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酶检测在小儿轮状病毒腹泻伴心肌损害的探讨

2015-10-24 08:08杨海兰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14期
关键词:脱氢酶轮状病毒婴幼儿

杨海兰

(湖南省邵阳市城步县人民医院,湖南 城步 422500)

心肌酶检测在小儿轮状病毒腹泻伴心肌损害的探讨

杨海兰

(湖南省邵阳市城步县人民医院,湖南 城步 422500)

目的 探讨心肌酶的检测在小儿轮状病毒腹泻伴心肌损害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择取我院在近期内行健康体检的43例正常儿童组成A组,另择取同期我院收治的44例轮状病毒腹泻患儿组成B组,分别对A组儿童及B组患儿进行心肌酶的检测,观察轮状病毒腹泻患儿心肌酶的变化。结果 B组44例患儿中有41例患儿存在心肌损害,其中40例患儿心肌酶检测提示异常。心肌酶检测指标方面比对,B组患儿的各项检测指标均明显高于A组体检儿童(P<0.05)。结论 心肌酶的检测是判断轮状病毒腹泻伴心肌损害的重要检测指标,对患儿实施心肌酶的检测,这对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均具有重要意义。

心肌酶检测;轮状病毒;腹泻;心肌损害

轮状病毒是一种属于呼肠孤病毒科的常见病毒,其在婴幼儿腹泻疾病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由该种病毒感染所致的腹泻被称为轮状病毒腹泻,因本病好发于秋冬季节,因此本病也被称为小儿秋季腹泻。本病患儿在发病后,会引起胃肠道的感染、肠道外系统的损害,严重的患儿可发生病毒性心肌炎,更有甚者会导致患儿死亡。因本病具有较强的感染率、病死率,对患儿的生命安全存在着严重的威胁[1],因此及早的对本病进行诊疗是至关重要的。为准确提供本病有效的临床诊断数据,我科室此次对44例轮状病毒腹泻患儿的心肌酶进行了检测,并与同期体检儿童的检测结果进行了比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择取我院在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行常规体检的43例健康儿童组成A组,该组儿童中男性儿童有22例、女性儿童有21例;入选儿童的年龄1~3岁,平均年龄为1.4岁。另择取我院同期接诊的44例轮状病毒腹泻患儿组成B组,该组患儿均符合本病的相关诊断标准,同时排除了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既往伴有心肌炎的患儿以及伴有肝肾疾病的患儿。本组44例患儿中男性患儿有23例、女性患儿有21例;患儿的年龄7个月~2岁半,平均年龄为1.2岁。此外,本组患儿中入院时,有32例患儿伴有发热现象、11例患儿伴有电解质紊乱现象、14例患儿伴有酸中毒现象、17例患儿伴有呕吐现象、31例患儿伴有不同程度的脱水现象。A组儿童与B组患儿在性病、年龄方面比对,无明显的区别(P>0.05)。

1.2 检测方法:于晨起抽取A组儿童及B组患儿的静脉血液2 mL待检,检测采用德国利霸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指标包括肌酸激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以及α-羟丁酸脱氢酶。此外,对伴有发热的患儿,应先进行退热、镇静治疗,待患儿体温恢复正常后,于患儿安静状态下对其进行心电图检测,并将全部所得数据进行分析,以了解患儿心肌损害的相关情况。

1.3 统计学处理:将全部检测所得数据均录入统计学软件SPSS12.6进行处理,均数采取表示,组间比较采取t检验,以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患儿心肌损害情况:B组44例轮状病毒腹泻患儿在检测后显示,其中有41例患儿存在心肌损害情况,占本组患儿的93.18%;41例心肌损害情况包括了心肌酶检测异常及心电图检测异常,其中心肌酶检测异常者40例,占90.91%;心电图检测异常者21例,占47.73%,其中15例患儿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3例ST-T改变、低电压、期前收缩、房室传导阻滞各1例。

