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在急危重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2015-10-24 08:08郑有菊辜洪俊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14期
关键词:神志危重急诊科

郑有菊 何 英 辜洪俊 黄 燕

(四川省广汉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四川 广汉 618300)

心理干预在急危重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郑有菊 何 英 辜洪俊 黄 燕

(四川省广汉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四川 广汉 618300)

目的 探讨神志清楚的急危重患者的心理干预,增强患者的遵医行为,以提高治疗效果,尽早康复。方法 对来我院急诊科的56例神志清楚的急危重患者在抢救治疗的同时给予积极的心理干预。对比心理干预前后患者的心理、认知和行为变化,并评估效果。结果 对急危重患者实施疾病护理及心理干预后,稳定了患者情绪,患者遵医行为增强,积极配合治疗,治愈率提高。结论 对于神志清楚的急危重患者在积极治疗的同时给予心理干预,可使患者发挥最大主观能动性,提高治愈率,尽早康复。

急危重患者;心理干预;治疗效果

急危重患者大多起病急,病情重,变化快。患者及家属常因意料之外而在短时间内难以接受,感到焦虑不安,紧张甚至恐惧,悲观,或是茫然,不知所措,到医院后又要求尽快脱离危险及治愈。患者的这种心理状态若不能得到及时的调节,可能影响急救工作的开展,使原有疾病加重或引发继发性疾病[1]。本文通过对来我院急诊科的56例神志清楚的急危重患者在抢救治疗的同时给予积极的心理干预,旨在能够稳定患者情绪,让他们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疾病,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神志清楚的急危重症患者56例,男性32例,女性24例,年龄18~65岁,文化程度小学及初中16例,高中23例,大学17例。所患疾病急性心肌梗死6例,急性腹痛8例,多根扐骨骨折合并创伤出血22例,一侧下肢骨折合并头皮血肿23例,急性内脏损伤性出血6例,急性药物中毒7例。

1.2 救治方法:在接触到患者后立即给予抢救治疗,观测生命体征,给予氧气吸入,建立静脉通道,心电监护;脏器损伤出血者立即急诊手术探查,心梗患者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及静脉用药,缓解疼痛;药物中毒者立即洗胃;腹痛患者在明确诊断后立即给予解痉,缓解疼痛的药物。

1.3 心理干预

1.3.1 评估患者心理状态:①观察:从接触到患者开始就要认真观察患者的言行举止,注意倾听患者家属及陪同人的对话,发现其主要的心理问题;②询问:尽早与患者沟通,以发现患者的心理需求,了解其心理状态;③分析评估:了解了患者的心理需求及心理状态后,分析其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找出相关因素;④针对原因制定对策:针对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制定相应的适宜的护理对策。

1.3.2 心理干预措施:①稳定患者情绪:在救治过程中,医务人员应以从容镇静的态度,熟练精湛的技术给患者安全感,赢得患者的信任,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②心理支持:医务人员应以亲切和蔼的语言主动与患者沟通,对紧张焦虑的患者,要详细介绍病情,让患者了解和掌握患病的经过转归,做到心中有数,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特别是那些心理素质差的患者,更应做好思想工作,针对那些脾气急躁的患者,医务人员更要做耐心说服工作。对患者家属也应做好解释工作,争取患者家属的理解和配合,以使救治顺利进行[2]。③疾病认知教育:医务人员应避免使用医学术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及家属宣讲疾病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能力,正确看待自己的疾病,减轻心理压力,以积极轻松的心态去配合治疗。④满足患者的需求:在积极进行心理干预的同时,要满足患者的生活需求,要帮助患者解决矛盾,使患者获得安慰,达到心理平衡。⑤非语言交流:医务人员大方的举止,整洁的外表,情绪变化尤其是面部表情变化,对患者及家属都有直接的感染作用。护理人员要善于运用感觉器官、肢体动作、表情等和患者交流,观察判断患者表达意图,及时解决患者问题,尽量满足患者的需求。⑥健康教育:对神志清楚的患者,要进行健康知识宣讲,告知如何配合治疗及护理,及其重要性,同时对患者家属进行宣传教育,家属的关怀和陪伴往往是患者最大的心理安慰,鼓励家属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疾病,家属的良好的心理状态能使患者解除思想顾虑,消除悲观情绪。⑦评估护理效果:在治疗护理过程中,要观察评估护理干预效果,如不理想或发现有新的问题应及时调整或制定新的干预方案。

表1 护理前后患者心理、认知和行为比较

1.4 观察指标:主要观察护理前后患者的情绪,包括遵医行为、疾病认知、护理效果等变化。

2 结 果

56例急危重患者经过积极救治及护理后,均治愈或症状缓解出院,患者心理、认知和行为在护理前后的具体变化见表1。

3 讨 论

在“生物-心理-社会”新的医学模式下,对急危重患者不仅要注重整体护理,更要发挥心理干预在临床护理中作用,意外伤害的急危重患者在应急状态下接受抢救,会影响效果,如果能进行良好的心理护理,就能解除患者的紧张、焦虑、悲观、抑郁情绪[3];能协助患者适应患者角色和生活环境,帮助患者建立新的人际关系。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如果对治疗信心不足,即使采用最好的药物及医疗措施也不一定顺利康复。在对患者治疗的过程中,首先要让患者对自己的病有一定的认识,知道怎样配合治疗护理,其次要对他们进行健康知识教育,提高他们的遵医行为,从而促进患者尽早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1] 李淑丽.急危重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33):227-228.

[2] 舒莉.急诊危重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1,9(33):86-87.

[3] 闫春兰,张继聘.对急危重患者的心理护理研究[J].医学信息,2012,25(5):215-216.

Study on Application o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in Acute and Severe Patients

ZHENG You-ju, HE Ying, GU Hong-jun, HUANG Yan
(Department of Emergency, 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Guanghan, Guanghan 618300, 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in acute and severe patients and enhance the compliance behavior of patient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and early rehabilitation. Methods 56 cases of acute and severe patients were given salvage treatment in our emergency department, at the same time, to give positiv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To compare psychological, cognitive and behavioral in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then evaluate the effect. Results To implement disease nursing and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for conscious of acute and severe patients can stable patients with emotional, enhance the compliance behavior of patients, actively cooperate with the treatment, increase the cure rate. Conclusion For acute and severe patients with active treatment and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at the same time can make the patient to maximize the subjective initiative, improve the cure rate and early rehabilitation.

Acute and severe patients;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Treatment effect

R47

B

1671-8194(2015)14-0020-02

猜你喜欢
神志危重急诊科
精益A3管理工具在提高STEMI患者绕行急诊科直达导管室的应用与探讨
脐静脉置管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
急诊科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微商“侵入”中老年朋友圈 老人不想“入坑”该怎么办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简单搓搓可养生
打碗碗花
养心重在养神志
床旁介入超声在老年危重患者中的初步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