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剥内扎注射术加肛门内括约肌部分切开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观察

2015-10-24 08:08关志勇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14期
关键词:括约肌肛门混合

关志勇

(辽宁省北镇市人民医院,辽宁 北镇 121300)

外剥内扎注射术加肛门内括约肌部分切开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观察

关志勇

(辽宁省北镇市人民医院,辽宁 北镇 121300)

目的 探讨外剥内扎注射术加肛门内括约肌部分切开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13年10月住院行手术治疗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混合痔患者,分成观察组(184例)和对照组(180例),两组均行外剥内扎注射术,其中,观察组加肛管后侧部分切开肛门内括约肌,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创口水肿、出血及创口愈合时间及肛门狭窄等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外剥内扎注射术加肛门后侧部分切开肛门内括约肌治疗混合痔可有效缓解术后症状,减少并发症,缩短疗程,是合理、可行的术式,值得临床推广。

混合痔;内括约肌切开;外剥内扎

2009年1月至2013年10月,我科对收治且行手术治疗的混合痔患者,在外剥内扎注射术治疗基础上,增加肛门内括约肌本分切开术,在减少术后并发症上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9年1月至2013年10月诊断明确,并在我科住院行手术治疗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混合痔患者364例,分为观察组(混合痔外剥内扎注射术+肛门内括约肌部分切开术)184例,其中男104例,女80例,年龄18~78岁,平均39.1岁;病程1~30年,平均4.7年;混合痔点位(2.3±1.2)个。对照组(混合痔外剥内扎注射术)180例,其中男103例,年龄19~75岁,平均38.5岁;病程1~35年,平均5.2年;混合痔点位(2.4±1.3)个。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及混合痔点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参照1994年国家中药管理局颁布实施的《中医病诊断疗效标准》及痔临床诊治指南(2006版)[1-2]进行诊断。混合痔具有内痔和外痔的特征,即在同一方位内痔静脉丛与外痔静脉丛融合为一体,齿线消失。混合痔可为单个,也可呈环状。排除标准:①混合痔伴有化脓性感染;②混合痔伴有痢疾或者严重腹泻患者;③严重心肺疾病患者;④严重肝、肾疾病或血液病患者;⑤因腹腔肿瘤或门脉高压引起的混合痔;⑥不能配合手术的精神病患者;⑦非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患者;⑧瘢痕及过敏体质患者。

表1 两组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AS)情况(x-±s)

表2 两组24 h内最大疼痛程度持续时间(x-±s)

表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例)

1.3 治疗方案:对于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术前予以常规保留灌肠后,于腰俞穴麻醉(低位骶管麻醉)下行手术治疗,观察组予以改良混合痔外剥内扎注射术,并于肛管后侧部分切开肛门内括约肌,并反复扩肛,以肛管顺利通过2~3指为度;对照组行改良混合痔外剥内扎注射术,术后单纯手法扩肛,不行肛门内括约肌部分切除术。两组患者术后均予以利多卡因+布比卡因+亚甲蓝复方制剂封闭切口及结扎组织基底部,常规刚感染治疗3~5 d,塔形纱加压包扎24~48 h,后局部予以苦参汤坐浴后[3],常规换药。

1.4 观察项目:观察患者术后疼痛、创口水肿、出血及肛门狭窄等并发症情况,并观察术后愈合时间。术后疼痛:观察患者术后第1~4天疼痛程度及24 h内最大疼痛程度持续时间。疼痛程度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取一条长10 cm的直线,最左端0点代表无痛,最右端10 cm处代表疼痛剧烈,难以忍受。患者根据自己所感受的疼痛程度,在直线上某一点作记号,从起点至记号处的距离长度代表疼痛的强度。肛门狭窄诊断标准采用1995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肛门直肠狭窄诊断标准》。轻度:可排出轻便,但需努挣或轻压肛周帮助排便,指珍时食指通过困难;中度:排便困难,指珍狭窄部有阻力感,食指不能通过并触痛;重度:排便困难,常伴假性失禁,指珍时小指通过困难并触痛。

1.5 疗效判定标准: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执行。①治愈:临床症状(便血、脱出或疼痛)及痔消失,创口愈合,随访3个月以上无复发;好转:临床症状(便血、脱出或疼痛)改善,痔部分消失或明显缩小,创口愈合;未愈:临床症状(便血、脱出或疼痛)未改善,痔未消失。②肛门功能评价标准。正常:肛门对肠液、肠气、稀便不能控制,或污染内裤;肛门完全失禁;肛门对成形大便不能控制。

1.6 统计学方法:数据统计采用SPSS19.0软件。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标示,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术后第1~4天,观察组每天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24 h内疼痛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两组患者术后肛缘水肿和尿潴留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发生率低。两组术后大出血及肛门直肠狭窄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肛缘水肿通过局部坐浴换药及对症处理后均好转;对照组出现的2例术后肛门直肠狭窄,于术后1~2个月行手术治疗后均治愈。无肛门失禁发生,见表3。

2.3 两组患者术后愈合时间及情况:观察组治愈率为100%。对照组治愈率为98.9%,2例术后发生肛门直肠狭窄,于术后1~2个月行手术治疗后均治愈。观察组愈合时间为术后16~22 d,平均19 d;对照组愈合时间为术后23~29 d,平均26 d。观察组短于对照组。

3 讨 论

肛门括约肌有括约肛门的功能,由于其收缩痉挛而引起术后痉挛性疼痛,或因手术瘢痕挛缩而致肛门狭窄,肛门内括约肌持续性痉挛则是肛裂、肛门狭窄和内痔产生发展的主要因素[4]。肛门括约肌部分切开后,能部分甚至完全解除由于括约肌收缩痉挛而引起的术后疼痛,使痔静脉和淋巴回流障碍得以尽快恢复,改善淤血所致的缺氧状态,使疼痛缓解;并减弱了膀胱及尿道肌反射性收缩,从而降低了尿潴留的发生。李春雨等的研究也表明,痔切除术后配合内括约肌切开术能显著降低尿潴留的发生率。解除括约肌收缩痉挛,使组织内回流血管及淋巴管通畅,可以减轻肛缘水肿、渗血、疼痛、残留皮赘和瘢痕性狭窄的发生,有利于创面早日恢复,并能改善术后的排便情况,对肛门括约肌功能无明显影响。

因此,在传统的混合痔外剥内扎注射术基础上,增加肛门括约肌部分切开,并适度扩肛,可以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减少患者术后肛缘水肿、尿潴留的发生,缩短患者的愈合时间,值得在临床推广。

[1]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痔临床诊治指南(2006版)[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6,9(5):461-463.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1.

[3] 徐天舒,钱海华.针药结合麻醉下手术治疗混合痔40例临床观察[J].针刺研究,2009,34(6):403-405.

[4] 李春雨,聂敏,蒋松涛,等.外剥内扎加括约肌切断术治疗混合痔58例临床观察[J].中国肛肠病杂志,2005,25(12):31-32.

R657.1+8

B

1671-8194(2015)14-0104-02

猜你喜欢
括约肌肛门混合
混合宅
高频超声评估女性肛门括约肌完整性的临床研究
肛门瘙痒如何治疗
改良肛门镜治疗妊娠合并尖锐湿疣的效果评价
一起来学习“混合运算”
肛门瘙痒不能挠
为什么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发生便秘?
卫生纸也能治疗肛肠病
排便的奥秘
经会阴超声评价女性肛门括约肌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