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院前急救心肺复苏效果的相关因素研究

2015-10-24 08:08赵思寅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14期
关键词:心脑血管病心肺插管

赵思寅

(玉溪市急救中心,云南 玉溪 653100)

影响院前急救心肺复苏效果的相关因素研究

赵思寅

(玉溪市急救中心,云南 玉溪 653100)

目的 探究影响院前急救心肺复苏效果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于2008年3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0例心脏呼吸骤停患者,全部给予急救心肺复苏治疗,观察患者的心脑血管疾病、开始实施复苏的时间、人工气道是否实施插管、电除颤等对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的影响。结果 心脑血管病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明显低于非心脑血管病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同时急救在6 min之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超过6 min的心肺复苏成功率,实施电除颤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未实施电除颤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人工气道进行插管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未进行人工气道插管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结果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快速进行急救和完成对患者的心肺复苏抢救对心脏呼吸骤停患者的临床急救效果非常好,能够提高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和生存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影响;院前急救;心肺复苏效果;相关因素;研究

本文选取我院2008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40例心脏呼吸骤停患者,分全部给予急救心肺复苏治疗,观察患者的心脑血管疾病、开始实施复苏的时间、人工气道是否实施插管、电除颤等对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次试验选用的患者均为2008年3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0例心脏呼吸骤停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16~72岁,平均年龄(41.6±3.43)岁。患者按照疾病类型进行划分,主要是心脑血管病患者24例,非心脑血管病患者16例(其中呼吸系统疾病7例,中毒3例,严重创伤2例,溺水2例,触电2例)。这些患者病情都比较紧急,出现了呼吸停止。股动脉波动消失,瞳孔扩张等症状[1]。

1.2 治疗方法:40例心脏呼吸骤停患者,全部给予急救心肺复苏治疗。整个急救过程如下,医护人员到达患者所在地以后,对患者进行呼吸道通畅、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或者是面罩给氧操作,同时立即用心电仪器来监测患者的生命特征、心率、心律、血压、血氧饱和度[2]等,通过快速建立静脉通道,立即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药物治疗,并且同时对患者进行降温操作,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和病情状况来决定是否需要实施电除颤、人工气道进行插管操作等。观察患者的心脑血管疾病、开始实施复苏的时间、人工气道是否实施插管、电除颤等对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的影响[3]。

1.3 统计学处理:本次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心脑血管疾病、实施心肺复苏时间、人工气道是否实施插管、电除颤等对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的影响结果分析:通过对影响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心脑血管病患者成功例数是2例,成功率为8.33%(2/24),非心脑血管病患者成功例数是3例,成功率为18.75%(3/16),因此心脑血管病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明显低于非心脑血管病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实施心肺复苏时间<6 min的成功例数是4例,成功率为20%(4/20),实施心肺复苏时间>6 min的成功例数是1例,成功率为5%(1/20),因此急救在6 min之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超过6 min的心肺复苏成功率。人工气道实施插管的成功例数是3例,成功率为17.65%(3/17),人工气道未实施插管的成功例数是1例,成功率为4.35%(1/23),因此人工气道进行插管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未进行人工气道插管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实施电除颤患者的成功例数是6例,成功率为19.35%(6/31),未实施电除颤患者的成功例数是1例,成功率为11.11%(1/9),因此实施电除颤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未实施电除颤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结果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 论

在患者治疗过程中,心肺复苏是针对心脏呼吸骤停患者采取的一种比较紧急的抢救措施[4],心肺复苏的目的就是为了开放患者的气道,重建呼吸和循环,而心脏呼吸骤停患者的基础疾病是影响心肺成功率最重要的因素,除此之外,还有实施心肺复苏时间、人工气道是否实施插管、电除颤等也都对心脏呼吸骤停患者实施心肺复苏救治产生一定的影响[5]。

表1 心脑血管疾病、实施心肺复苏时间、人工气道是否实施插管、电除颤等对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的影响结果分析

在本文中,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是24例,占到了全部患者的60.00%,在本文研究中发现心脑血管疾病是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的重要因素,该类患者的复苏效果比较差,复苏成功率明显低于非心脑血管病患者。

当患者的心跳呼吸骤停时,需要对患者进行紧急的救治,尽快进行心肺复苏治疗,那么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复苏开始时间对于心脏呼吸骤停患者的治疗也有很大的影响,当心肺复苏开始时间低于6 min时,那么复苏的成功率就比较高,在本文中实施心肺复苏时间<6 min的成功例数是4例,成功率为20%,相比于心肺复苏开始时间>6 min的患者来说,复苏效果有着明显差异(在>6 min复苏成功的该例患者,目击者在现场为患者进行了心肺复苏,这是该患者复苏成功的关键),因此在对患者进行复苏治疗时,越早开始,那么复苏成功率就越高。

在患者心肺复苏治疗过程中,气道处理对患者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当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后,必须要立即进行气道处理,使得患者的呼吸能够顺畅,同时将患者鼻腔内的分泌物进行清除,从而使得患者的气道顺畅[6]。在本文中发现人工气道实施插管的成功例数是3例,成功率为17.65%,人工气道进行插管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未进行人工气道插管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因此在对心脏呼吸骤停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尽早地进行人工气道插管,从而提高患者的救治效果。

电除颤也是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又一个重要因素,本文中实施电除颤患者的成功例数是6例,成功率为19.35%,实施电除颤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未实施电除颤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因此对心脏呼吸骤停患者采用电除颤治疗方法最优的治疗措施。

总之,快速进行急救和完成对患者的心肺复苏抢救对心脏呼吸骤停患者的临床急救效果非常好,能够提高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和生存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 廖文权.院前急救心肺复苏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1,9(19):40-41.

[2] 阿记.急救心肺复苏效果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0,17(6):160-161.

[3] 宋文虎.影响急诊科心肺复苏效果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5):136-137.

[4] 其木格脑日布,孟艳丽,等.影响心肺复苏效果的相关因素分析[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3,11(9):120-121.

[5] 衡正军.浅析影响院前急救心肺复苏预后的相关因素[J].中国医疗前沿,2010,5(13):40-41.

[6] 徐之斌,陈亚想.影响院前急救心肺复苏效果相关因素分析[J].吉林医学,2012,33(2):256-257.

R459.7

B

1671-8194(2015)14-0067-02

猜你喜欢
心脑血管病心肺插管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血压≥140/90,血管病升140%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心肺血管病杂志》
急诊内科危重患者气管插管时机与方法分析
沉默的杀手——心脑血管病,5秒要人命,该如何预防?
“心肺之患”标本兼治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第二届编委会名单
两种气管插管方法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抢救中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