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踝臂指数对冠状动脉硬化早期联合应用的意义

2015-10-24 08:08方新林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14期
关键词:收缩压灵敏度颈动脉

方新林

(北京市海淀区教育委员会中小学卫生保健所,北京 100080)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踝臂指数对冠状动脉硬化早期联合应用的意义

方新林

(北京市海淀区教育委员会中小学卫生保健所,北京 100080)

目的 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踝臂指数对冠状动脉硬化早期联合应用的意义。方法 选取本院2011年10月至2013年12月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163例,同时行基础资料调查、血压检查、血糖检查、血脂检查、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踝臂指数检测。采用SYNTAX积分评价患者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将其分为正常组、轻度病变组、中度病变组、重度病变组,分析SYNTAX积分、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踝臂指数的相关性,分析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踝臂指数对冠状动脉硬化早期联合应用的诊断价值。结果 各组患者间BMI、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间性别、年龄、糖尿病、高血压、吸烟、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踝臂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越严重,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越大,踝臂指数越低。SYNTAX积分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呈明显正相关性,SYNTAX积分与踝臂指数呈明显负相关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踝臂指数呈明显负相关性。踝臂指数=0.95,灵敏度为84.9%,特异度为59.8%。颈动脉内中膜厚度=1.50 mm,灵敏度为78.3%,特异度为42.7%。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踝臂指数联合诊断时,平衡诊断试验的联合诊断灵敏度为97.5%,系列诊断试验的联合诊断特异度为91.4%。结论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踝臂指数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联合诊断冠状动脉硬化早期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较高,具有高度的预测价值。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踝臂指数;冠状动脉硬化;早期联合应用

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是临床用于诊断冠心病的有效方法[1],但只能对已经发生冠状动脉病变的患者进行诊断,对冠状动脉硬化早期的评估效果不佳,且操作较为复杂,属于有创手术,费用较高,也不易重复使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随着无创检查技术的不断开展和应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2]、踝臂指数[3]逐渐用于评估患者动脉壁的结构病变,操作简便且方法有效。为了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踝臂指数对冠状动脉硬化早期联合应用的意义,本院选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12月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163例,采用SYNTAX积分将其分为正常组、轻度病变组、中度病变组、重度病变组,分析SYNTAX积分、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踝臂指数的相关性,分析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踝臂指数对冠状动脉硬化早期联合应用的诊断价值,报道如下。

表1 各组患者间基线资料比较

表2 各组患者间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踝臂指数比较

表3 SYNTAX积分、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踝臂指数的相关性分析

表4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踝臂指数对冠状动脉硬化早期联合应用的诊断价值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院2011年10月至2013年12月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163例,年龄为41~82(58.9±14.3)岁,其中男性108例,女性55例。采用SYNTAX积分评价患者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4],将其分为四组,其中正常组43例,年龄为41~67(53.4±6.8)岁,其中男性19例,女性24例;轻度病变组65例,年龄为47~73(56.7±5.9)岁,其中男性42例,女性23例;中度病变组38例,年龄为53~79(62.3± 6.4)岁,其中男性31例,女性7例;重度病变组17例,年龄为58~82(68.9±5.1)岁,其中男性16例,女性1例。排除肢体瘫痪、下肢动脉血运重建治疗、下肢严重水肿、心律失常、下肢动脉栓塞的患者。此次研究已取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且经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

1.2 方法:发放调查表,收集患者的基础资料,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吸烟史、体质量、身高,计算体质量指数BMI=体质量/身高2。高血压的诊断参考《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的临床诊断标准[5],非同日3次测量结果中,舒张压高于90 mm Hg,收缩压高于140 mm Hg。糖尿病的诊断参考美国糖尿病协会的临床诊断标准[6],空腹血糖高于7.0 mmol/L,糖耐量试验2 h血糖高于11.1 mmol/L。吸烟诊断如下[7]:持续吸烟1年以上,每天吸烟1支以上。患者先行血压检查,于次日清晨抽取空腹静脉血,送检,均行血糖检查和血脂检查。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测定:使用日本ALOKA SSD-a1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设定探头中心频率为7 MHz,指导患者取头后仰卧位,放松颈部,让头偏向对侧45°,在安静状态下休息15 min,把超声探头放于患者的胸锁乳突肌前缘,要确定颈总动脉位置,再将探头顺着颈总动脉走行方向,慢慢向头侧移动,顺着动脉走行方向显示其纵断面,注意观察动脉管壁内膜状况,测量其正常部位舒张末期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要避开粥样硬化斑块,检测两侧颈总动脉前后壁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取平均值。