2.2 心肌酶检测结果:各项心肌酶检测指标显示,B组患儿的各指标均明显高于A组体检儿童(P<0.05),见表1。

3 讨 论

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也称小儿秋季腹泻,该种疾病是一种临床上的常见疾病,主要好发于年龄低于3岁的婴幼儿。本病的起病较急,患儿在发病后,通常会表现出腹泻、呕吐、发热等现象,且部分患儿会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等现象。轮状病毒是导致本病发生的主要病毒,该种病毒是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发现的,多年研究显示,该种病毒感染不仅会引起患儿出现胃肠道的反应,还会引起患儿出现肠道外多器官的损害,严重者甚至因此而发生猝死[2]。在轮状病毒所引起的众多肠道外器官损害中,以心肌损害最为多见,但小儿患者心肌损害的症状轻微,极易被忽视,这样就会严重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导致患儿死亡。研究显示,心肌损害在轮状病毒腹泻中的发生率大约在60%[3],也有研究显示,其发生率超过了90%。因此,临床在面对轮状病毒腹泻患儿时,应重视心肌损伤的检测。

目前临床对于轮转病毒引起心肌损害的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多数学者认为,其发病机制可能与病毒的直接侵袭或免疫反应间接影响造成。此外,轮状病毒腹泻患儿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脱水、酸中毒现象,这些现象的产生会影响患儿的机体循环、代谢平衡,而这些现象的产生均会造成心肌损害的发生[4]。心肌酶主要存在于机体的骨骼肌、心肌、脑组织中,其中包括肌酸激酶、同工酶、天冬氨酸转氨酶、乳酸脱氢酶等,当心肌受到损伤时,心肌酶的活性便会发生变化,一般情况下,心肌酶会大量释放。但值得注意的是,天冬氨酸转氨酶、乳酸脱氢酶等不是仅在心肌中存在,其还存在于心、肝、肾、肌肉等其他器官组织中,因此检测特异性不强。但肌酸激酶同工酶仅存在心肌细胞中,只有当心肌受损时其酶活性才会快速升高,因此该种物质的检测可以作为心肌损害的特异性检测指标[5]。另外,对行心肌酶谱检测的轮状病毒腹泻患儿,应同时进行心电图检测,当疾病得到治愈后,患儿的心电图恢复正常时其心肌酶活性也会明显的降低,因此心肌酶谱的检测不仅可以作为疾病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还可以作为疾病预后的重要判断指标。

本研究结果显示,B组44例轮状病毒腹泻患儿中41例患儿伴有心肌损害,心肌酶检测结果显示,各指标检测结果均明显高于A组体检健康儿童。由此可证明,心肌酶的检测对于小儿轮状病毒腹泻伴心肌损害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表1 表示组间心肌酶检测结果的比对情况[,U/L]

表1 表示组间心肌酶检测结果的比对情况[,U/L]

注:与A组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项目  肌酸激酶  天冬氨酸转氨酶  同工酶  乳酸脱氢酶  α-羟丁酸脱氢酶A组(n=43) 72.6±11.7 27.8±2.5 20.1±2.6 253.8±27.4 173.7±21.1 B组(n=44) 121.7±12.9* 46.1±4.6* 61.2±6.1* 382.5±40.3* 259.6±28.1*

[1] 展晓玲.60例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心肌酶变化分析[J].现代医院,2011,11(12):56.

[2] 黎念.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心肌酶谱变化[J].临床与实验医学杂志,2010,9(8):582-585.

[3] 程建强.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合并心肌损害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22):3224.

[4] 何梅玲,彭丰.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血清心肌酶改变[J].西部医学,2012,24(5):936.

[5] 夏晶娟.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心肌酶谱检测的临床意义[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7):144.

R725.1

B

1671-8194(2015)14-0138-02

猜你喜欢
脱氢酶轮状病毒婴幼儿
《针织婴幼儿及儿童服装》标准探讨
猪轮状病毒病及其防控措施
传说中的快速解酒方法有效吗?
酒量是可以练出来的?
揭开“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的面纱
乳酸脱氢酶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说一说轮状病毒疫苗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揭开“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的面纱
图解婴幼儿窒息紧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