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5-10-24 08:08夏维鹏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14期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原发性针灸

夏维鹏

(昭通市第二人民医院,云南 昭通 657000)

中医针灸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夏维鹏

(昭通市第二人民医院,云南 昭通 657000)

目的 观察分析中医针灸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旨在为今后临床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提供相关的参考和依据。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0例,采用针灸治疗,取穴神庭、印堂、人中;风池、完骨、天柱、合谷、外关。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服用西药卡马西平进行治疗,对比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的治疗效果,并将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显效13例,有效15例,无效1例,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有1例;对照组患者显效5例,有效10例,无效10例,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5例。两组的治疗效果存在明显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现有临床证据表明针刺法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优于现有的有效药物。在临床治疗三叉神经痛上,针灸对三叉神经痛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且疗效持久,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中医针灸;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疗效

三叉神经痛由于发作时多数伴有面肌抽搐,故又称之为“痛性抽搐”。系指局限在三叉神经支配区内的一种反复发作的短暂性阵发性剧痛。临床上把找不到确切病因的三叉神经痛称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以往认为占临床的大多数,是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的发作短暂性剧烈疼痛,是无器质性损害可寻到的一种疾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闪电样、刀割样、烧灼样、触电样、针刺样的剧痛,疼痛的发生为阵发性的。除害怕疼痛延长外,在二次发作期间,患者无任何疼痛。发作时,则似闪电样刺入。疼痛发作常表现为骤发、阵发式,可持续15 min或更长时间,发作频度从1天数次至1个月几次不等。有或无明显诱因,可因洗脸、刷牙、进食、咀嚼、吞咽、说话及精神紧张等诱发,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存在“扳机点”,如上、下唇,鼻翼、口角、门齿、牙龋、舌部最明显,稍加触动即可诱发疼痛发作。临床上予止痛、镇静药物有一定疗效,如卡马西平,但不良反应较大,也可采用手术治疗,但具有危险性。本病属中医学面痛、颊痛、偏头痛范畴,古医书中有“首风”、“脑风”、“头风”等名称记载[1-2]。针灸治疗该病的特色和优势非常明显,疗效显著而少有不良反应,深受患者喜爱。本研究笔者观察分析中医针灸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旨在为今后临床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提供相关的参考和依据。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6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均来自2008年12月至2012年10月我院针灸科,年龄24~52岁;病程1个月~5年,按就诊先后次序将60例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25~51岁;对照组30例中,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龄24~52岁。纳入标准:①年龄24~52岁;②符合诊断标准;③依从性好,自愿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①经过电凝、手术,神经纤维功能丧失者;②年龄<24岁或者>52岁,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③严重心、脑、肝、肾疾患以及血液病患者;④MRI或CT示颅内器质性病变;⑤继发性三叉神经痛。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且均在知情下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接受治疗并参与本次研究。

1.2 治疗方法[1]:治疗组采用针灸取穴治疗,主穴:神庭、印堂、人中;风池、完骨、天柱、合谷、外关。第一支痛选阳白、攒竹、头临泣、丝竹空,第二支痛选四百、太阳、上关,第三支痛选下关、地仓、大迎,用28号1.5~2.0寸毫针,针刺泻法,以患者产生酸、麻、肿、胀感或触电样感传为度。留针30 min,每天行针1次,间隔行针2次,1个疗程30次。各个穴位的进针注意深度和手法,治疗1个疗程,随访3个月,观察患者的病情发展变化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对照组口服卡马西平治疗,每次200 mg,若疼痛不止,可根据情况调整,最高量每天不超过1.2 g,每天3次,两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评价临床疗效,并随访3个月。

1.3 疗效评价标准: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将临床疗效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临床显效:疼痛停止,面部感觉等功能正常,随访3个月以上无复发;有效:疼痛停止后,3个月内复发,疼痛时间间隔延长,但发作频次较前减少50%以上;无效: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疼痛发作频次较前减少<25%。总有效率为显效率和有效率之和。

1.4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采用SPSS18.0软件包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χ2检验,检验标准α=0.05,P<α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显效13例,有效15例,无效1例,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有1例;对照组患者显效5例,有效10例,无效10例,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5例。两组的治疗效果存在明显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3 讨 论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程呈周期性发作,每次疼痛发作时间由开始数秒钟到1~2 min,即骤然停止。每次发作周期可持续数周至数月,以后症状常可逐渐减轻而消失或明显缓解(数天至数年)。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目前属于神经系统的难治性疾病,现代医学病因尚不完全明确,中医病因病机也尚不确切,治疗上无特异性药物和方法,但总的治疗原则是以止痛为主,针灸治疗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肯定、方法多样。有关研究指出针刺治疗此病的作用原理可能是直接作用于发生疼痛的三叉神经干,缓解痉挛并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阻断其疼痛传导及异常放电,促进代谢,加速神经肌肉的功能恢复,从而发挥镇痛作用[3]。

针灸是在中医学中采用针刺或火灸人体穴位来治疗疾病的方法,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之一,通过刺激穴位可以改善经络中的气的流向。现代科学从组织学和生理学上尚未发现气、经络或者穴位的存在,且部分当代针灸使用者并非依据传统理论体系进行实践。经络不通,气血运行受阻,临床表现为疼痛、瘀斑、麻木、肿胀等症状。针灸科选择相应的腧穴和针刺手法及三棱针点刺出血等使经络通畅,气血运行正常。

针灸治疗主要是针刺可直接作用在产生疼痛的三叉神经神经干,阻断其异常放电和疼痛的传导,针刺还可以通过神经及体液的调节来改善局部血供的状况,发挥镇痛的效用,在治疗中要注意进针的角度及其深度,以得气为主[4]。

综上所述,在临床治疗三叉神经痛上,针灸对三叉神经痛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且疗效持久,同时又可减少某些药物的不良反应,复发率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1] 徐翔,李平.针灸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50例临床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3(10):596-597.

[2] 任正强.针灸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系统评价[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2009.

[3] 王丽芬,黄丽萍,罗琼,等.针灸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3,29(7):28-30.

[4] 张中一.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A].//中国针灸学会第七届全国中青年针灸推拿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6.

R245

B

1671-8194(2015)14-0202-02

猜你喜欢
三叉神经痛原发性针灸
难以忍受的疼痛——三叉神经痛
面向未来的中国医学——针灸篇
原发性肝癌癌前病变中西医研究进展
带你了解“天下第一痛”
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1例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Acupuncture as a potential approach to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women with obesity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能帮医师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机器人”在京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