踝臂指数的测定:患者测量前1 h要禁止吸烟、饮酒、喝咖啡,让其在平静状态下平卧15 min,使用日本林电气公司生产的Doppler便携式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其探头频率为8 MHz,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将袖带缚于双侧上臂或双侧小腿最丰满处,让Doppler探头从远端动脉(足背动脉、桡动脉、胫后动脉)搏动最为明显处且正对血流方向开始,调整探头方向,等清晰闻及动脉音时按充气键开始充气,等动脉音消失后水银面可自动太高20~30 mm Hg,以水银柱下降2~4 mm Hg/s的速度进行放气,等再次听到动脉音时血压值就是收缩压,先测量双侧肱动脉收缩期血压,取得平均值,如果两侧血压差值超过10 mm Hg,要取高值,作为肱动脉的收缩压,继续测量同侧胫后动脉或足背动脉的收缩压,也取踝部收缩压,踝臂指数=踝部收缩压/肱动脉收缩压,双侧踝臂指数均要测量,取较低的踝臂指数进行分析。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踝臂指数联合诊断时,分析方法如下:平衡诊断试验中,联合诊断的灵敏度=试验A灵敏度+(1-试验A灵敏度)×试验B灵敏度;联合诊断的特异度=试验A特异度×试验B特异度。系列诊断试验中,联合诊断的灵敏度=试验A灵敏度×试验B灵敏度;联合诊断的特异度=试验A特异度+(1-试验A特异度)×试验B特异度。

1.3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和χ2检验,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各组患者间基线资料比较:各组患者间BMI、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间性别、年龄、糖尿病、高血压、吸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各组患者间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踝臂指数比较;各组患者间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踝臂指数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越严重,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越大,踝臂指数越低。见表2。

2.3 SYNTAX积分、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踝臂指数的相关性分析:SYNTAX积分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呈明显正相关性,SYNTAX积分与踝臂指数呈明显负相关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踝臂指数呈明显负相关性。见表3。

2.4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踝臂指数对冠状动脉硬化早期的诊断价值分析:绘制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踝臂指数对冠状动脉硬化早期的ROC曲线,踝臂指数曲线下面积为(0.752±0.049),95%可信区间为0.612~0.903,P=0.000;踝臂指数预测冠状动脉硬化早期时,踝臂指数=0.95,灵敏度为84.9%,特异度为59.8%。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曲线下面积为(0.738±0.062),95%可信区间为0.572~0.857,P=0.000。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预测冠状动脉硬化早期时,颈动脉内中膜厚度=1.50 mm,灵敏度为78.3%,特异度为42.7%。

2.5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踝臂指数对冠状动脉硬化早期联合应用的诊断价值分析:平衡诊断试验的联合诊断灵敏度明显高于系列诊断试验,系列诊断试验的联合诊断特异度明显高于平衡诊断试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 论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临床的常见病症[8],是动脉硬化中最常见而重要的类型,其特点是受累动脉的内膜有类脂质的沉着,复合糖类的积聚,继而纤维组织增生和钙沉着,并有动脉中层的病变[9]。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可累及大型及中型的肌弹力型动脉,以主动脉、冠状动脉及脑动脉为多见,常导致管腔闭塞或管壁破裂出血等严重后果。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最常见的狭窄性冠状动脉疾病,特别是肌壁外冠状动脉支的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近侧段之所以好发动脉粥样硬化是由于它比所有器官动脉都靠近心室,因而承受最大的收缩压撞击。再者,冠状动脉血管树由于心脏的形状而有多数方向改变,因此亦承受较大的血流剪应力,这也是冠心病的发生机制[10]。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对于冠状动脉硬化严重程度的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11]。因为机体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部位主要累及体循环的中大型动脉,而颈动脉是全身中型动脉的窗口,连接着心脑重要器官,因而颈动脉的硬化程度直接反映着冠状动脉的硬化严重程度[12]。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检测是一种操作方法简单、无创且实用、重复性好的临床检测方法,更易为患者所接受。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可作为有效反映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重要指标,其增厚程度直接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作为检测动脉壁早期病变的指标,准确定位临界点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踝臂指数可称为踝/臂血压比值,也是临床用于评价冠状动脉硬化严重程度的常见指标[13]。踝臂指数与主要心血管危险因素(包括吸烟、收缩压、舒张压)密切相关,是预测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14]。踝臂指数同心脑血管事件的相关性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全身性系统性疾病,其外周动脉的病变程度可间接反映出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

