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院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抗菌药物的用药情况及疗效调查

2015-10-24 08:08黄葵芳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14期
关键词:大环内酯抗菌药性肺炎

黄葵芳

(河源市源城区上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广东 河源 517000)

基层医院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抗菌药物的用药情况及疗效调查

黄葵芳

(河源市源城区上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广东 河源 517000)

目的 分析我院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 对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我院住院的120例确诊为CAP的患儿进行回顾性调查,对其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20例CAP患儿全部使用了抗菌药物治疗,共使用了10种抗菌药物,大部分为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青霉素类及植物类抗菌药,联合用药率为17.15%,均为二联用药,其中头孢菌素类与植物类抗菌药联用的例数最多。注射用抗菌药物使用频率(82.01%)多于口服抗菌药使用频率(17.99%)。结论 我院小儿CAP抗菌药物使用以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药物为主,用药基本合理,口服抗菌药物治疗比例偏低,应当积极推广口服用药。

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联合用药

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是指原本健康的儿童在医院外获得的感染性肺炎,需要指出的是其为肺实质或间质炎症,入院时处于肺炎潜伏期,而且是原本健康的儿童。在不同类型的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中,以细菌性肺炎为主,支原体肺炎和衣原体肺炎也有相当的比例。它是儿童期尤其是婴幼儿常见感染性疾病,是儿童住院的最常见原因,也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首位病因[1]。在感染性肺炎的治疗中,抗菌药物治疗是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治疗的重要手段,合理的用药能够有针对性的杀伤感染病原体,缓解肺实质炎症状况并改善预后。有资料表明诊断肺炎者100%使用过抗生素[2],当前,抗生素使用频率高、品种多是普遍问题,使用不规范、不合理状况频频出现,如何科学规范地应用抗生素是每个儿科医师需要认真面对的问题。我院作为基层社区医院,儿科住院每年均诊治一批CAP患儿,本文对我院儿科住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因CAP住院的120例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了解我院CAP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我院住院的120例确诊为CAP的单一病种患儿,其中男64例,女56例,年龄3个月~13岁,平均(3.4±2.6)岁。所有患儿均符合CAP诊断标准[1]。

1.2 研究方法:所有入选患儿均记录性别、年龄、体质量、就诊时体温、病原学检查结果,以及抗菌药物使用的品种、数量、剂型、给药途径、用法用量、用药起止日期、联合用药及治疗效果等信息。

2 结 果

2.1 病原学检查情况:本院属于社区医院,因条件所限,不能完成痰细菌培养及血培养检查。留取血标本作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颗粒凝集法)的患儿共有77例(64.17%),结果呈阳性者(滴度≥1∶80)10例(12.99%)。

2.2 抗菌药物使用的时机:患儿入院后根据病情均给予了止咳、祛痰、氧疗等对症治疗,入院4 h内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的有116例(96.67%),4 h后才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的4例(3.45%)。

2.3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120例患儿全部使用了抗菌药物,共使用抗菌药物10种,因治疗过程中更换药品或联合用药,抗菌药使用频次达239次,人均每例应用1.99种,抗菌药大部分为头孢菌素类,共136例(56.90%),植物类抗菌药39例(16.32%),大环内酯类38例(15.90%),青霉素类26例(10.88%),其中,头孢菌素中以第三代头孢菌素使用率最高,达95例(69.85%),其次为第二代,36例(26.47%),第一代4例(2.94%)、第四代1例(0.74%)。使用频次前6位的抗菌药物见表1。采用联合用药方式的有41例(17.15%),均为二联用药,无三联用药者,见表2。抗菌药物通过静脉途径给药的196例(82.01%),通过口服给药的43例(17.99%)。

表1 使用频次前6位抗菌药物

表2 频次前4位的联合使用抗菌药物

2.4 治疗疗程及治疗效果:120例患儿平均住院天数为6.6 d,抗菌药物疗程平均为7.9 d,治愈98例(81.67%),好转15例(12.5%),无死亡病例。

