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日俘政策

2015-10-22 05:55艾园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15年10期
关键词:抗战意义

艾园

[摘要]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从战略角度出发,制定了一系列日俘政策。中国共产党的日俘政策经历了萌芽、发展、成熟3个阶段。在日俘政策的引导感召下,随着中日两国人民的相互交往、了解,成功地教育和改造了不少日军战俘。改造后的日军战俘成立了反战组织,壮大了革命队伍,与中国人民并肩作战的日军战俘从此和中国人民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

[关键词]抗战;日俘;意义

一、中国共产党日俘政策的可行性分析

1、中国人民的利益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的人民的利益是一致的。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对中日战争的性质进行了全面透彻的分析判断,认为: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性、反动性、掠夺性、退步性,决定了日本帝国主义所发动的侵华战争是一场非正义的侵略战。日本处于侵略的一方,而中国人民是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才发动了反对侵略的自卫战争,决定了抗日战争的正义性。中日战争虽然在表面层次上呈现出的是中日两个民族、两个国家的对立与作战。但是中华民族的真正敌人并不是日本全民族,日本人民的真正敌人也并非中国人民,日本士兵是受到了法西斯的蒙蔽与愚弄才走向了战争的道路,中日两国人民共同的敌人是发动侵略战争的日本法西斯。

2、中国共产党可以巧妙利用敌军内部矛盾,通过日俘政策让敌人为我所用。日本帝国主义发动这场侵华战争的目的,是为了掠夺中国的资源,为了实现日本军阀财阀扩张领土的狂妄野心。对于反对这场战争的日本的广大公农、士兵、中小资产者,这场战争为他们增加了无限的痛苦。因此,侵略战争的发动者日本军阀同广大人民之间、日本军阀同广大官兵之间、日本帝国主义者同殖民地被压迫人民之间都存在无法调和的矛盾。敌军貌似很强大,毕竟是暂时的,从本质上看,从长远看,则是异常虚弱的。敌军士兵中潜在着普遍的反战厌战情绪,这种反战情绪随着战争的进行,随着日军伤亡人数的日益增长愈演愈烈,一旦我们揭穿了军阀财阀对日本民众及士兵的蒙蔽欺骗,使他们了解到战争的本质,使日军的反战情绪高涨起来,这定将成为日本军队内部的重大危机,并且,随着战争的进行,日本3个月内灭亡中国的企图宣告破产,中国人民只要团结起来共同抗敌,就会使敌军的进攻遭到沉重的打击。敌军战斗力虽然强大,但并非坚不可摧,我们可以有效利用敌军不可调和的内部矛盾,通过善待日军俘虏的方式,让他们认识战争的非正义性,动摇敌军的信心,挫伤敌军的战斗意志,从而更有利于催化战争取得最后的胜利。因此善待日俘作为一项政治举措意义重大。

二、中国共产党对待日军战俘政策的演变

中国共产党对待日军战俘的政策,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思想启蒙阶段:我们党在领导武装战争伊始,就非常重视善待俘虏的问题,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就制定了不虐待俘虏的政策,在抗战时期党又将这一政策灵活的运用于日军战俘。1931年前后,中国共产党的俘虏政策包括:不杀害不侮辱俘虏,不随意搜查他们的腰包,及时医治受伤的病员,生活上尽量优待他们;如果他们愿意留下来,就给他们分配适当的工作;如果不愿意留,要离开的,那么经过对他们宣传教育之后,给他们发放路费,释放他们离开。

思想发展阶段:在尊重日军人格前提下,转变俘虏的思想。进入全面抗战阶段,1937年10月25日,八路军总指挥朱德、副总指挥彭德怀签发《中国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总指挥部命令—对日军俘虏政策问题》发布了四项关于优待俘虏的命令,命令的主要内容如下:一、对于被我俘虏之日军,不许杀掉,并须优待之。二、对于自动过来者,务须确保其生命之安全。三、在火线上负伤者,应依阶级友爱医治之。四、愿归故乡者,应给路费。[1]继而,八路军总司令部又将四条命令增加到六项:一、不杀敌军俘虏,优待俘虏;二、不取俘虏财物,唯军用品应没收之;三、医治敌军伤兵;四、在可能的条件下,将俘虏放回,并给路费;五、愿在我部队服务者,给予适当工作;六、不干涉俘虏的宗教信仰。[2]思想成熟阶段:伴随着被俘日本兵数量日益增长,俘虏政策也由起初的优待释放转变为教育感化,使善待俘虏政策上升为一种政策宣传手段,一种将日军俘虏纳入统一战线之列的政治手段。1940年6月7日,八路军总政治部发出《政治部关于对日军战俘工作的指示》指出:“俘虏日军士兵后,即给以好的招待与宣传,凡俘虏愿意回去者,经过短时的宣传与谈话,使他们知道日本关于对八路军的宣传是欺骗他们的,然后一律放他们回去,应注意选择少数进步分子,给以较长期的训练。”[3]1941年12月9日,中共中央在《中共中央关于太平洋反日统一战线的指示》中明确指出:统一战线的组成部分,应当包括反对日本侵略的一切民族的政策、党派及一切阶级的人民,日本,国内的反战人民和殖民地朝鲜、台湾、越南的人民在内。[4]

