研究

1.1忽略对外的商业空间

城市中心区用地紧张,处于这种环境中的校园用地也是如此,采用高层的建筑形式是最理想的模式之一,既节约了用地,也体现了学校不同的建筑属性,更好的展示了其独特的文化特色。而商业繁华区又为学校招商引资,很好的融入了周围环境,延续了周围的商业界线,使城市商业轮廓线整体连续。所以在不同的时代发展背景下,要做出符合当下情况的建筑模式,能让学校内部与外部商业环境达到双赢。而现在校园与外环境基本采用隔离模式,更注重保护内部环境,从外环境的角度看,会造成一定的空间用地浪费。

1.2功能定位单一

现在存在的校园高层多为宿舍楼、教师家属楼或者教师工作办公楼,从属性上来说更满足对内部的需求。对于地处新规划大学城或者郊区新校区的学校,这样的功能分布很合理,但是对于繁华商业区的学校高层来说,没有对各部分人流做出明确分析,使建筑内部业态结构短缺,功能结构过于单一,没有在真正意义上做到功能多义性和空间效益最大化。

1.3从内到外在职能定位上的自然衔接

校园建筑本不该具有商业用途,但处于城市中心商业区的校园高层建筑比较特殊,它至少应该满足对校园内和商业区外部的两方面需求,才能做到对城市用地的全效化利用。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空间,各自所达成的目的也不相同,内部的使用人群为师生,外部的使用人群是来自四面八方的人流,有购物、旅游、休闲或者来学校观摩等等。如何才能做到在不干扰校园内部环境的同时能保证对外使用效益,既能相互独立有能很好的融合,是当下面临的主要问题。

2 案例研究

2.1 文化大厦的基地环境:

西安音乐学院文化大厦位于西安城市南北主干道长安路与二环路交叉路的西南部,在陕西省文化、体育、科技中心建筑群体的正南方。大型十字路口的地段具有一定特殊性,再加上其校园建筑内向性的特质,使其在路口退后形成一个转角小广场与城市步行道。

基地南侧是西安市第二大中心商业区,位于城市南北主轴线上的的小寨商业中心。具有人流量大、功能业态复杂、交通拥堵等特点。而一个文化性质的建筑群在环境中显得格格不入,不能发挥出该用地的最大效益,而周围杂乱的、动态的空间特点也破坏了学校安静、内向性的特点。而文化大厦建成后属于商业酒店与文化演艺大厅为一体的模式,校园将彻底与外部联通。

2.1 文化大厦的概况:

西安音乐学院文化大厦是属于小寨商业中心的大学老校区,位于十字路口,目前有学生和老师在办公,使用人数较少。但屈服于紧张的用地和外部商业环境,在校园内部修建高层建筑,但都是教师集资家属楼,随着时代发展,为了与周围环境更好的融合,利用外部商业带来的效益,采用了建设高层建筑,对外开放。文化大厦作为学校出资修建,采用内外融合互通的模式,对内外部人员共同开放。总建筑面积约为35,000平方米,包括底部裙房——演艺大厅和1幢26层高,塔式的音乐文化大厦,带有单层高的地下室,设有:一到二十六层为酒店,地下室,设备用房和车库等。外形一体化设计,波浪形的外表皮与屋顶合为一体,具有流动感与韵律美,体现了音乐——文化的艺术性质;大厦主体结构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钢条玻璃幕墙外表皮,处处透露出时代与艺术气息。

3.解决策略

3.1功能复合化、空间集约化策略

功能多样化,复合化是现代建筑的特点,城市综合体就是这样一种模式,更符合现代人的需求,更方便,效率更高。在用地资源紧缺的城市商业区,人流复杂,需求日益产生变化,过去单一的购物生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新的需求。校园建筑主要是教育功能定位,结构单一,没有考虑到外部商业氛围,如果单纯内部功能定位上来说,不光要利用高空和地下空间,还有考虑到周围的人流需求,使得功能设置多样化,复合化,多种业态模式并存,利用周围不同环境设置不同特色功能区,提升城市与校园的活力,达到该空间应有的效益。使城市方与校方都有优势,达成双赢。

3.2利用文化功能与形象设计来提升文化品质

西安音乐学院文化大厦,利用裙房的的演艺大厅与文化建筑独有的艺术外形整体化设计,保持了从校内到校外的空间延续。首先从功能上产生延续,能让内部和外部的人流共同使用这个空间,也就是说高层内部至少应该有俩种功能,一种是学校的文化性质功能,可以不对外;一种是对外的商业功能,但同时也能对内使用。再者,从外形上来说,不同种类的建筑会有独特的文化属性。校园高层建筑具有校园建筑的特性,比如教室会有其独特的大玻璃窗,连廊、活动平台;而住宅建筑则表现出飘窗或者阳台的外立面;艺术中心的设计更加艺术化;商业高层一般有商住集合模式,商办结合模式,酒店旅馆等,表现出不同的外立面。如果外立面能一体化设计,表现出从学校向外部延伸,过渡更加自然衔接。

3.3支持商业区校园高层开放策略,实现效益最大化

城市用地空间紧张,客观来说算是学校占用商业用地,这不是先后问题,而是谁更适合,谁在这片空间氛围中发展的更好,但是现实状況不能改变,后发展起来的商业区不能让学校迁走,工程量太庞大,那就只能互相退让,互相融合。支持校园高层对外开放,引入商机,达到不管对学校还是对城市商圈效益最大化的理性状态。

4.结语

文章通过对商业区的校园高层进行分析,发现普遍存在的问题,不同功能定位的空间应该配以相符的功能属性。节约城市用地、使得空间发挥出最大化的效益,是我们应该重视的问题,同时也认识到高层是未来必然的发展模式,要合理利用空间,功能复合化、空间集约化是节约空间的有效模式。文章也适用于与不同空间环境相联系校园高层,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合理解决策略。

参考文献

[1]卢泳 高层建筑楼层空间的内容聚合-有关高层建筑的思考与实践 [M].天津

[2]李洪刚 高层建筑与城市环境 [M].安徽建筑 .2003-1

[3]李子萍 校园高层建筑中传统庭院空间的引申与延续—西安交通大学材料科研与基础学科大楼方案设计 [M].城市建筑.2013.02

猜你喜欢
融合
美劳与共融合绽放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融合创新 协同发展
刚柔并济
多彩融合
信息技术与高中政治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与反思——以《价格变动的影响》“融合课”为例
公益广告
破次元
阅读理解
融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