3 讨 论

我院作为基层医院,每年接诊一批CAP患儿,其常见病原包括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准确检测出病原,能为科学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WHO要求50%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在用药前必须进行病原学检查[3],然而痰细菌培养的阳性率并不高,有报道称即使行纤维支气管镜采集标本做细菌培养,痰培养阳性率仍只有31.8%[4]。病原菌阳性率低,可能受微生物室检验技术条件限制影响,也可能因为部分患儿入院前已在门诊使用过抗菌药物,亦可能与标本是否科学规范采集,是否及时运送等因素有关。本院因条件所限,未能作痰细菌培养及血细菌培养检查。然而,对于CAP的治疗,不能因等待病原学而延误治疗,Battleman等[5]的研究显示,及时应用首剂抗菌药物的患者与首剂抗菌药物应用时间延迟的患者相比,前者可较快达到临床症状稳定,也可较早出院,因此,一旦确诊为CAP,应尽早应用抗菌药物,故初始治疗是经验性的,经验选用抗生素依据是CAP细菌病原学构成谱,应据患儿肺炎严重程度、年龄、胸部X线特征以及当地细菌流行病学监测资料等选用,至少应覆盖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病情严重者还应覆盖金黄色葡萄球菌。本组资料显示,CAP患儿入院后116例(96.67%)在4 h内即开始抗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使用较多的6种抗菌药物为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呋辛、热毒宁、阿奇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可见头孢类和大环内酯类是我院儿童CAP常用的药物,究其原因,头孢菌素类药物品种多、抗菌谱广、耐受性好、毒性低、过敏反应较少,可安全地用于小儿;阿奇霉素血药浓度和组织浓度高、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长、抗菌活性强,所以在儿科得到广泛使用。值得注意的是,<6个月CAP儿童,阿奇霉素疗效和安全性尚未确立,应慎用[6]。采用联合用药方式的有41例(17.15%),均为二联用药,无三联用药者,联合用药比例较部分文献报道低[7-8],这一方面缘于我院严格控制抗菌药物使用,另一方面可能与作为社区医院接诊的危重肺炎病例较少有关。总体而言,我院抗菌治疗的时机选择及抗菌药物选择是合理的。在抗菌药物联用方面,近年来,有新的研究称β-内酰胺类与大环内酯类可以联用,认为两种药物作用部位不同,且联用可扩大抗菌谱,提高临床疗效[9-10],向传统药理学理论提出了挑战。本资料显示我院尚未进行这一尝试,值得临床进一步观察总结。

我院在治疗CAP时,基本都采用静脉途径给予抗菌药物,口服治疗所占比例较小,这一方面与临床医师对该疾病的认识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来自患儿家长的压力有关。根据《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2013修订)》[1],CAP患儿口服抗菌药物是有效而安全的,重症肺炎或因呕吐等致口服难以吸收者,可考虑静脉途径给予抗菌药物,部分患儿使用静脉途径给予3~4 d抗菌药物,待临床感染征象明显改善后可改为口服抗菌药序贯治疗。口服抗菌药物治疗既可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治疗费用,又可减轻患儿痛苦,预防长期静脉输液引起的感染及其他危险[7],值得深入研究积累经验并积极推广。

[1]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2013修订)(上)[J].中华儿科杂志,2013,51(10):745-752.

[2] 杨永弘,陆权.合理使用抗生素,控制耐药细菌[J].中华儿科杂志,1999,37(12):719.

[3] 孟兆珂,乔致芬.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临床分析[J].齐鲁药事,2005,24(9):550.

[4] 谭星宇,何权瀛,王月珠,等.362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住院费用调查[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2,18(7):413.

[5] Battleman DS,Callahan M,Thaler HT.Rapid antibiotic delivery and appropriate antibiotic selection reduce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of patients with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link between quality of care and resource utilization[J].Arch Intern Med,2002,162(6):682.

[6]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M].2010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729-731.

[7] 曹梅馨,周宁,何玉英.等.我院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抗菌药物治疗64例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1,19(7):109.

[8] 黄坚彤.儿科病区支气管肺炎患儿抗菌药物应用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3,13(3):241-243.

[9] 欧阳山丹,朱诗塔,潘浩.β-内酰胺类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联合应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10,7(5):312-313.

[10] 向在左.β-内酰胺类联合大环内酯类抗菌药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探讨[J].中国药师,2009,12(9):1307-1308.

R725

B

1671-8194(2015)14-0050-02

猜你喜欢
大环内酯抗菌药性肺炎
基层医院内科住院患者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使用情况及合理用药管理研究
喹诺酮类抗菌药的不良反应及临床合理用药评价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发病相关因素
抗菌药的常见使用误区
喹诺酮与β—内酰胺类联合大环内酯对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疗效对比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增SCD和室性心律失常风险
14种市售抗菌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菌株的体外抑菌作用
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社区获得性肺炎孕妇血清sTREM-1水平测定及其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