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漫性巨大冠状动脉瘤样扩张并发心肌梗死的临床分析

2015-10-25 01:07尹慧娟山西省运城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山西运城044000
关键词:弥漫性射血左室

尹慧娟(山西省运城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山西 运城 044000)

弥漫性巨大冠状动脉瘤样扩张并发心肌梗死的临床分析

尹慧娟
(山西省运城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山西 运城 044000)

目的 研究弥漫性巨大冠状动脉瘤样扩张并发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以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患者15例作为研究对象,行冠脉造影检查,并积极进行抗凝治疗。观察患者的诊断和治疗结果,比较生活质量状况。结果 15例患者经冠脉造影检查后确诊,治疗后均好转,随访显示未心肌梗死复发,心功能未见明显变化。患者治疗后的心率、左室射血分数指标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弥漫性巨大冠状动脉瘤样扩张并发心肌梗死病情严重,冠脉造影检查对于临床诊断具有重要作用。积极治疗能够降低病死率,改善心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冠状动脉;瘤样扩张;心肌梗死;效果

冠状动脉瘤样扩张指的是冠脉弥漫性或局限性扩张,属于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发生率约0.3%~4.9%[1]。研究认为,发病原因主要是冠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膜中的肌弹力物质受损,于是血管壁向外膨出。这些患者容易并发心肌梗死,威胁生命安全,不利于生活水平的提升。为了进一步探究该疾病的临床特征,为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患者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患者15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各类心血管疾病诊断要点》[2],患者经临床和冠脉造影检查后确诊,同时排除其它心脏疾病患者。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46~81岁,平均年龄(62.5±2.4)岁;心肌梗死发作次数1~4次,平均发作次数(3.1±0.8)次;合并高血压6例,糖尿病3例,高脂血症3例。临床症状表现为:心前区疼痛11例(73.3%),呼吸困难6例(40%),伴有恶心4例(26.7%)、出汗3例(20%)。

1.2 诊断方法

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将造影管放置在左右冠脉口,经过正位投照、侧位投照后,由经验丰富的医师2名进行阅片。如果患者扩张冠脉的直径是正常冠脉的1.5倍以上,可以诊断为瘤样扩张。病变范围分型标准如下[3]:Ⅰ型:2支及以上血管发生弥漫性扩张;Ⅱ型:1支血管弥漫性扩张,1支血管局限性扩张;Ⅲ型:仅1支血管弥漫性扩张;Ⅳ型:仅1支血管局限性扩张。心肌梗死的诊断符合以下两点即满足:(1)存在典型的心肌梗死症状;(2)心电图改变;(3)心肌标志物改变。

1.3 治疗方法

采用抗凝、溶栓、稳定斑块治疗方案,服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肠溶片,皮下注射普通肝素,其中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泵注阿替普酶。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发展,防止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的发生。出院后指导患者继续服用氯吡格雷,1次/d,75 mg/次;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1次/d,100 mg/次;服用美托洛尔,2次/d,12.5 mg/次;服用阿托伐他汀钙片每晚1次,20 mg/次,以及硝酸酯类药物、ACEI类药物。血糖增高患者应用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

1.4 观察指标

(1)观察患者的临床诊断结果和治疗效果。(2)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心脏功能,包括心率、左室射血分数两项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临床诊断结果

15例患者经诊断后确诊为弥漫性巨大冠状动脉瘤样扩张,其中单纯右冠脉病变6例(40%),右冠脉、前降支病变4例(26.7%),右冠脉、前降支、回旋支病变5例(33.3%)。病变分型为:Ⅰ型7例(46.7%),Ⅱ型4例(26.7%),Ⅲ型4例(26.7%)。并发心肌梗死表现为急性ST段抬高12例(80%),包括下壁8例、前壁4例;非ST段抬高3例(20%)。

