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5-10-24 08:08朱雪梅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14期
关键词:脑病循证缺血性

朱雪梅

(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 咸宁市中心医院,湖北 咸宁 437100)

循证护理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朱雪梅

(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 咸宁市中心医院,湖北 咸宁 437100)

目的 分析循证护理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我院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诊治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观察组中显效25例,占总数的83.33%,有效4例,占总数的13.33%,无效1例,占总数的3.33%,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中显效19例,占总数的63.33%,有效5例,占总数的16.67%,无效6例,占总数的20.0%,总有效率为80.0%,两组数据结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中有1例患儿发生肺炎,并发症发生率为3.33%,对照组中有5例患儿发生肺炎,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患儿家长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循证护理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有效缩短患儿住院时间,提高患儿家长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循证护理;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临床效果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主要是指新生儿围生期窒息而引起的脑缺氧缺血性损伤,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1]。临床表明,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除了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还需要配合以有效的护理干预。本文旨在分析循证护理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的临床效果,特收集我院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诊治的60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进行分组试验,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诊治的60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中有18例为男孩,12例为女孩,最短孕周为38周,最短孕周为41周,平均孕周(40.03±0.39)周,病情程度为:轻度19例,中度8例,重度3例;对照组中有17例为男性,13例为女性,最短孕周为38周,最短孕周为42周,平均孕周(40.11±0.41)周,病情程度为:轻度18例,中度8例,重度4例。两组患者孕周、性别、病情程度等各项基本资料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具体内容包括:①制定护理方案,首先是由医院领导联合儿科护士长等成员组织成立循证护理小组,搜集患儿的各项信息及产妇的的临床资料、病史情况等等,同时将这些信息综合整理和评估,结合医院的资源,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在护理方案制定的过程中需要充分综合与患者类似的成功解决案例进行[2];②实施护理方案,密切观察患儿血压、血糖、血脂、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保持患儿处于舒适的体位,并确保呼吸通畅;对患儿家长进行认知干预,主要通过与患儿家属进行有效沟通,提高患儿家长对疾病和治疗相关知识,了解患儿病情的最新发展情况,日常注意事项、病情发展的影响因素,以此缓解患儿家长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获得家长的信任和支持,确保治疗和护理工作更加顺利的进行[3];对患儿实施刺激干预,具体措施可以在患儿病房内播放轻柔、悠扬的婴幼儿音乐,以此对患儿的听觉进行刺激;另外是通过在病房内悬挂颜色鲜艳的气球进行视觉刺激,同时要加强对患儿的早期听力检查和干预,避免发生听力障碍后遗症;另外是通过全身按摩对患儿的神经产生刺激,注意在按摩过程中动作保持轻柔,同时要确保双手温暖,避免引起患儿不适,按摩采用掌心和指腹进行全身按摩,按摩过程中可结合捏脊疗法,每次15 min,每天2次;加强对早产儿的观察护理,对于胎龄在四十周以上的患儿可进行仰卧位抬头训练、肢体功能训练,以此确保患儿的肢体功能正常;最后是加强患儿的出院指导,为患儿家长详细讲解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比如要保证患儿的姿势正确,同时要定期到院复查,尤其是进行运动神经功能检查;③护理评估和总结 在护理过程注意发现问题和总结经验,将其中的问题与各护理人员和医师共同商议,将成功的经验与各护理人员和医师进行分享;同时与其他医务人员,如医师的配合也在结合每位医师习惯的基础上根据以往的成功案例进行经验分析总结及应用,以提高医师或者医师护士之间的配合度,从而使治疗过程中更加的顺利。

表1 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患儿家长满意度对比情况

1.3 效果判定标准:对两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以及患儿家长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其中:显效:患儿的脑水肿、肌张力异常、意识障碍等临床症状消失;有效:患儿的脑水肿、肌张力异常、意识障碍等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的改善但并未完全消失;无效:患儿的脑水肿、肌张力异常、意识障碍等临床症状没有改善或者加剧。满意度调查通过我院自行设定的满意度调查表进行,总分为10分,分值越高表示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本组试验所得数据均录入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描述计数资料,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并采用均数±标准差对计量资料进行描述,P<0.05则表示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中显效25例,占总数的83.33%,有效4例,占总数的13.33%,无效1例,占总数的3.33%,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中显效19例,占总数的63.33%,有效5例,占总数的16.67%,无效6例,占总数的20.0%,总有效率为80.0%,两组数据结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中有1例患儿发生肺炎,并发症发生率为3.33%,对照组中有5例患儿发生肺炎,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患儿家长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情况见表1。

3 讨 论

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新生儿中的一种常见病症,也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病症,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则很容易导致患儿死亡或者致残,对新生儿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循证护理是一种随着医疗行业的发展而提出的一种护理模式,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在护理的过程中始终遵循科学证据,它认为任何护理措施及护理方案都对患者尤其是婴幼儿患者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采取这些护理措施及方案之前必须具有确切的证据。

本文主要通过分组对照的形式,对我院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诊治的60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进行了研究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循证护理的观察组患儿显效率为83.33%,总有效率为96.67%,而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儿显效率仅为63.33%,总有效率为80.0%,观察组患儿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患儿家长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表明,循证护理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有效缩短患儿住院时间,提高患儿家长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1] 东建亭.神经节苷脂钠联合高压氧治疗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33):3882-3884.

[2] 覃敏捷.循证护理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8):120-121.

[3] 李兰凤,刘翠青,刘建华,等.头部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25(3):66-67.

R473.72

B

1671-8194(2015)14-0243-02

猜你喜欢
脑病循证缺血性
发育性癫痫性脑病75型家系的遗传学分析
基于“乙癸同源”理论辨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MRI,CT检查诊断酒依赖致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的效果对比
《循证护理》稿约
循证护理在新生儿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杜蛭丸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循证护理在ICU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中药有效组(成)分配伍防治脑病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仙鹿活骨丸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