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lDS诊疗护理工作中职业暴露后的应急处置及效果观察

2015-10-24 08:08朱卫连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14期
关键词:艾滋病医务人员应急

朱卫连

(广东省茂名农垦医院,广东 茂名 525200)

在AlDS诊疗护理工作中职业暴露后的应急处置及效果观察

朱卫连

(广东省茂名农垦医院,广东 茂名 525200)

目的 探讨AIDS诊疗护理工作中职业暴露后的应急处置方法及其效果。方法 收集了我院2004年~2013年发生的13例艾滋病病毒(HIV/AIDS)职业暴露医务人员的相关资料,对其暴露的过程、原因及暴露后的应急处置及得到的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13例职业暴露人员发生HIV/AIDS职业暴露后,均采取了预防措施(PEP)的实施,经跟踪观察发现没有一例感染HIV。结论 临床医务人员在医疗护理过程中发生生HIV/AIDS职业暴露后,应尽快进行应急处置以降低感染风险,同时也应强化医务人员对相关防护知识的培训。

AIDS;职业暴露;应急处置;PEP

在对艾滋病患者的诊疗和护理工作中,医护工作者避免不了要近距离的接触艾滋病患者及其物品,其中护士更是高危人群,由于其经常会进行多种有创性操作,会经常接触到患者的医疗废弃物和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各种分泌物,相应的危险性也就会更高。艾滋病病毒的职业暴露就是指医务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意外被HIV/ AIDS患者感染的情况。为了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意识,对医院13例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过程进行具体的分析,以探讨有效的应对措施。

1 临床资料

13例医务人员AIDS职业暴露相关资料,见表1。

2 暴露后的应急处置

2.1 暴露后伤口的紧急处理:所有血液暴露的医务人员在发生职业暴露后,马上在伤口处轻轻挤压出血液,边挤压边用流动清水或肥皂水反复冲洗伤口,然后用浓度为75%的乙醇溶液或茂康碘对皮肤进行消毒处理并包扎好伤口。其中有3例医务人员为黏膜暴露者,采用大量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反复冲洗伤口。

表1 13例医务人员AIDS职业暴露相关资料

表2 13例医务人员暴露评估及暴露分级

2.2 临床医学观察时间:按《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所要求的时间和内容,对所有血液暴露的医务人员进行为期6个月时间HIV-Ab的检测[1],并检测随访其服药毒性。

2.3 职业暴露后危险的评估:为了对13例医务人员暴露后的危险程度进行了评估,我们参照《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得到的评估结果如下[2]。

2.3.1 PEP方案实施的时机和预防性用药:PEP方案是指联合使用2种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进行治疗。目前,PEP方案是医务人员在发生职业暴露后第一时间预防感染的重要措施,实施之前要先经过专家进行危险评估,在指导下才能实施PEP。职业暴露的13例医务人员均选择在暴露后4 h内服用AZT 300 mg+3TC 150 mg两联抗病毒药[3],每天服用2次,连续服用28 d,观察其不良作用。服药后的第2、4周分别复查血常规及肝肾功能,观察是否有骨髓抑制和皮疹现象发生。发现3例肝功能出现异常,其余例均正常,这说明PEP方案的预防是相对安全的。

2.3.2 登记及保密制度:要求登记的主要内容包括:发生职业暴露的时间、地点、经过、暴露的方式、部位、损伤的程度、暴露源种类、病毒载量、CD4计数、暴露后的处理措施、PEP方案、专家危险评估、用药时间及药物的依从性、定期检测结果及随访的情况等[4]。

2.3.3 心理咨询与行为干预:鉴于艾滋病的特点,很多人“谈艾色变”,医务人员也同样会对其产生恐惧心理,因此在发生职业暴露后,他们心理危机同样是不容忽视的。本文中的13例医务人员在发生职业暴露后,由艾滋病的专科医师和心理咨询员对其进行了心理咨询,帮助医务人员稳定其情绪,缓解其紧张和恐惧的心境,使其更好的完成PEP过程。同时暴露人员的生活也会受到一定的要求和限制,比如按时服药、性生活中使用安全套、定期化验检测等,同时要注意观察药物的副作用。

3 讨 论

由于职业关系,医务人员经常要接触到各类患者,在进行某些操作过程中,就有可能受到伤害,尤其是对于传染性疾病,而且医务人员在感染病毒后还有可能将病毒传染给其他患者,所以医务人员不仅是高危的易感人群同时也是病毒的传播通道,切实的把医务人员预防和控制把好关,是对医务人员和患者都具有重要意义的。本文总结分析13例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过程及采取的应急措施所得到的结果,证明了采用紧急处理、PEP实施等应急措施是行之有效的,这对保护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提供了参考价值。

从1996年开始,PEP就作为AIDS职业暴露后采取的标准措施,在有效的预防HIV疫苗尚未问世之前,PEP是最基本的预防措施。国家卫生部制定了《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说明了政府对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问题也是非常关注的。然而不可大意的是,PEP方案并不能完全的阻断AIDS的感染[5]。因此,应尽量降低发生血液暴露和针刺伤的可能性,不断的增强医务人员的自身防护意识和职业安全意识,增强对新型传染病的认识和研究,建立和完善医院的感染监控系统,尽量减少发生职业暴露。

医院要积极开展有关AIDS及职业暴露防护的相关培训,尤其是新近医务人员的岗前培训;要加强对病患病史的采集和入院时的HIV初筛,避免误诊和漏诊的现象发生,降低医务人员感染的可能性。若能够在采集病史的过程中了解到患者的性伴侣较多、或伴有吸毒、嫖娼、卖淫等经历,发生过反复的肺部感染及慢性腹泻等情况的话,就可尽早对其进行HIV的初筛,从而将职业暴露的危险性降到最低,从根本上保护医护人员的安全。

[1] 朱会英,王小岩,曹洪涛,等.医院内HIV/AID管理与职业防护[J].中华医院感染学,2007,17(8):993-995.

[2] 林伙先.医护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的自我防护体会[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7,26(7):675-677.

[3] 马爱萍.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后的预防分析[J].大理学院学报,2010,9(6):72-75.

[4] 毛秀英,吴欣娟,于荔梅,等.部分临床护士发生针刺情况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12,38,(6):103-104.

[5] 高乐.艾滋病患者的护理及护士的职业防护[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0):181-182.

R47

A

1671-8194(2015)14-0281-02

猜你喜欢
艾滋病医务人员应急
人民的期盼就是应急青年的使命
如何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措施执行率
《 世界艾滋病日》
抗疫中殉职的医务人员
艾滋病能治愈吗
预防艾滋病
应急救援要诀“少 快 短”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国际新应急标准《核或辐射应急的准备与响应》的释疑
让基层医务人员重拾改革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