2.2 治疗效果

15例患者经治疗后均好转,无死亡患者,住院时间6~14天,平均住院时间(8.5±1.2)天。出院后随访6~12个月,无心肌梗死复发情况出现,心脏彩超复查较前无明显变化。

2.3 心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后患者的心率、左室射血分数指标明显改善,和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比较(±s)

表1 治疗前后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比较(±s)

时间 n  心率(次/min)  左室射血分数(%)治疗前 15 82.5±6.2 34.7±2.8治疗后 15 70.6±4.0 44.1±3.2 t 6.246 8.561 P<0.05  <0.05

3 讨 论

冠状动脉瘤样扩张患者心肌梗死发生率较高,分析认为原因包括以下几点:第一,患者血管内膜病变,导致血液流变学异常,从而加大了血栓形成的风险,引起心肌梗死;第二,在血管内膜受损的影响下,平滑肌细胞在冠脉扩张远、近端发生血管痉挛;第三,冠脉扩张本身导致血液供应障碍,从而引发心肌梗死。另外,周新华在研究中称,该疾病还容易导致患者左心室功能异常,造成功能紊乱、心功能衰竭等。就目前而言,冠脉造影检查是诊断冠状动脉瘤样扩张的金标准,通过检查能够了解瘤体的大小、数量、所处位置,根据造影剂的滞留情况可以判断出瘤体内的血流状况。如果结合血管超声检查,该疾病诊断准确率为100%。本次研究结果显示,15例患者单纯右冠脉病变6例(40%),右冠脉、前降支病变4例(26.7%),右冠脉、前降支、回旋支病变5例(33.3%);病变受累范围分型为:Ⅰ型7例(46.7%),Ⅱ型4例(26.7%),Ⅲ型4例(26.7%)。

由于该疾病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确诊后需要及时进行抗凝治疗,选用血管扩张药物来防止血管痉挛。患者心肌梗死发作后,溶栓方案能够改善心肌功能,起到保护心脏的作用。当然,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选用冠脉旁路移植术,同时结扎扩张血管的远端,能够防止动脉扩张破裂。本次研究结果显示,15例患者经治疗后均好转,无死亡病例发生,住院时间平均(8.5±1.2)天。出院后随访结果表明心肌梗死未复发,心脏彩超复查心功能未见明显变化。治疗后患者的心率为70.6次/min,左室射血分数为44.1%,均优于治疗前的82.5次/min、3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另外,在治疗过程中,首先要做好患者的心理干预,开展健康宣教,帮助患者增强治疗信心,提高治疗依从性。其次用药时关注患者的不良反应,静脉穿刺时观察是否发生渗血,记录大便颜色、性状等,积极防治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弥漫性巨大冠状动脉瘤样扩张并发心肌梗死病情严重,冠脉造影检查对于临床诊断具有重要作用。积极治疗能够降低病死率,改善心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 陈章炜,钱菊英.弥漫性巨大冠状动脉瘤样扩张并发心肌梗死[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3):270-271.

[2] 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心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06):379-380.

[3] 朱建中.白塞病并急性心肌梗死及冠状动脉瘤样扩张误诊原因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14,15(7):28-30.

本文编辑:苏日力嘎

R54;R81

B

ISSN.2095-6681.2015.29.076.02

猜你喜欢
弥漫性射血左室
陈朝金教授运用生脉散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射血分数保留性心衰(气阴两虚兼血瘀型)经验
超声心动图对不同主动脉瓣病变患者主动脉瓣置换前后左室功能变化评估价值研究
心脏超声配合BNP水平测定在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
CMYC、BCL2、BCL6蛋白表达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可溶性ST2与心脏重构的相关性
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应用高压氧与神经节苷脂联合治疗的效果研究
M型超声心动图中左室射血分数自动计算方法
血浆corin、NEP、BNP与心功能衰竭及左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
弥漫性甲状腺癌的超声诊断与分析
B型超声对中老年脂肪肝诊断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