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精胰岛素治疗强化控糖后166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观察

2015-10-24 08:08雁*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14期
关键词:甘精糖化低血糖

孙 雁* 李 伟

(山东台儿庄区人民医院内三科,山东 枣庄 277400)

甘精胰岛素治疗强化控糖后166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观察

孙 雁* 李 伟

(山东台儿庄区人民医院内三科,山东 枣庄 277400)

目的 观察应用控糖方案后的2型糖尿病患者转换为甘精胰岛素治疗后的疗效。方法 观察166例强化控糖方案转换为甘精胰岛素治疗后3个月的患者,以治疗前后的FPG、2hPG及HbA1c的变化,评价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安全性。结果 166例患者中,3个月后继续使用甘精胰岛素的患者的有103例,占62.0%,其中有20例血糖较出院时增高,加用口服降糖药物者,占19.4%;血糖控制正常后减量至停用的有38例,占22.9%;改变治疗方案者13例,占7.8%,其中3例因外伤手术改用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失访12例,占7.2%。出院时的HbA1c与出院后3个月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甘精胰岛素用量明显下降(P<0.01)。治疗期间18例发生非重度低血糖共24次。结论 应用强化控糖方案后的2型糖尿病患者转换为甘精胰岛素治疗具有有效性及安全性。

2型糖尿病;强化控糖;甘精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

无论初诊还是经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均可有效解除高血糖毒性,改善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1]。在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时,三餐前均需注射短效胰岛素或类似物,对于生活不便而白天家中无家属的老年患者,操作难度相当大,因而每天2次的预混胰岛素皮下注射常成为较为常见的选择,但这种用法需要较为规律的生活方式,而老人常常不能完全做到,易于出现低血糖。2型糖尿病患者选用预混胰岛素作为起始胰岛素治疗无法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模式[2],且低血糖的发生率高,依从性差,因此,仍有部分患者血糖控制欠佳,需要优化胰岛素方案。多数患者采用基础胰岛素联合餐时胰岛素或每天3次预混胰岛素进行强化治疗,然而由于注射次数多,使治疗的方便性及依从性欠佳。

甘精胰岛素是一种超长效的胰岛素类似物,由于其作用时间可持续近24 h而无明显峰值,可作为基础胰岛素治疗。作为强化治疗后的一种治疗方案,我们通过回顾性分析,对强化治疗后的166例患者进行观察,发现患者应用甘精胰岛素治疗后疗效较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患者166例,均为2010年~2012年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男94例,女72例,年龄45~75岁,平均年龄(56.3±6.47)岁,病程15 d~14年,其中合并高血压31例,冠心病24例,高脂血症17例,合并感染患者12例,外伤手术治疗患者43例,择期手术患者52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8例,以上所有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 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3]。其中初发患者为106例,其余60例为入院之前治疗为单纯控制饮食、口服降糖药物、胰岛素皮下注射等,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166例糖化血红蛋白均>7.4%,排除1型糖尿病,均无胰岛素治疗禁忌证。控制方法采取强化控糖治疗,血糖控制正常后转为甘精胰岛素(商品名:来得时,赛诺菲安万特制药有限公司)皮下注射,血糖平稳后出院,继续甘精胰岛素治疗,门诊随访的患者。对以上患者的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上治疗方法均为患者入院后医患沟通内容,强化控糖结束后根据患者病情提供2种以上治疗方案,应用甘精胰岛素治疗为患者选择治疗方案。所有患者均由专职糖尿病护士进行糖尿病知识教育、正规的饮食及运动指导,遵医嘱定期复诊、按时应用甘精胰岛素,据血糖结果调整胰岛素用量。

1.2 研究方法:观察出院时、出院3个月后的空腹血糖(FPG)、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C肽(FC-P)、餐后2 hC肽(2hC-P)、体质量指数(BMI)、血压、心率及出现低血糖情况,对以上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出院后每2周进行门诊随访,根据每次随访血糖情况调整甘精胰岛素用量,来稳定血糖和减少低血糖的发生。血糖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采用高压液相法测定、C-P水平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

1.3 统计学方法:所得数据采用SAS8.0统计处理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技术资料以百分率表示,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166例患者中3个月后继续使用甘精胰岛素的患者的有103例,占62.0%,其中因血糖较出院时增高,加用口服降糖药物者20例,占19.41%;血糖控制正常后减量至停用的38例,占22.9%;改变治疗方案者13例,占7.8%,其中3例因外伤手术改用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失访12例,占7.2%,与进入观察相比患者共有141例。患者出院时与出院3个月后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FC-P、2hC-P、BMI比较见表1、表2。治疗期间共有18例发生低血糖24次,均为日间发生,进食含糖食物后症状缓解,均未出现心脑血管疾患,未中断治疗。

表1 两组治疗前后HbA1c、FPG、2hPG 得分比较

表1 两组治疗前后HbA1c、FPG、2hPG 得分比较

注:HbA1c出院时与出院3个月后相比较,*P<0.05; 治疗3个月后,两组HbA1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PG、2hPG 得分组间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组别  例数 HbA1c(%) FPG(mmol/L)2hPG(mmol/L)出院时 166 7.7±0.3 6.9±0.8 8.2±1.3出院3个月后 141 6.3±0.5* 7.0±0.7 7.6±1.1

