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前超声在先天性膈疝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15-10-24 02:29张雪珍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13期
关键词:疝的裂孔先天性

张雪珍 肖 芳

(湖南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南 怀化 418000)

产前超声在先天性膈疝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张雪珍 肖 芳

(湖南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南 怀化 418000)

目的 探讨产前超声在先天性膈疝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产前经超声检查诊断为患有先天性膈疝的14例胎儿的超声声像图的特点,并进行病理学检测。结果 在14例患先天性膈疝的胎儿中,其中有11例胎儿患者膈疝位于左侧,其余3例膈疝位于右侧;其典型的特点表现为胎儿胸腔内均有异常回声,发现占位性病变,且胎儿心脏发生移位。结论 产前超声检查对先天性膈疝的检查效果明显、安全性高以及重复性好,可较明确的诊断出胎儿是否患有先天性膈疝,并对疾病的预后评估以及对优生优育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产前超声;先天性膈疝;诊断

先天性膈疝(congenital diaphragmatic hernia,CDH)是由于胚胎时期的膈肌发育不全或先天性缺陷,使腹腔脏器经膈肌上的裂孔进入胸腔,从而导致胎儿患者肺、心发育不良,且产后出现肺动脉高压和持续性的胎儿循环等现象,对患儿的生命产生严重威胁。胎儿患者出生后会有呼吸紧迫或急促等症状,如果没能及时进行诊断、治疗,则胎儿患者的病死率非常高[1-2]。产前超声检查能及时准确地发现胎儿是否患有先天性膈疝,对临床治疗的有效性和优生优育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对我院2008年2月至2014年9月23例经产前超声诊断,产后确诊的患有先天性膈疝的胎儿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更好地总结产前超声在先天性膈疝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现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2008年2月至2014年9月来院进行孕检的孕妇中,发现有14例胎儿患有先天性膈疝,孕妇年龄24~43岁,平均年龄(26.4± 3.8)岁,孕周23~39周,平均孕周(29.7±6.3)周,其中12例及时终止妊娠,引产后进行尸体解剖证实,2例出生后经胃肠造影技术检测证实,且经过及时手术治疗,随访至1岁,生长发育未见明显异常,所有14例膈疝胎儿检查发现染色体均未见明显异常。

1.2 仪器和方法:采用型号为PHILIP HD11和GE E8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产前超声检查,超声探头的频率在3.5~5.0 MHz范围内。在检查期间,孕妇取侧卧位或者仰卧位,便于进行超声探查。首先进行常规检查,主要包括观察胎儿及其附属物,胎儿胎位,测量胎儿双顶径头围、胸围、腹围以及股骨长度,从而综合评估胎儿患者四肢和头颅生长情况;其次,经超声检查后若发现胎儿具有疑似先天性膈疝的声像时,则应立即对胎儿进行多切面、多角度的全面检查,并对胎儿的位置及胸腹腔内的脏器回声进行全面扫查,尤其是胎儿膈肌冠状切面、矢状切面及纵切面多切面扫查,同时要注意观察胎儿胸腔内有无异常回声情况;对胎儿腹部检查时,仔细观察胎儿腹腔各脏器位置及回声,尤其是观察胎儿胃泡在不在腹腔内,且在对胎儿胸部进行切面扫查时要密切注意观察胎儿的心脏位置以及胎儿肺组织的回声情况[3],有需要时可每隔1~2周到医院复查一次,严谨做出诊断,避免漏诊和误诊。

2 结 果

2.1 胎儿膈疝的超声检测:检查发现,14例患有先天性膈疝的胎儿患者中,有11例胎儿患者膈疝在左侧,余下3例胎儿患者膈疝在右侧。11例膈疝在左侧的胎儿胸腔内均有异常回声,左心房、脊柱、降主动脉等之间具有明显的分离现象,均可见胃泡影,且心脏位置向右侧胸腔移位(图1);腹围明显缩小,11例患者中有8例患者的腹径小于双顶径,且其中3例患者胸腔内可看到肠管影的蠕动,而其中可观察到肠管穿过膈肌上的缺损口而上下移动的患者有1例,并可观察到胎儿胸腔积液。膈疝在右侧的患者可明显观察到胎儿的心脏向左移位,且在右侧胸腔心脏水平内均可见到实性不均质的占位回声(图2),且右侧胸腔内未观察到明显的右肺结构,其中腹围明显小于孕周的患者2例。

图1 左侧膈疝超声图

图2 右侧膈疝超声图

2.2 病理检测:病理检测发现,14例患者疝孔占侧膈肌面积1/2以上的患者6例,占侧膈肌面积1/2~1/4的患者4例,占侧膈肌面积1/4以下的患者2例,膈肌缺如的患者2例。11例膈疝在左侧的患者中为食道裂孔疝的患者共7例,其中疝入物为胃的患者共5例,疝入物伴有脾脏的患者2例,伴有肠管的患者3例;患有胸骨后疝的有2例胎儿患者,疝入物为肠管;患有胸腹裂孔疝的有1例胎儿患者,疝入物为肾脏肠管;左侧膈肌完全缺如者1例,胃、脾、肝左叶及部分肠管均疝入胸腔。3例膈疝在右侧的患者疝入,其中2例为胸腹裂孔疝,1例为膈肌缺如患者,疝入物均为肝脏。

