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手术入路对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分析

2015-10-24 08:08张凤军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14期
关键词:股骨颈入路置换术

张凤军

(山东省沾化县人民医院骨二科,山东 沾化 256800)

不同手术入路对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分析

张凤军

(山东省沾化县人民医院骨二科,山东 沾化 256800)

目的 探究髋关节置换术应用不同手术入路对其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情况。方法 随机抽取本院2010年~2013年收治进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80例,根据手术入路的不同将其分为A组与B组,每组各40例。A组患者手术选择外侧入路,B组患者手术选择外侧微创入路。对比2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及术后各时间段髋关节恢复情况。结果 B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5%,明显优于A组患者总有效率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4、8、12周末等时间段髋关节功能相对于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其中B组患者改善程度显著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对于传统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外侧微创入路髋关节置换术临床疗效更为显著,且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程度良好,具有安全可靠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不同手术入路;髋关节置换术;髋关节功能恢复

骨科临床上股骨头坏死和股骨颈骨折是较为常见骨折骨科疾病,且该骨折出现概率随着人们年龄的增长,呈现出正相关联系,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临床对该骨折类型一直保持高度关注。随着医学技术的提高,对股骨头坏死及股骨颈骨折类型患者的治疗已经有了明显发展,其常见的一种治疗方法为髋关节置换术。有研究[1]显示髋关节置换术存在不同的手术入路方式,而入路选择的不同对患者临床疗效还有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状况有着不同影响。为深入了解髋关节置换术应用不同手术入路对其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情况,对本院2010年~2013年期间收治接受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抽取本院2010年~2013年收治进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80例,根据手术入路的不同将其分为A组与B组,每组各有患者40例。A组患者手术选择外侧入路,B组患者手术选择外侧微创入路。男性患者52例,女性患者28例;年龄范围为39~81岁,其平均年龄为(45.3±2.5)岁。患者合并症状如下:9例患者合并有糖尿病,26例患者合并冠心病。患者原发疾病如下:38例患者为股骨颈骨折,21例患者为类风湿性关节炎,15例患者为骨关节炎,6例患者为强直性脊柱炎。2组患者一般资料诸如性别、年龄、原发疾病和合并疾病等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在入院后立即进行相关检查,根据其病情情况和患者要求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进行髋关节置换术,手术前1周对患者进行常规指导,确保患者掌握股二头肌、腓肠肌和肌四头肌等肌肉训练方式。A组患者进行常规外侧入路手术,以韩杰,何燕飞[2]等学者文献内容方式为参考,进行常规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B组患者应用后外侧微创入路治疗,以大转子顶点往后为斜切口,大粗隆为界限作出10 cm的切口,分离筋膜和肌肉并将关节囊充分暴露出来,将关节囊切开,脱位髋关节,对病灶进行常规切除,截断股骨颈,将髋臼杯置入,扩髓腔之后根据其实际情况选择假体,修正复位,确保患者肌肉功能与关节的稳定性,将股骨假体和内衬等置入,清理缝合。

1.3 疗效标准:本次研究以下列内容作为疗效判断依据:临床治疗效果与术后髋关节功能 恢复等判断均参考髋关节Harris评分系统。患者治疗后Harris评分超过75%的判定为显效;Harris评分范围在51%~75%的判定为有效;Harris评分范围在30%~50%的判定为好转;Harris评分在30%以下的判定为无效。

1.4 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疗效对比:B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5%,明显优于A组患者总有效率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2.2 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对比:2组患者术后4、8、12周末等时间段髋关节功能相对于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其中B组患者改善程度显著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对比

3 讨 论

随着对髋关节了解不断深入还有微创技术逐渐发展成熟,如前外侧入路、后侧入路和外侧入路等常规髋关节置换术手术入路方式已经逐渐被微创入路方式所代替,不同的入路方式对患者的医治效果和术后恢复会产生显著差异性,因此入路方式在选择的时候需要考虑是否能够最大程度发挥手术治疗效果[2]。

微创外侧入路切口长度,可以说是人体髋臼上缘和小粗隆之间的距离,这种长度可以确保将患者重要局部结构诸如髋臼、股骨颈残端或者大小粗隆等显示出来,以满足手术的需求,而这种切口对人体的肌腱以及肌肉组织等不会造成严重的破坏,也不会留下明显丑陋的瘢痕,可以满足部分对外观有要求的患者,更好迎合了患者需要[3]。除此之外,髋关节置换术对于一些肌肉不发达、体型娇小或者皮下脂肪较好的患者,如选择传统入路方式可能会存在一定的难度,而后外侧微创入路则可以对此有较好的解决。

本次研究中,接受外侧微创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其临床治疗效果及术后髋关节恢复状况等相对于接受传统入路方式治疗的患者有显著优越性,差异具统计学意义,该结果提示了相对于传统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外侧微创入路髋关节置换术临床疗效更为显著,且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程度良好,具有安全可靠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1] 王健,唐晓波,董佩龙.克氏针张力带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3,18(15):166-167.

[2] Keating JF,Grant A,Masson M.Randomized comparison of reduction and fixation,bipolar hemiarthroplasty and total hip arthroplasty treatment of displaced intracapsular hip fractures in healthy older patients[J].J Bone Joint Surg Am,2012,88(2):249-260.

[3] 韩杰,何燕飞.改良髋关节外侧小切口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25):124-125.

R687.3

B

1671-8194(2015)14-0078-02

猜你喜欢
股骨颈入路置换术
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镜治疗:不是良好的治疗措施/LOVRO L R,KANG H P,BOLIA I K,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12):3575-3580.
3枚空心加压螺钉在股骨颈截面的位置分布
治疗Pauwels Ⅱ型股骨颈骨折,股骨颈系统(FNS)比Hansson钉稳定性更好、固定更可靠
尺骨冠状突骨折的入路和预后
住院时间、出院安排、90 d并发症和翻修率:一项比较直接前入路、后外侧入路以及直接上方入路的研究/SILJANDER M P, WHALEY J D, KOUEITER D M,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6):1658-1661.doi: 10.1016/j.arth.2020.01.082. Epub 2020 Feb 5.
不同术式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颈骨折临床研究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反肩置换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