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危重症并发急性心肌梗死40例临床分析

2015-10-24 08:08夏志燕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14期
关键词:危重症病死率医师

夏志燕

(云南省会泽县人民医院分院,云南 曲靖 654211)

对于危重症并发急性心肌梗死40例临床分析

夏志燕

(云南省会泽县人民医院分院,云南 曲靖 654211)

目的 对危重症并发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找到有效治疗方法,减少急性心肌梗死的并发率。方法 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危重症并发急性心肌梗死40例患者,将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之上,给予综合治疗;观察和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采用综合治疗的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0%,采用常规治疗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40%,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综合治疗对患者病情有很大的帮助。

危重症;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分析;处理

由危重症并发的急性心肌梗死在临床上比较多见,危重症引发的并发症病死率相当高。急性心肌梗死是危重症并发症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要降低危重症并发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就需要临床医师加强危重症并发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2013年3月至2014年2月来接受治疗了40例危重症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女性患者17例,男性患者23例,年龄53~80岁,平均岁数为64.13岁,所有患者均无既往病史。40例危重症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6例重症肺炎患者,7例急性胰腺炎患者,16例糖尿病患者,严重贫血患者1例。

1.2 治疗方法:收集整理40例危重症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治疗的资料,然后分析40例危重症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发病原因,总结出医治的有效方法。同时主治医师还要对病患以及病患家属询问发病的主要原因,找到发病的根源,帮助患者治疗。

1.3 疗效判断标准:对患者心脏系统进行观察,若病情有明显改善视为好转,病情得到有效控制视为有效,若无明显变化视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对上述两组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χ2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的总效率为80%,对照组的总效率为50%,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3 讨 论

3.1 危重症并发急性心肌梗死症状:从上面的资料分析可知,临床上最典型的症状并不是危重症并发急性心肌梗死。以上资料显示,危重症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症状表现为心慌、气促、不能言语或者心前区不适,大部分危重症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很难察觉出来,容易出现漏诊或误诊。所以说危重症并发急性心肌梗死的隐蔽性比较高,而且并发症也非常多,不易治疗。

3.2 危重症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高病死率分析:危重症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死率高,是因为大多数危重症患者在患病期间现出胸闷、气促的症状,掩盖了急性心肌梗死的表现症状,这样就容易误导临床医师,造成漏诊误诊,使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加重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情。由于大多数危重症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之前就可能伴有心功能不全等症状,所以危重症并发急性心肌梗死容易并发多种并发症,而且这些并发症的威胁性极大,增加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死率。因为急性心肌梗死容易出现心律失常并发症,所以导致了危重症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重要器官受到严重影响,时常伴有缺血、缺氧等现象,这也增加了危重症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死率。

急性心肌梗死是危重症并发的并发症,所以在临床上危重症与急性心肌梗死二者之间会相互促进恶化,危重症表现的症状越严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死率越高。危重症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的难度很大,所以要重视临床知识,给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式。

3.3 危重症患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的防治[1]

3.3.1 加强防范意识杜绝漏诊:由于危重症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的现象比较特殊,医师容易出现漏诊误诊,增加了患者的病死率,所以临床医师必须要掌握危重症急性心肌梗死的知识,对并发症的现象加以分析。给患者进行治疗时,时刻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并发症状。分析危重症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找准原因,采取有效治疗。

3.3.2 控制危重症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情:大多数危重症患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的现象,都是因为患者之前就伴有基础病,所有对危重症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要采取综合治疗控制二者之间相互促进恶化的现象。因此需要临床医师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综合治疗。比如多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脉搏、呼吸、血压及心电图动态变化,如果有肿症患者,应采用泞管介入法测肺小动脉嵌顿压或左室收缩或舒张末期压力,来观察患者的心脏系统功能变化。

因此在临床上必须要进行综合治疗,对严重感染的患者,临床医师必须要及时有效的切除感染源,并且注射抗生素。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控制,阻止急性心肌梗死的恶化。如果出现急性心肌梗死的病危重症患者,应及对患者进行抢救,进一步抢救患者病死的心肌,避免心肌梗死面积的扩大。并及时对心脏系统进行有效保护,防止患者突然猝死。

3.3.3 对危重症患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经临床实践表明,对患者进行有效护理,可控制患者病情恶化,危重症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很重要,在临床治疗中占主导地位。因为护理人员要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密切观察患者并发状况,询问患者的身体状况,如有不适应现象,应及时汇报患者的病情。同时,还要注意患者的护理环境,由于患者是心脏类疾病,需要一个安静的护理环境,护理人员应给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安静舒适的环境。并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帮助患者减少心理负担,使患者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积极的配合治疗。

[1] 邱曼,孙乐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化指标的变化与心肌梗死范围的研究[J].重庆医学,2012,41(26):2765-2767.

R542.2+2

B

1671-8194(2015)14-0191-01

猜你喜欢
危重症病死率医师
全髋翻修术后的病死率
中国医师节
韩医师的中医缘
体外膜肺氧合救治心脏危重症患者的研究进展
首都医科大学危重症医学系
降低犊牛病死率的饲养与管理措施
死亡率与病死率的区别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危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治分析
呼吸系统危重症患者抗生素相关腹泻的临床观察
医师为什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