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逐步触摸数学的本质

2015-10-22 07:50赵兆兵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5年10期
关键词:多元表征数学本质

赵兆兵

[摘 要]分数的意义的学习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难点之一。教学中,如何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逐步触摸分数概念的数学本质,离不开教师有清醒的教学意识和独立的教学判断。实践中,整体构建教学的“任务框架”,帮助学生形成分数的“多元表征”,在不断地比较与反思中,促进学生对分数概念的深度理解。

[关键词]分数意义 数学本质 概念意象 多元表征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9-015

“分数的意义”是小学数学一节典型的概念课,也是许多名师反复玩味打磨的课例。其中,有的以学生自学课本、多元辨析说理为主线开展教学;有的以单位“1”为主线展开教学;也有以分数单位的累加为主线从全新的视角构建分数的意义;还有以8颗棋子为素材带领学生从整体与部分的角度构建分数的意义……正所谓“乱花渐欲迷人眼”,名师的课例给我们很多的启迪与思考,同时也对我们形成自己清醒、独立的教学判断以强烈干扰。怎么才能取其精华而不为其所困,还在于我们的教学理解和判断,毕竟再完美的课例也一定有它的不足之处!诚如笛卡尔所言“我思故我在”,那么关于分数的意义,“我”的教学思考在哪?从“本原性教学”的视角分析,分数的意义的教学存在哪些问题,又该如何改进?如何让学生逐步触摸分数概念的数学本质?

思考

1.如何让学生主动建构对单位“1”的理解,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教师“告诉”的层面

教学中,我们常常能见到这样的情形,教师提问:“生活中,那些物体可以用1来表示?”“自然数1除了可以表示一个物体,还能表示什么?”接着教师指出:“自然数1除了可以表示1个物体,还可以表示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进而揭示单位“1”。这样的教学看似顺畅,但却忽视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学生会怎么想?学生会不会觉得“老师,你想干吗?这是什么意思?”缺失了“真实问题”,教学之于学生便是一种“无意义”,无论采用什么手段和方法开展,在本质上只能算是灌输。显然,单位“1”的认识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告诉”的层面,而应该让学生认识到单位“1”引入数学的内在原因!

2.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分数概念的本质,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背诵定义”的水平

3.如何让学生形成分数概念的“多元表征”,而不仅仅定格于单一的“份数”形式

分数教学的一个难点就是“如何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分数”,实质上这涉及分数的“多元表征”。在教学中单一的表征系统有利于教师通过“比较”揭示概念,但却不利于学生形成对概念的深度理解。所谓“多元表征”是指概念心理表征不同方面的相互渗透与必要互补。从这个角度上讲,“数轴”的教学价值显然是非常重要的。它有利于直观建立“分数数词序列”,沟通“分数”与“整数”的联系,并且在多种表征相互转换中,更加突出分数作为一个“数”的本质。

实践

基于上述的教学思考,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整体构建“任务框架”,让学生逐步触摸分数概念的数学本质,便成为教学的应有之意。

活动3:认识分数单位(略)

活动4:变换单位“1”,凸显分数“比”的意义

在学生认识了分数单位,并进行了一些基本练习之后,教师提问:如上图,如果把第一行的4个月饼看成单位“1”,其他的月饼你会用分数表示吗?如果是把2个月饼看成单位“1”呢?1个月饼呢?

进一步思考

当前,教学设计理论有两种不同的设计取向:一种是从学习理论出发,建构理想的教学模型,并据此来设计实际教学;另一种则是从教学现实出发,分析现状,发现问题和问题的根源并着手改善教学系统,使之能够解决实际的教学问题。上述的教学可能更多偏向于后者,这样一种基于“真实问题”改进研究的教学活动,承载的是“我”对于分数意义教学的一些判断和理解。这里有“借鉴”也有“创新”,更多的可能是“整合”,可能这里的教学还有很多的不足,但谁又能漠视这样一种“直面教学”的勇气?

(责编 金 铃)

猜你喜欢
多元表征数学本质
多元表征学习:让数学学习深度发生
浅谈大班幼儿多元表征能力的培养
在多元表征中深化概念理解
紧扣数学本质 丰富学习方式
培养初中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回顾反思”策略探析
数学教学要注重数学的本质
抓住问题本质渗透归纳类比数学思想
追寻数学本质渗透数学思想
注重心理关怀,避开人为陷阱
多元表征引领动态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