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芬太尼应用于静脉术后镇痛及临床麻醉的效果分析

2015-10-24 08:08井宝泉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14期
关键词:病患芬太尼显著性

井宝泉

(辽宁省建平县中医院,辽宁 建平 122400)

舒芬太尼应用于静脉术后镇痛及临床麻醉的效果分析

井宝泉

(辽宁省建平县中医院,辽宁 建平 122400)

目的 分析观察舒芬太尼应用于静脉术后镇痛及临床麻醉的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13年6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60例全麻手术病患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采用不同麻醉药物,而后分析其产生的不同效果。结果 在术后镇痛效果方面,两组分别为5.5±0.6与5.9±0.8,没有显著性差异;在自主呼吸时间上,观察组(9.2±3.0)min显著早于对照组(13.1±4.1)min;在清醒时间上,观察组的(29.1±7.9)min显著高于对照组(48.2±0.9)min;在不良反应发生上,观察组6.7%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30.0%。结论 舒芬太尼在麻醉效果方面有更强的镇痛效果,呼吸抑制短,不良反应发生少,适用于临床广泛推广。

舒芬太尼;镇痛;麻醉

舒芬太尼属于人工合成的镇痛药物,其镇痛的作用性大,通过细胞膜与血脑屏障能力更强,给心血管功能造成的影响较小,反复用药所造成的蓄积问题少,可以起到早期的心肌保护,同时可减少心肌缺血再灌注所引发的心律失常,在外科手术中有很重要的麻醉与镇痛使用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13年6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60例全麻手术病患资料,男性为37例,女性为23例,年龄范围为20~68岁,平均年龄为(46.3±2.4)岁;手术主要包括胆囊、肝脾、结肠、子宫手术。所有病患排除了肝肾功能障碍者、对阿片类药物过敏者以及心肺功能障碍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资料在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所有病患在术前30 min采用阿托品0.5 mg的皮下注射,进入手术室进行上肢开放静脉通道,连接多功能监护仪器,对各相关生命体征进行监测观察,诱导麻醉使用0.1 mg/kg力月西、0.12 mg/kg维库溴铵和1~2 mg/kg丙泊酚,观察组采用0.5 μg/kg舒芬太尼,对照组采用2~4 μg/kg芬太尼。插管完成后进行30 mL/h的丙泊酚进行持续泵注,观察组采用舒芬太尼持续泵注,对照组使用芬太尼泵注。术后30 min药物停止输入。术后进行镇痛泵进行静脉自控镇痛,其中对对照组运用吗啡,观察组运用110 μg/100mL舒芬太尼。

1.3 评估标准:记录两组病患自主呼吸和清醒时间,术后12 h进行疼痛评估,同时观察术后不良反应情况。镇痛效果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最高分10分,最低分为0分,分数越高,疼痛度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SPSS17.0统计学软件做处理分析,计量资料运用t来检验,同时以P<0.05作为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 结 果

见表1。

表1 两组病患麻醉相关指数对比

在术后镇痛效果方面,两组分别为5.5±0.6与5.9±0.8,没有显著性差异,在自主呼吸时间上,观察组(9.2±3.0)min显著早于对照组(13.1±4.1)min;在清醒时间上,观察组的(29.1±7.9)min显著高于对照组(48.2±0.9)min,在不良反应发生上,观察组6.7%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30.0%。具体情况见表1。

3 讨 论

舒芬太尼通过阿片受体达到对呼吸的抑制,其中对呼吸产生抑制作用的为μ受体,据相关研究证明,在动物实验中,吗啡所产生的镇静作用可以出现呼吸频率降低的情况,然后使用μ受体则不会有相关问题,因此后者的安全性更高。但是舒芬太尼在镇痛的作用上更强于芬太尼,据相关数据统计,其镇痛强度为芬太尼的5~10倍,而作用产生的时间比芬太尼快2倍,产生作用的时间短,呼吸抑制作用较轻,不容易引发胺释放,镇痛作用时间长,强度大。但是如果存在肾功能障碍、体外循环或蛋白结合情况则会影响舒芬太尼的作用效果。对于肾移植病患,舒芬太尼使用要谨慎;舒芬太尼由于可以与蛋白产生结合高达90%,因此会导致舒芬太尼的浓度下降,这样致使药物的分布减少。在减少心肌耗氧量、外周血管阻力和心率等方面,舒芬太尼与芬太尼的实际功效具有一致性,对于心功能和心排血量上并没有太多影响;在抑制压力感受器方面,舒芬太尼的敏感度更高,因此在全麻诱导中,可以降低病患心血管方面所受的影响,可以稳定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对呼吸系统影响小,在外科使用中较为重要。其中在血氧饱和度上,舒芬太尼要高于芬太尼,即便出现一定程度的呼吸抑制情况,但是一般情况下舒芬太尼产生的作用要低于芬太尼。呼吸抑制属于不良反应中较为严重的情况,特别是严重性呼吸抑制,因此在麻醉过程中要做好呼吸的监测。而术后恶心、呕吐则为常见的麻醉后并发症,其原因与麻醉、镇痛药物的使用有关,同时与病患身体素质也有紧密关系[1-3]。

在本研究中,在术后镇痛效果方面,两组分别为(5.5±0.6)与(5.9±0.8),没有显著性差异;在自主呼吸时间上,观察组(9.2± 3.0)min显著早于对照组(13.1±4.1)min;在清醒时间上,观察组的(29.1±7.9)min显著高于对照组(48.2±0.9)min;在不良反应发生上,观察组6.7%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30.0%。由此证明舒芬太尼在麻醉效果方面有更强的镇痛效果,呼吸抑制短,不良反应发生少,适用于临床广泛推广。

[1] 金美英.舒芬太尼应用于静脉术后镇痛及临床麻醉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3):560-561.

[2] 胡旭华.舒芬太尼或芬太尼全身麻醉诱导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陕西医学杂志,2012,41(4):434-435

[3] 董新春.舒芬太尼应用于静脉术后镇痛及临床麻醉的效果分析[J].健康必读,2012,11(7):283.

R614

B

1671-8194(2015)14-0175-01

猜你喜欢
病患芬太尼显著性
对统计结果解释和表达的要求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全身麻醉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舒芬太尼在剖宫产术中对寒战和牵拉痛的预防作用
本刊对论文中有关统计学表达的要求
早期护理干预预防肺癌患者肺叶切除术后肺部并发症的效果观察
改良序贯法测定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中的半数有效剂量
基于区域特征聚类的RGBD显著性物体检测
基于显著性权重融合的图像拼接算法
研究序贯性通气在重症急性左心衰竭伴呼吸衰竭患者中的疗效观察及对肺功能的影响
心血管护理中舒适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