3 讨 论

先天性膈疝是由于胎儿膈肌的三个起始点发育的延迟或中肠发育过早所引起的,导致腹腔内容物进入胸腔内,引起胎儿患者心功能不全,肺发育不良以及新生儿持续性肺高压等原因,从而导致新生儿的病死率达到75%[4],因此,对于先天性膈疝患者的产前诊断、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价具有重要的作用。

胎儿是一个整体,机体内各脏器的发育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因此在进行超声检查时如果发现机体内出现某一脏器发生异常病变时,均要对机体内其他脏器的发育情况进行仔细观察,避免出现漏诊。患有先天性膈疝的胎儿患者,由于腹腔内脏器进入胸腔,患有膈疝的一侧肺部受到挤压,从而导致胎儿肺部发育不良,另外,部分患者还可能会出现合并其他部位异常病变甚至染色体异常等症状的发生[5]。膈形成于胎儿的胚胎期约第4~12周,产前超声检查约在孕期第18周即可发现,但发现的平均胎龄约孕周第24周。本研究中的胎儿发现为先天性膈疝时的胎龄为孕周23~39周,平均孕周(29.7±6.3)周。先天性膈疝多发生于左侧,约占70%~90%,发生于右侧的约占10%~20%,双侧均发生先天性膈疝的患者<5%。本研究中膈疝位于左侧的患者11例,膈疝位于右侧的患者3例。临床上,先天性膈疝可分为三种类型:包括食管裂孔疝、胸腹裂孔疝以及胸骨后疝[6]。本研究中膈疝在左侧的患者中7例为食道裂孔疝患者,2例为胸骨后疝患者,1例为胸腹裂孔疝患者,1例为左侧膈肌缺如;3例膈疝在右侧的患者中,2例为胸腹裂孔疝患者,1例为膈肌缺如患者。

根据文献报道[7],产前获得诊断的先天性膈疝患儿预后不良,总病死率可达73%,本研究中因产前综合评估预后不良而引产的12例,引产率85.7%。患儿生存与否与分娩方式无关,与患者羊水过多、腹腔内脏进入胸腔的程度和时间以及是否伴有其他严重畸形等有关,产前诊断<24周、伴有羊水过多等为不良症状。临床研究表明,先天性膈疝的主要致死原因是由于肺部发育不良从而导致胎儿呼吸衰竭,所以产前超声检查对于检测膈疝的类型、膈疝的时间以及是否合并其他异常病变等因素对于胎儿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随着技术的发展,产前超声对于先天性膈疝的诊断包含了疾病的检出,膈疝的类型,诊断及预后,相关疾病的鉴别等方面。

综上所述,超声检查是一种无创性的产前检查技术,临床效果显著且检查安全性高,且重复性良好,有利于对胎儿的先天性膈疝情况做出及时有效的诊断并及早的进行治疗,从而及早改善胎儿患者的预后情况。因此,产前超声检查是诊断胎儿患者是否患有先天性膈疝时的首选项目之一,通过超声检查还可检测出胎儿是否患有其他的异常情况,且对胎儿的优生优育也能起到一定的促进效果。

[1] 钱蓉蓉,陈金春,杨松玉,等.17例胎儿先天性膈疝超声征像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3,21(5):120-121.

[2] 张勇,杨汉丰,杜勇.先天性膈疝产前诊断及预后的影像学评价研究进展[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0,6(2):123-125.

[3] 孙琦,杨祖菁,祝菁.胎儿先天性膈疝的产前超声诊断[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0,18(6):573-576.

[4] 周蕾,艾红,李世杰,等.胎儿先天性膈疝产前超声诊断意义[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4,31(5):395-397.

[5] 刘春.胎儿先天性膈疝的产前系统超声诊断进展[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3,15(4):257-258.

[6] 何镭,刘兴会,余海燕.先天性膈疝诊治进展[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3,29(3):229-233.

[7] 马继东,冯翠竹.先天性膈疝的宫内诊断和治疗[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1,27(4):262-265.

R445.1;R656.2

B

1671-8194(2015)13-0071-02

猜你喜欢
疝的裂孔先天性
胎儿疝囊型膈疝的磁共振诊断与鉴别诊断
微小RNA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研究进展
新生儿先天性膈疝的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
重视先天性心脏病再次开胸手术
裂孔在黄斑
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后复发嵌顿再手术一例报告
腹腔镜联合胃镜引导下治疗食管裂孔疝合并胃间质瘤的临床应用
创伤性膈疝的临床诊断与手术治疗效果研究
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联合胃底折叠术治疗食管裂孔疝三例术中测压
胃镜对食管裂孔疝的诊断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