本次研究的结果表明,在冠状动脉硬化早期,冠状动脉硬化患者与非冠状动脉硬化患者间性别、年龄、糖尿病、高血压、吸烟等指标的差别显著,而BMI和各个血脂指标的差异不显著。在正常组、轻度病变组、中度病变组、重度病变组间,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踝臂指数的差异具有显著改变,表明随着冠状动脉硬化程度的加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踝臂指数均出现了明显改变,其中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呈现出明显的升高趋势,而踝臂指数呈现出明显的降低趋势。经相关性分析可见,SYNTAX积分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呈明显正相关性,SYNTAX积分与踝臂指数呈明显负相关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踝臂指数呈明显负相关性。踝臂指数预测冠状动脉硬化早期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但特异度较差。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预测冠状动脉硬化早期时,灵敏度有限,不如踝臂指数,而特异度更差。联合诊断时,平衡诊断试验的联合诊断灵敏度很高,而系列诊断试验的联合诊断特异度很高,因而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各个因素。综上所述,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踝臂指数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联合诊断冠状动脉硬化早期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较高,具有高度的预测价值。

[1] 张小新,杨月莲,陆超灵.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7):734-735.

[2] 王怡,段云友,张莉,等.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弹性定量指标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诊断的预测价值[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3,10(9):735-740.

[3] 王德昭,华琦.眼底动脉硬化、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及踝臂指数对冠状动脉病变的预测价值[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1,10(2):135-138.

[4] 王彦隆,闫旭东,王增帅,等.脉搏波速度、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预测价值及联合应用的意义[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0,26(12):952-954.

[5] 王彦隆,闫旭东,王增帅,等.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脉搏波速度对冠状动脉硬化早期联合应用的意义[J].临床荟萃,2010,25(12):1032-1035.

[6] 李晓秋,迟娜娜,郑雪丹,等.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踝臂指数的相关性[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4,26(4):8-31.

[7] 王增帅,贾正培,岳建伟,等.踝臂指数、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对冠状动脉硬化早期预测价值[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2,10(10):743-749.

[8] Henning P,Smita D,Bengt R,et al.The effect of physical activity or exercise on key biomarkers in atherosclerosis - A systematic review[J].Atherosclerosis,2014,235(1):150-161.

[9] Hannah G,Clinton BW,Digna C,et al.Mediterranean diet and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in the Northern Manhattan Study [J].Atherosclerosis,2014,234(2):303-310.

[10] Ayumu H,Ken K,Aki HS,et al.Qualitative score of systemic arteriosclerosis by vascular ultrasonography as a predictor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in type 2 diabetes [J].Atherosclerosis,2011,219(2):623-629.

[11] 杨东伟,刘新叶,许富英,等.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性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10):745-749.

[12] 门晓玉.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4,9(5):6-7.

[13] 王伟荣,李益群,赵均发,等.踝臂指数、脉搏波速度及尿酸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1,9(4):82-83.

[14] 闫育平,马小川,常文雄.臂指数在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中的诊疗意义[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6):3960-3961.

R541.4

B

1671-8194(2015)14-0051-03

猜你喜欢
收缩压灵敏度颈动脉
基于机电回路相关比灵敏度的机电振荡模式抑制方法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基于灵敏度分析提升某重型牵引车车架刚度的研究
4类人别轻易按摩颈椎
简单三招轻松降压
复合数控机床几何误差建模及灵敏度分析
健康年轻人收缩压高会增加动脉硬化风险
强化降低收缩压不增加卒中风险
改良的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评分与老年人短时收缩压变异性的关系
穿甲爆破弹引信对薄弱目标的灵敏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