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5-10-25 01:08孙艳秋吉林省辽源市中医院吉林辽源136200
关键词:高血压病脑出血病情

孙艳秋(吉林省辽源市中医院,吉林 辽源 136200)

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

孙艳秋
(吉林省辽源市中医院,吉林 辽源 136200)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10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外科手术治疗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 采用生活质量指数(Barthel)对生活质量进行评定,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干预前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对于提高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高血压性脑出血;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术后;生活质量

近年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饮食显著改善,但由于饮食结构的不合理,以及工作、学习压力的明显增加,使得高血压病的发病率较以往明显升高,高血压病的各种并发症也随之增加,高血压性脑出血即是一种高血压的常见危重并发症,是因血压升高而引起动脉硬化、形成微血管瘤,并导致小血管破裂而发生的脑实质内出血[1],具有起病急、进展快、病情重、致残率高、致死率高等特点[2]。高血压性脑出血多见于45周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男性多于女性,给人们的健康及生命带来极大的威胁,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此类患者多采用外科手术方法,可有效控制病情,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而在手术治疗的同时配合有效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0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46~72岁,平均年龄(54.2±3.7)岁,高血压病病程2~20年,平均病程(7.4±1.8)年。对照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48~70岁,平均年龄(55.0±3.5)岁,高血压病病程3年~19年,平均病程(7.5±2.0)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高血压病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入院后明确诊断,给予外科手术治疗,并配合吸氧、降低血压、营养支持、抗感染、纠正各种并发症等治疗。

1.3 护理干预

1.3.1 对照组在给予外科治疗的同时,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干预。

(1)一般护理,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安静的病房环境,湿度、光线适宜,减少探视,使患者有充足的休息时间;指导患者绝对卧床休息,适当垫高头部;完善各项理化检查。

(2)病情观察,患者入院后,应严密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包括意识、瞳孔、血压、心率、脉搏、呼吸和体温等,以及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呕吐物等,并详细记录,如出现病情突然恶化应立即告知医生处理。

(3)饮食护理,高血压性脑出血起病急,在发病后的24 h内应禁饮食,可给予静脉营养,24 h后观察患者的病情,如无明显不适可给予鼻饲饮食,但需注意胃液情况[3]。

(4)手术护理,术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手术过程中做好护理配合工作,注意严格无菌操作,注意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1.3.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具体措施如下。

(1)健康教育

护士应为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有关高血压病、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有关知识,如发病机制、发病愿意及诱发加重、治疗方法、手术方式及注意事项等,使其对疾病和治疗方案有一个完整的认识,了解术后的自我康复方法,促进病情的早期恢复;能够掌握各种注意事项,在平时的生活工作中能够避免危险因素,维持血压的稳定,预防疾病的再次发作。术后病情稳定后,应告知患者注意调整生活习惯,不可熬夜、过度劳累、情绪过激等,同时做一些适当的运动,有利于保持血压和病情的稳定[4]。

(2)心理护理

高血压性脑出血起病急,患者缺少足够的心理准备,且病情重,易留有后遗症,故而易导致患者出现一些不良心理,如疑虑、紧张、恐惧、消沉、焦虑、不安等[5]。因此针对意识清醒者,应做好心理护理工作,多与患者进行语言交流,言语柔和、语声亲切,表达出自己对患者的鼓励、关心和支持,使患者对医护人员充满信任感,坚定战胜疾病的信心;告知患者家属过给予患者以照顾和关爱,使其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被重视感,有利于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亦可请手术成功、病情恢复较佳的患者进行现身说法,对于帮助患者树立信心,保持心态平和,消除不良心理等均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1.4 生活质量评定方法

采用Barthel进行评定,总分为0~100分,评分越高,说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佳。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Barthe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Barthel评分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Barthel评分比较(±s)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P<0.05

组别 n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 30 64.21±5.84 78.25±7.83#*对照组 30 63.97±5.96 69.63±7.24#

3 结 语

高血压性脑出血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发病后需立即送医院接受治疗,外科手术是治疗的首选方法,可及时清除病灶,改善预后。而在积极治疗的同时,需要配合护士给予护理措施干预,尤其是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这对于促进患者病情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均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1] 王会敏,王 超.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3,30(2):67-70.

[2] 王 阳,姜阿青.3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综合护理[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9):152-153.

[3] 李春英.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措施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7C):157-158.

[4] 郝云丽.4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2013,34(13):2569-2570.

[5] 周文华.高血压合并脑出血的临床护理措施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5):196-197.

本文编辑:苏日力嘎

R473.6

B

ISSN.2095-6681.2015.29.159.02

孙艳秋(1974-),女,吉林省辽源市人,本科,副主任护师,研究方向:临床护理

猜你喜欢
高血压病脑出血病情
脑出血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相关性分析
陈金水教授辨证治疗老老年高血压病临床经验总结
HBV-ACLF患者血清miR-122和HMGB1水平及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急诊中西医结合治疗对高血压病眩晕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心电向量图诊断高血压病左心室异常的临床应用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