由此可见党的俘虏政策已不仅仅只停留在善待俘虏上,这项政策的目的已逐渐上升为将他们纳入统一战线政策争取的对象之列。

三、善待日俘的意义

八路军的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有三个,第一:官兵一致原则;第二:军民一致原则;第三:瓦解敌军和宽待俘虏的原则。

关于第三项原则毛泽东曾指出:我军的胜利不但依靠我军的作战,而且依靠敌军的瓦解,瓦解敌军和宽待日俘的办法虽然目前收效尚未显著,但在将来必定会有成效的。[5]

面对日军惨无人道的行径,中国共产党以德报怨,以人道主义情怀善待战俘,对于日本战犯,在将他们改造教化的过程中,或者从轻审判,或者全部释放,这样具有的人道主义的政策,对我军来说意义如下:

1、宣传我军的政治思想,扩大了我党的政治影响。优待敌方俘虏兵,是对敌军进行宣传的最为直接有效的方法。我军瓦解敌军工作符合马克思主义正义战争观,所宣传的观点是民心所向,顺应战争发展规律。善待俘虏政策扩大了我军的政治影响,1928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曾提出可以通过善待俘虏的方式来扩大红军的影响。他说:“对敌军的宣传最有效的方法是释放俘虏和医治伤兵。敌军的士兵和营、连、排长被我们俘虏过来,即对他们进行宣传工作,分为愿留愿去两种,愿去的即发路费释放。这样就把敌人所谓‘共匪见人就杀的欺骗,立即打破。”[6]

1931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我党将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创时制定的不虐待俘虏的纪律运用于对待日军俘虏上,在不干涉日军宗教信仰的前提下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善待他们,感化他们。对于不愿留的俘虏兵,经过宣传教育后发放路费,放他们回去。这一方式,可以将我军的新思想、新情况带到外界去,从而有效的提高了我军的政治影响力。有句古话讲的好“虽鞭之长,不及马腹”通过敌人来宣传我们,这种宣传力度这是我们力所不及的。

2、形成了反战组织,壮大革命队伍。抗日战争中,对俘虏的优待政策,宣传了我党政治思想,扩大了我军的政治影响力,从思想上瓦解了敌军,削弱了敌军的战斗力,改造后的日军俘虏壮大了革命队伍,增强了革命的力量,巩固扩大了国际革命统一战线。在我军善待战俘政策的指导下,在各级官兵的真情感召下醒悟过来的日军战俘,逐渐认识到日本侵略战争的非正义性,他们的行为是被日军财阀和军阀利用的,他们的敌人并非中国人民。由他们自发形成的反战组织和八路军、新四军并肩作战,壮大了革命的队伍,缩短了抗战的进程,减轻了战争的苦难。从某种意义上援助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在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史上也写下令人瞩目的华丽篇章。

3、播下了和平的种子。善待日军战俘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抗日战争时期,关于对如何处理日本战后问题也影响甚大。善待日俘体现了国际人道主义精神,播下的和平友好的种子,在战后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抗战时期的日军战俘受到共产党言传身教的深远影响,进而他们不断反思日军的残暴野蛮,反思战争的残酷性,将中华民族之“仁”义,与自己的行为进行对比。所以在战后回到日本后,他们极力宣传中日友好,成为日本国内反对战争、促进和平的中坚力量。

四、结语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深入了解并探究抗日战时期中共善待的日俘的举措,对于我们正确认识抗战争时期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见此也为在抗战时期同中国人民并肩作战,战后不断为两国和平友好联袂访华,积极从事中日友好事业的日本友人致敬。

[注释]

[1]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36年-1938年)第10辑[Z].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5:367.

[2]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39年-1941年)第11辑[Z].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5:434.

[3]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毛泽东选集(第二卷)[Z].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03.

[4]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39年-1941年)第11辑[Z].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5:788.

[5]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6:350.

[6]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6:67.

猜你喜欢
抗战意义
有意义和无意义
我们家的抗战
我们家的抗战
抗战初期昆明文协成立的前前后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