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固醇激素与扩大切除治疗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的对比分析

2015-10-24 08:08崔仁忠潘承欣杨接辉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14期
关键词:类固醇肉芽肿乳腺炎

崔仁忠 潘承欣 杨接辉

(中山市博爱医院,广东 中山 528400)

类固醇激素与扩大切除治疗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的对比分析

崔仁忠 潘承欣 杨接辉

(中山市博爱医院,广东 中山 528400)

目的 了解类固醇激素与扩大切除治疗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100例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成甲组和乙组各50例。甲组采用类固醇激素进行治疗;乙组采用扩大切除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及复发时间。结果 甲组治疗效果中治愈率和复发率分别为84%和20%,乙组分别为86%和24%,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别(P>0.05);甲组复发时间为(13.25±2.69)个月,乙组为(13.58±3.01)个月,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 类固醇激素与扩大切除治疗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的临床疗效相当,都是有效的治疗方式。

类固醇激素;扩大切除;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

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是一种局限于乳腺小叶的慢性炎症性疾病[1-2],起病原因复杂,患者多以乳腺肿块为主诉就诊。目前,临床对其诊断尚缺乏统一的原则,导致许多患者未得到及时的救治,病情逐步演变到溃破期,给患者造成巨大的痛苦。本次,我们选取100例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50例采用类固醇激素进行治疗,另50例采用扩大切除治疗,并将两种方式治疗的有关情况进行比较,旨在为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寻求有效的治疗方式,现将获得的有关情况进行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1月的100例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成甲组和乙组各50例。甲组患者年龄26~45岁,平均(36.83±9.85)岁;左侧乳房26例,右侧乳房24例;有生育史42例,有外伤史3例,哺乳史48例;肿块直径1~5 cm,平均(2.15±0.96)cm;病程10 d~2年,平均(3.25±1.06)个月。乙组患者年龄25~46岁,平均(36.12±8.66)岁;左侧乳房25例,右侧乳房25例;有生育史40例,有外伤史2例,哺乳史47例;肿块直径1~6 cm,平均(2.23±0.89)cm;病程12 d~2年,平均(3.37 ±1.14)个月。所有入选对象均为女性,且行穿刺活检,结果均提示为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排除肥胖、糖尿病、高血压、营养不良及吱声免疫相关性疾病病史患者,两组在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别不明显(P>0.05)。

1.2 方法:甲组采用类固醇激素进行治疗:醋酸泼尼松片(由广东华南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规格5 mg×100 s,国药准字号H44020682)60 mg/d,连续2周后,逐渐减量,直至第6周停止给药。若治疗效果不佳,可重复使用1个周期。炎症明显者加用抗生素。乙组采用扩大切除进行治疗:对有疼痛及炎症明显的患者先行3~7 d的抗生素治疗,待疼痛和炎症缓解后行手术治疗。根据肿物部位确定切口,以弧形切口为主,将肿块及周围炎性组织扩大完整切除,切除范围多超出正常组织的0.5~1.0 cm,尽可能将病变的小叶系统完全切除,术后常规更换敷料及换药。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观察指标为治疗效果及复发时间。治疗效果包含治愈、有效和复发三级[3]。治愈:肿块完全消失且维持时间在3个月以上。有效:疼痛和局部炎症明显减轻,肿块较治疗前有明显缩小。复发:治愈后12个月内原病变侧出现新发病灶,且经病理确诊者。本次分析主要将治愈和复发作为治疗效果的评价标准。

1.4 统计学处理:本研究里所有数据均由SPSS13.0数据分析软件处理而得,计量资料用(表示,差异性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以P<0.05为表示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治疗效果:两组治愈率及复发率差别均不明显,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2.2 复发时间:两组复发时间差别不明显,见表2。

表2 两组复发时间比较

表2 两组复发时间比较

组别  复发时间(月) t P甲组(n=50) 13.25±2.69 0.57803  <0.05乙组(n=50) 13.58±3.01

3 讨 论

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主要是指乳腺的非干酪样坏死并局限于乳腺小叶内,关于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除,但发生率在近年来呈现明显上升的趋势[4]。患者发病初期,由于临床症状和体征不典型,误诊率较高,因此难以给予有效的治疗措施,导致患者病情反复,且久治不愈。发病之初,患者多有情绪波动、劳累、受凉等病史,并突发肿块;随着病情的进展,肿块常发生红肿破溃,且在经历有效的处理措施后仍会在短时间内复发,给患者造成巨大的痛苦和心理压力。肿块穿刺活检是目前诊断该病的最有效的方式,病理切片可见明显以小叶为中心的肉芽组织[5]。由于该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故仍缺乏统一的诊治措施。

本次我们选取100例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50例采用类固醇激素进行治疗,另50例经扩大切除治疗,经比较显示,两组的自愈率分别为84%和86%,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别(P>0.05);复发率分别为20%和24%,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别(P>0.05);同时两组的复发时间分别为(13.25±2.69)个月,(13.58±3.01)个月,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别(P>0.05)。因此,两种方式的治疗效果相当,较好的说明了类固醇激素和扩大切除都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方式。在临床的具体运用中,笔者建议对早期确诊的患者采用类固醇激素进行治疗,以规避因手术产生的切口疼痛和瘢痕遗留等情况,但应严格监视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等情况的发生;对于确诊较晚,病情已经进展至破溃的患者则选用扩大切除进行治疗,但需严格的确定手术范围,以将病源组织彻底的切除,从而减少复发。

综合本次分析,类固醇激素和扩大切除都是治疗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的有效方式,且治疗效果相当,在临床的具体应用中应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而选择。对采用类固醇激素治疗的患者需严密注意不良反应;对扩大切除治疗者应注意需将病源组织彻底切除。从而将治疗方式灵活应用,以使患者获得最好的治疗效果。

[1] 李雅勋,顾立学,陶维,等.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的诊断和治疗[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8):4491-4492.

[2] 陈吉兵,闵三旭,李岳林,等.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个体化诊治方案的临床研究[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6(21):6966-6968.

[3] 郭巨江,廖洪叶,朱瞻林,等.地塞米松在肉芽肿性乳腺炎诊治中的应用[J].海峡药学,2010,22(1):139-140.

[4] 陆洪宁.肉芽肿性乳腺炎现代及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J].河北中医,2012,34(10):1567-1569.

[5] 程涓,杜玉堂,丁华野.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临床病理观察[J].中华病理学杂志,2010,39(10):678-680.

R655.8

B

1671-8194(2015)14-0091-02

猜你喜欢
类固醇肉芽肿乳腺炎
乳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影像学表现1例
克罗恩病肉芽肿检出率相关因素分析
哺乳期乳腺炎必须用抗生素吗
哺乳期乳腺炎必须用抗生素吗
类固醇糖尿病患者动态血糖谱的特点及意义观察
类固醇激素的低温等离子体质谱研究
超声引导下局部注射皮质类固醇混合制剂治疗老年性膝骨关节炎的止痛疗效
激素冲击治疗重症结缔组织病患者并发类固醇糖尿病的影响因素分析
5100 阳性不典型幼年性黄色肉芽肿一例随访观察并文献复习
分枝杆菌感染肉芽肿体外模型的建立和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