表2 两组治疗前后FC-P、2hC-P、BMI比较

表2 两组治疗前后FC-P、2hC-P、BMI比较

注:甘精胰岛素剂量出院时与出院3个月后相比较,*P<0.01;甘精胰岛素用量明显下降(P<0.01),FC-P、2hC-P、BMI等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甘精胰岛素剂量(U/d)出院时 166 1.20+0.83 4.25+1.95 26.17+2.6 8 32.07+7.86出院3月后 141 1.21+0.93 4.31+2.16 26.29+2.58 19.81+4.48*组别  例数 FC-P(pmol/ L)2hCP(pmol/L)BMI(kg/ m2)

3 讨 论

本研究旨在观察强化治疗转化为甘精胰岛素后的疗效,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甘精胰岛素是一种长效胰岛素,作用维持24 h,无明显峰值,具有低血糖发生率低,体质量增加不明显等优势,是多数患者起始胰岛素治疗的良好选择[3]。甘精胰岛素较中效胰岛素更不易出现低血糖的不良反应,已为大量文献所证实。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随着病程的延长逐渐下降,胰岛素成为不可缺少的治疗手段。Bretzel等[4]认为,对于起始胰岛素治疗的患者,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药时一种很好的选择,与胰岛β细胞功能逐渐减退是一个相适应的过程。

众多研究证明高胰岛素血症,特别是外源性高胰岛素血症不仅能增加体质量、促进心血管事件的发生,而且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5]。本研究应用后胰岛素的剂量明显下降,为患者长远预后有深刻意义。C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患者平均病程较长,随访时间尚短有关。BMI无明显的改变,可能与观察例数少、观察时间尚短有关。甘精胰岛素应用为患者的选择,有较高的依从性,明入选的患者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知识层次较高,同时生活规律,能够定期检查、控制饮食及适量运动,对糖尿病知识了解较多,可能为此组患者血糖控制理想的原因。鉴于胰岛素治疗费用及胰岛素注射方式可能会加重患者的生活、情绪、心里、经济负担,从而对生活治疗造成不利影响,本次观察中,患者未因选择的降糖治疗模式而自觉生活质量有明显降低。

综上所述,强化治疗后采用甘精胰岛素治疗是方便、安全、有效的,可作为临床上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案。

[1] 陈明卫,贾敬华,潘天荣,等.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胰岛素清华治疗的临床观察[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0,18(2):118-120.

[2] 杨俊朋,宋君,侯新国,等.预混胰岛素转换为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有效性与安全性的观察[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3,21(2): 160-162.

[3] 杨文英,纪立农,陆菊明,等.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4] Bretzel RG,Nuber U,Landgraf W,et al.Once-daily basal insulin glargine versus thrice-daily prandial insulin lispro in people with type 2 diabetes on oral hypoglycaremic agents(APOLLO):an open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Lancet,2008,371(9618):1073-1084.

[5] Rosta A.Diabetes and cancer risk: oncologic considerations[J].Orv Hetil,2011,152(29):1144-1155.

Application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166 Cases of T 2DM Control Glucose Enhanced Insulin Glargine

SUN Yan*, LI Wei
(No.3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Taierzhuang People’s Hospital, Zaozhuang 277400, China)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sugar solution after controlling T2DM is converted insulin glargine treatment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Methods 166 cases strengthened after controlling sugar is converted to insulin glargine in patients after 3 months,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of FPG, 2hPG and HbA1c changes,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reatment regimens, safety. Results 166 cases of patients, three months after the continued use of insulin glargine in patient, with 103 cases, accounting for 62.0%, of which over discharged due to increased blood sugar is out of the hospital, plus oral hypoglycemic drugs in 20 cases, accounting for 19.4%; 38 cases resulted in complete remission and had glargine insuline discontinued, accounting for 22.9%; A change in treatment of 13 cases, accounting for 7.8%, of which 3 cases with trauma operation with intensive insulin therapy; 12 cases were lost to follow up, accounting for 7.2%. HbA1c discharge compared with 3 months after discharg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amount of insulin glargine(P<0.01). During treatment a total of 18 cases of non-occurrence of severe hypoglycemia 24 times. Conclusion Insulin intensive control of sugar solution after converted to T2DM with glargine insulin is effective and safe.

T2DM; Control glucose enhanced; Glargine insulin; HbA1c

R587.1

B

1671-8194(2015)14-0014-02

E-mail:sn-su@163.com

猜你喜欢
甘精糖化低血糖
您对低血糖的这些看法 原来都是错的
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方案在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中的应用
糖尿病患者为何要做糖化血红蛋白测定?
院外延伸干预模式对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自护行为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应用安琪酿酒曲糖化工艺的研究
低血糖的5个真相,你都知道了吗?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
格列美脲与甘精胰岛素联合治疗老年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糖尿病患者当心酒后低血糖
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