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曲唑与克罗氯米芬促排卵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效果探析

2015-10-24 03:00李培霞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17期
关键词:氯米芬曲唑克罗

李培霞

(吉林省通化市第三人民医院妇产科,吉林 通化 134000)

来曲唑与克罗氯米芬促排卵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效果探析

李培霞

(吉林省通化市第三人民医院妇产科,吉林 通化 134000)

目的 对来曲唑与克罗氯米芬促排卵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 选择6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按照治疗药物的不同分为来曲唑组和克罗氯米芬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来曲唑组的周期排卵率与克罗氯米芬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来曲唑组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日雌二醇水平低于克罗氯米芬组,但子宫内膜厚度大于克罗氯米芬组,对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来曲唑组单卵泡排卵率优于克罗氯米芬组,对比无显著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P<0.05)。结论 在多囊卵巢促排卵治疗中,来曲唑和克罗氯米芬均有较高的排卵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妊娠率对比二者亦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来曲唑是否能成为代替克罗氯米芬成为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一线药物,尚待临床进一步研究探讨。

来曲唑;克罗氯米芬;促排卵;多囊卵巢综合征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育龄期妇女常见的一种复杂的内分泌疾病,常引起不孕,以慢性无排卵和高雄激素血症为特征,主要临床表现为不孕、多毛、痤疮、月经周期不规律。发病率占育龄妇女的5%~10%,占排卵性不孕50%~70%。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给患者及患者家人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压力与伤害。因此,研究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最有效的药物具有重要的意义[1]。我们的医学技术水平快速发展,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研究不断深入,笔者对我院收治的6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作为对象进行分析,经研究发现来曲唑更适用于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6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均符合WHO关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相关诊断标准。将患者随机分为来曲唑组和克罗氯米芬组,各30例。来曲唑组:年龄23~37岁,平均年龄(30±7)岁,病程4周~2年,平均病程(14± 10)周;克罗氯米芬组:年龄25~36岁,平均年龄(30.5±5.5)岁,病程6周~2年,平均病程(15±9)周。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来曲唑组30例,克罗氯米芬组30例。在月经的第3~7天口服来曲唑2.5毫克/次,1次/天;在月经的第5~9天服克罗氯米芬50 mg(d·次),1次/天。两组各连服5 d。服药后从月经的第8天起开始监测卵泡、子宫内膜厚度,至少存在一个卵泡平均直径≥18 mm,并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5000~1000 U。当日查雌二醇、黄体生成素、睾酮,同时记录成熟卵泡数、子宫内膜厚度。嘱患者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后24~48 h同房,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后48 h进行超声检测看卵泡是否破裂,检测尿HCG及彩超确定是否怀孕。

1.3评价指标[2]:监测卵泡发育及HCG注射日子宫内膜厚度等,记录成熟卵泡数、优势卵泡数、卵泡成熟天数、排卵情况。评价标准为:优势卵泡为卵泡内径≥14 mm,卵泡内径≥18 mm则是成熟卵泡。子宫体正中纵切面的最厚处测量并记录子宫内膜厚度。

1.4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由SSP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表示,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来曲唑组患者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当天雌二醇为(665.5 ±301.8)pg/mL,孕酮为(3.6±1.4)ng/mL;克罗氯米芬组患者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当天雌二醇为(1782.0±1233.9)pg/mL,孕酮为(4.2±1.9)ng/mL。来曲唑组排卵后7 d雌二醇为(599.8± 163.1)pg/mL,孕酮为(103.4±46.8)ng/mL,克罗氯米芬组排卵后7 d雌二醇为(1269.9±839.8)pg/mL,孕酮为(119.1±39.9)ng/mL。来曲唑组妊娠15例,占50.00%;卵泡发育10例,占33.33%。克罗氯米芬组妊娠23例,占76.67%;卵泡发育11例,占36.67%。

