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品德教学中的“活动性”

2015-10-21 16:49许洁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15年10期
关键词:品德教学活动性时效性

许洁

[摘 要]在品德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活用教材,设计开放性活动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感悟历史,联系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的情感。

[关键词]品德教学 开放性 感悟性 时效性 回忆性

[中图分类号] G62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0-054

活动性是品德课程的一个重要特点。本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儿童更多地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在品德教学中,我们要以活动为载体,采用儿童乐于接受的活动方式,帮助儿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让儿童通过自己的生活实践和活动体验来获得认知发展。

一、活用教材,开放性活动

[案例1]《筑起血肉长城》教学片断

在教学时,讲到“日本侵略者的罪行”时,教师重点围绕“南京大屠杀”这一事件展开。另外,教师还加入了一个环节,就是安排学生课外对家乡人民曾遭受的铁蹄践踏及奋勇抗日进行调查,课堂上进行汇报交流。

教材是学校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很多教师在执教历史内容时会有这种感觉,就是教材中提供的历史事件太多,又离学生的实际太远,要让学生全部掌握非常难。其实,这些材料只是起到了示范与开阔思路的作用。我们可以根据自身教学的需要,选取一部分材料进行教学,还可以重组教材。活用教材,设计与教材相符合的开放性的活动,便于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对话历史,感悟性活动

[案例2]《中山陵前》教学片段

师:一心想革命的孙中山成为清政府的心头大患,他们通缉他,迫害他,孙中山只好四处流亡,“伦敦蒙难”就是其中的一次。谁愿意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一听?

(学生讲故事)

师:听了故事后,你们觉得孙中山又是怎样一个人?他的爱国真情感动了谁?就连一个陌生的外国人都被他感动,更何况中国人呢?在他的感召下,一批又一批的爱国志士投入到推翻清王朝的革命运动中去。在全国各地先后掀起了推翻清王朝统治的革命运动。[多媒体出示:武装起义地图]他们都开展了哪些武装运动呢?请搜集到资料的同学来说一说。

(学生交流)

师:你们搜集到的资料真多。老师这里也有一份由孙中山先生直接或间接领导的起义资料。[课件出示资料]

你们看写下来整整有两页呢,从这些资料和刚才的交流中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交流)

师:是啊,孙中山先生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所以经常有人问他:你失败了不知道多少次了,为什么还不丧气,总是这样热心呢?假如你是孙中山,你会怎么回答。

(学生回答)

师:你们都走进了孙中山先生的内心,他的确也是这么想,这么说的。

为了让学生体会孙中山不屈不挠、誓死同清政府斗争到底的品质,教师先请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资料,孙中山先生领导了哪些起义,然后再引领学生发现这么多起义结果都是“失败”的?然后问学生:“你有什么想问他的?”从而引出问题:“你失败不知道多少次了,为什么还不丧气,总是这样热心呢?”再让学生换位思考,替孙中山先生来回答。这样的对话方式可以让学生感悟到历史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它连接着我们的过去和未来。这样的感悟性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的真实性。

三、激发情感,时效性活动

[案例3]《让我们来寻根》教学片段

同学们,也许三千年前我们是一家,是吴泰伯的子孙。今天,泰伯的子孙遍及华夏各地、世界各地,每年都上演着一幕幕寻根热。其实,何止一个泰伯,何止一个江南,中华大地何曾有一刻停止过寻根热?请阅读课本《寻根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游子的心声(学生自读)(出示课件:《寻根的故事》)

“泉流决决饶祠过,千载思亲奈若何?”惠山直街上的华孝子祠唐初就已修建,后明朝、清朝进行了重建和翻修,如今更是修葺一新。近年,全国各地华氏族人正着手重修家谱,隆重祭奠其祖——东晋的大孝子华宝。

普通的海外游子不远千里寻根,著名的学者乃至主席也是如此牵挂着硕大的根系,请看一组熟悉的画面:(出示课件:新闻链接——连战大陆寻根画面、《乡愁》的诗歌朗诵)

(1)2005年4月26日,国民党主席连战来大陆寻根。

(2)诗人余光中以一首《乡愁》抒写了绿叶对根的思念。

思考:这些旅居海外的华人为什么要千里迢迢地回来寻根?你能体会他们的心情吗?(四人小组讨论)

小结:他们饮水思源,所以寻根;他们缅怀祖先,所以寻根;他们热爱家乡,所以寻根;他们情系祖国、热爱祖国,所以寻根!

教师巧妙地加入了“新闻链接”,通过“连战来大陆寻根”的一则新闻,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作为炎黄子孙的自豪感。生活是教育的源泉与着眼点。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树立“教学即生活”和“生活即教学”的理念,注意课程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实际存在的问题,组织真实性的活动化教学。

四、追溯历史,回忆性活动

[案例4]《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学片段

在黑暗的旧中国,民族受到屈辱让我们愤恨,人民经受苦难让我们感到难过,连我们的同龄人也过着悲惨的生活,让我们黯然泪下。但是中华儿女并没有因此屈服,他们在枪林弹雨中站起来了,在风雨飘摇中站起来了,在血海深仇中站起来呢,他们支撑起了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

让我们记住这些伟人的名字(屏显伟人图像)。用一两句话说一下他们为了国家昌盛,为了让人民站起来,作出了哪些贡献?(指名交流)

在历史长河中,英雄人物又何止这几个,回忆一下在你看过的书中、影片中,你还知道哪些英雄人物?能用一两句话简单地介绍一下他们所作出的伟大贡献吗?(指名交流)

从鸦片战争时期黄海战役、定海保卫战,到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广州起义,再到抗日战争……多灾多难的中华民族经历了100多年的硝烟和战火。

在无数大大小小的战斗中,正是这千千万万个知名的、不知名的英雄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了1949年10月1日那个神圣而庄严的时刻!这一刻真是来之不易啊!

是啊,这一刻起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这个站是那么来之不易,让我们激动地宣告——

这个站是那么扬眉吐气,让我们幸福地宣告——

这个站是那么振奋人心,让我们骄傲地宣告——(播放视频)

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借助直观、形象、动态的声像信息来刺激学生的感官,从而让学生感受到作为一个炎黄子孙的由衷自豪。在品德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道德情境,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情境感受,内化体悟。这样,学生自觉参与到教学中去,由“被动”转为“主动”,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品德教学中,要从真实的生活源头出发,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感官去认识世界,用自己的方式去体验生活;要以真实的活动为纽带,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生活,让他们在建构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这才是真正的、成功的活动性教学。

(特约编辑 陈兮琰)

猜你喜欢
品德教学活动性时效性
T-SPOT.TB在活动性肺结核治疗效果的监测
试析如何确保新闻采访的真实性和时效性
重视情商因素 促进和谐教学
高职院校品德教学量化评定的应用
活动性与非活动性肺结核血小板参数、D-D检测的临床意义
品德课聚焦教学目标策略探微
品德教师应善于捕捉意外促成精彩
荷载预压加固吹填土时效性研究
浅谈如何提高兽医防控的时效性
当下新闻编辑时效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