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上颌窦根治术联合鼻内镜上颌窦开放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的疗效分析

2015-10-24 08:08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14期
关键词:真菌性上颌根治术

夏 勇

(湖南省攸县人民医院,湖南 攸县 412300)

改良上颌窦根治术联合鼻内镜上颌窦开放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的疗效分析

夏 勇

(湖南省攸县人民医院,湖南 攸县 412300)

目的 观察鼻内镜下上颌窦开放术联合上颌窦改良根治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2010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58例真菌性上颌窦炎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对照组,每组各29例患者,手术方式:实验组采用改良上颌窦根治术联合鼻内镜上颌窦开放术,对照组为鼻内镜术,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治愈25例,好转3例,无效1例,治愈率96.5%;对照组治愈18例,好转4例,无效7例,治愈率75.9%。二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改良上颌窦根治术联合鼻内镜上颌窦开放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鼻内镜;根治术;上颌窦炎

真菌性上颌窦炎通常发生在全身免疫力低下、免疫受抑制以及菌群失调的患者,如糖尿病、慢性消耗性疾病、肿瘤,使用化疗药物、广谱抗生素的患者身上。手术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的唯一行之有效的选择[1]。真菌性上颌窦炎通常是发生在上颌窦口被水肿的黏膜或息肉堵塞,所以治疗的关键是彻底清除病灶,通畅上颌窦口,改善窦腔引流。传统根治术,能够彻底清除病灶,但手术创伤较大,自然通道鼻内镜手术具有创伤少,但由于常留有自然死角,病灶难以彻底根除,容易复发或治疗不彻底,改良上颌窦根治术结合鼻内镜术兼顾了上述二者的优点,屏弃二者的缺点,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较为理想选择。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自2010年6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真菌性上颌窦炎58例,真菌性上颌窦炎病史6个月至12年,为第二次手术者有18例;患有糖尿病者6例,长期使用激素者2例,肿瘤化疗后者2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男17例,女12例,年龄为28~81岁,平均年龄51.5岁。对照组:男15例,女14例,平均年龄50.7岁,两组在性别、年龄及文化上无显著差异。手术方式:实验组为鼻内镜下上颌窦开放术联合上颌窦改良根治术治疗,对照组为内镜下行上颌窦炎性组织清除术。

1.2 方法:实验组手术在表面麻醉结合局部麻醉下进行,患者处头高仰卧位,20 g/L地卡因10 mL加入1∶1000肾上腺素0.5 mg,浸润棉球作术侧嗅裂、中鼻道、中下鼻甲、鼻丘部等鼻腔黏膜表面麻醉,0.2%利多卡因作鼻腔黏膜下麻醉。术中切除中鼻道息肉,切除上颌窦口增生水肿黏膜,扩大上颌窦口至2.0 cm左右,清除鼻腔及窦口内坏死组织;同样麻醉下于距上唇唇龈沟0.5 cm处切开上唇,切口长约1.5 cm,深达骨膜表面,剥离上颌窦骨膜,暴露出尖牙窝,在上颌窦前下壁凿一骨窗,大小约1.0 cm×1.0 cm,鼻内镜经上颌窦口及上颌窦前下壁观察上颌窦腔,彻底清除窦腔内黄褐色或白色豆渣样物质,清除病变黏膜组织,0.9%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窦腔,直至窦腔清洁干净为止,对照组麻醉后鼻内镜下清除鼻腔及窦口内坏死组织3 d后用0.9%生理盐水、甲硝唑及氟康唑冲洗上颌窦,分泌物黏稠或有硬块时加用糜蛋白酶,1个月内每周换药1~2次,以后6个月视情况每2周或1个月复查1次。

1.3 疗效判定:①治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无困扰,内镜检查窦口开放良好,无结痂,无脓性分泌物,无豆渣样物质;②好转: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或偶有流涕或涕中带血,鼻内镜下窦腔黏膜有水肿,有少量分泌物;③无效:术后3个月内临床症状再次出现,窦口周围黏膜肥厚,窦口堵塞,窦腔内有豆渣样物质或黄褐色物质。

1.4 统计学处理:本次所有研究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实验组治愈24例,好转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1%,对照组治愈17例,好转4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2.4%,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 论

真菌是属于条件致病菌,真菌性上颌窦炎多由全身抵抗力下降或者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皮质类固醇、免疫抑制剂等药物导致局部菌群失调致使真菌在上颌窦繁殖。由于抗生素的滥用,肿瘤患者、糖尿病患者增多,真菌性鼻窦炎炎有逐年上升趋势,尤其以真菌性上颌窦炎较为突出,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具有创伤少,能最大限度地保留了鼻腔及上颌窦内黏膜等优势,但同时由于从中鼻道自然窦口的鼻内镜很难发现锥体形的上颌窦中的隐蔽部位,很可能会遗漏一些无法发现或器械无法达到的区域,病变清理不彻底,患者治疗失败或不彻底,容易复发,作者曾单独采用经上颌窦口上颌窦内镜手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虽然手术时间短,手术出血量要少,但在疗效上不理想,复发或者病情反复难以彻底,部分患者行二次手术甚至第三次手术,给患者带来了痛苦和不良影响。传统根治手术治疗上颌窦炎手术视野清楚,清除病灶比较彻底,术后引流通畅,因此效果较理想,不容易复发,主要缺点是,手术时间长,创伤较大术后可能影响鼻腔生理功能[2]。改良上颌窦根治术结合鼻内镜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鼻内镜可经不同角度、不同方向的两个窗口清除较为远隔或较隐蔽的部位病灶,达到彻底清除病灶目的,它可以结合上述两种方法的优点,而弃掉二者的缺点,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效果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目前被越来越多专家学者所推崇。另外有部分学者将鼻内镜术倾向于取代传统根治术,作为治疗真菌性鼻窦炎首选方法[3]。另外手术后的护理及鼻腔清理也相当重要,术后要保持引流通畅,检查时发现窦口或开窗口有堵塞须及时清除,可以用甲硝唑及氟康唑冲洗上颌窦,分泌物黏稠或有硬块时加用糜蛋白酶,待分泌物减少、稀薄时才可减少鼻腔清理次数。

表1 两组术后效果比较(%)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的总有效率93.1%高于对照组72.4%,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采用改良上颌窦根治术联合鼻内镜上颌窦开放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缩短手术时间,减小对鼻腔功能造成的损伤,进而减少复发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周顶斌.13例真菌性上颌窦炎的临床分析[J].检验与临床医学,2009,11(6):1950-1951.

[2] 戴树林.鼻内镜术对真菌性鼻窦炎的治疗作用[J].当代医学,2013,4(19):36-38.

[3] AL-Dousary SH.Allergic fungal sinusitis radiological and Microbiological features of 59 cases[J].Ann Sand Med,2008,28(1):17-21.

R765.4+2

B

1671-8194(2015)14-0134-02

猜你喜欢
真菌性上颌根治术
全方位护理干预应用于真菌性外耳道炎患者中的分析
20例上颌无牙颌种植固定修复的临床疗效观察
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术用于胃上部癌根治术的疗效
全方位护理干预在真菌性外耳道炎患者耳道冲洗与硼酸滴耳液治疗过程中的应用观察
侵袭型真菌性鼻-鼻窦炎发病高危因素分析
上颌无牙颌种植固定修复中种植体位置对应力分布的影响
探讨各型真菌性鼻窦炎的CT影像学表现
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11例治疗体会
H形吻合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玻璃纤维桩在上颌前磨牙根管治疗后的生物力学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