来曲唑组30例患者共完成13个周期的治疗,克罗氯米芬组30例患者共完成12个周期的治疗。两组患者卵泡成熟天数等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另外,来曲唑组内膜厚度要大于克罗氯米芬组,且来曲唑组大多不需要添加天然雌激素,而克氯米芬组却近一半需要添加天然雌激素,对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但来曲唑组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发生率要高于克氯米芬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比较()

组别 例数卵泡成熟天数(d)子宫内膜厚度(mm)优势卵泡数(个)成熟卵泡数(个)来曲唑组 30 10.30±2.606.80±3.70 1.21±0.40 1.20±0.90克罗氯米芬组 30 11.50±1.806.70±2.80 1.33±0.21 1.26±0.40 P - P>0.05 P<0.05 P>0.05 P>0.05

3 讨 论

有多种原因可以导致女性不孕症的发生,导致不孕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多囊卵巢,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表现:雄激素分泌过多,内分泌紊乱,胰岛素抵抗。临床上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促其排卵的药物最常见的的就是来曲唑克、罗氯米芬。

来曲唑属于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主要是通过抑制外周芳香化酶,使雄激素转化为雌激素状态,雌激素抑制下丘脑-垂体轴的负反馈,促使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促进卵泡的发育。同时可以提高卵巢的反应性,因为在卵巢内形成雄激素堆积效应,刺激胰岛素生长因子和其他分泌因子的表达[2-3]。来曲唑的半衰期较短,一般42 h内就会被代谢,所以在卵泡发育开始后,局部雌激素和抑制素的增加不受影响,卵泡刺激素的释放受到负反馈的抑制,促使单个优势卵泡排卵,避免了多胎妊娠、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发生。来曲唑并非对任何患者都适用,服用后可能雄激素水平更高,不利于机体的内分泌环境,伴有高雄激素血症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不适用[4]。

克罗氯米芬雌激素作用较弱,雌激素受体在下丘脑经过消耗,受体减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神经元对雌激素的敏感性便会降低,雌激素的负反馈得以消除,垂体受到刺激后释放促性腺激素。克罗米芬的半衰期较长,一般为2周。此在卵泡发育开始后,克罗氯米芬造成持续性高FSH,使优势卵泡的选择受限,导致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和未破裂卵泡综合征[5]。克罗氯米芬诱发排卵本身的局限性,如多卵泡发育、子宫内膜生长不良、宫颈黏液黏稠导致周期妊娠率降低。

来曲唑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患者与克罗氯米芬相比,同样具有良好的排卵率,但两组妊娠率对比无显著差异,而来曲唑同时具有促进卵泡生长的作用,可提高促排卵效果。综上所述,来曲唑和克罗氯米芬二者均具有良好的排卵率,二者妊娠率对比无显著差异,虽然来曲唑在促排卵效果上要好于克罗氯米芬,但曲唑组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发生率高于克氯米芬组,但临床上是否可以真正将之替代,仍需临床上深入研究。

[1]吴雪斌,李摇玲,林丽华.来曲唑与克罗米芬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促排卵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2,33(20):4313-4314.

[2]褚志平,戴雪,陈沿东,等.来曲唑与克罗米芬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促排卵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1):41-43.

[3]林淑玲.来曲唑在克罗米芬抵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促排卵治疗中的应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4,20(2):217-220.

[4]游辉兰.来曲唑与克罗米酚在临床促排卵效果的比较及在诱导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排卵中的作用[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5):178-180.

[5]李红真,乔杰.来曲唑与克罗米芬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妇女促排卵及生殖激素变化的影响[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2,28(7):502-504.

R711

B

1671-8194(2015)17-0079-02

猜你喜欢
氯米芬曲唑克罗
来曲唑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
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应用戊酸雌二醇、来曲唑及黄体酮联合治疗的临床研究
迟到大王
来曲唑在不明原因不孕中的应用
最喜欢的画作
梧桐树的回忆
他莫昔芬序贯来曲唑与来曲唑单药治疗乳腺癌的临床效果探讨
来曲唑与氯米芬应用于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的临床效果
克罗历险记
壮医针药结合治疗黄体功能不全排卵障碍性不孕症1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