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巫山县中药材生产历史及现状分析

2015-10-25 09:41范俊安王清刚蔡世军
中国药业 2015年22期
关键词:巫山县巫山中药材

范俊安,王清刚,蔡世军

(1.重庆市巫山县委统战部,重庆404700;2.重庆市巫山县农业委员会,重庆404700)

重庆市巫山县中药材生产历史及现状分析

范俊安1,王清刚2,蔡世军1

(1.重庆市巫山县委统战部,重庆404700;2.重庆市巫山县农业委员会,重庆404700)

重庆市巫山县中药材资源丰富,生产历史悠久,特别是巫山“庙党”享有盛誉。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达55 000多亩,其中党参种植在10 000亩以上。该文通过深入各乡镇调查和历史考证,针对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巫山县中药材产业化发展的建议。

巫山县;中药材;生产;现状

巫山县位于重庆市东部,地处长江三峡腹心地带,垂直高差大,最高海拔2 680米、最低海拔175米,立体气候明显。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造就了巫山丰富的中草药资源和十分悠久的中药材生产历史。笔者通过深入乡镇调查,考证历史资料,对巫山县中药材生产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中药材产业化发展的建议。

1 中药材生产历史

巫山的得名即与医药有关[1],当地中药材生产历史悠久。清《光绪·巫山县志》卷十三《物产志》“药属”记载党参等中药材共50种[2],“货属”记载药材“以党参、黄连、杜仲、牛膝、当归、厚朴、升麻为大宗”[2];在“党参”项下记载“乡野多种之,以狮子头、菊花心者,为佳品”[2]。可见巫山中药材种植历史亦十分悠久。据考证,清道光年间,江西樟树镇人来巫经营药业渐多;清同治年间,中药店遍及巫山城乡,尤以大昌、大庙两镇及县城为主要集散地。民国前期,“江帮”(江西人)的大昌镇“济春玉”、大庙镇“义昌祥”两药号为巫山县首号,拥有资金(白银)数万两,经营药材200余种,控制南北药业市场,远销重庆、汉口、广州、香港等地。1949年,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300余亩,产党参、当归、黄连共1 000余担。新中国成立后,中药材生产得以快速发展,1966年,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6 200亩;1978年,巫山县被确定为四川省药材生产基地;1979年,种植面积达到10 000亩,全年收购药材20 000余担。1991年,《巫山县志》卷三“自然地理”第四章“自然资源”项下专门记载了巫山主要中药材名录,其中“家生”药材有黄连、党参等50种,“野生”药材有贝母、前胡、续断等192种[3];卷十四“土特产品”第二章专列“庙党”和“北岸连”项,记载“庙党属川党参,亦名单支党,产于大庙,故称。庙党皮细色白,结构紧密,肉厚味甘,嚼之无渣,其补中益气、生津润肺之效胜于川党,享有很高的声誉,畅销海内外”,并附有当年翻晒党参的照片[3]。巫山划归重庆市以来,中药材生产得到了很大发展,2002年,重庆市实施“十个农业产业化百万工程”,巫山县被列为“重庆市中药材产业化百万工程”重点基地县。2013年初,巫山党参、淫羊藿列入《重庆市医药产业振兴中长期规划(2012-2020)》“五园两带七基地”重点发展道地品种。重庆直辖以来,巫山县中药材种植发展情况见表1。

表1 重庆直辖以来巫山县中药材种植发展情况

2 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中药材资源情况

巫山县是渝东北门户,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是大巴山、巫山、七曜山山脉所在地,也是神农架延伸区,其植被、森林资源极其丰富,加上海拔高差大,立体气候特征非常明显,独特的土地、气候、光照、水资源等条件,孕育了非常丰富的中药材资源。根据多次调查情况和历史记载分析,巫山中药材资源在1 000种以上。1991年,《巫山县志》记载了巫山主要中药材名录,其中“家生”药材50种、“野生”药材192种[3]。《巫山县常用中草药》收载常用中草药共978种,并记载了其生境和所分布的乡镇[4]。1985年,巫山中药材公司开展了巫山中药资源普查工作,统计结果显示,巫山有药用植物251种、药用动物39种、矿物5种[5]。

2012年,巫山县作为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重庆(试点)中药资源普查的首批试点县,由重庆市中药研究院牵头,巫山县卫生局、科委、中医药学会等单位及有关乡镇参与,在全县开展了中药普查工作。根据《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重庆市普查重点品种图鉴手册》进行统计,巫山普查过程中发现非重点品种190余种、重点品种146种[6],包括野生灵芝(赤芝Ganoderma lucidum Leyss.ex Fr.Karst.)、野生天麻(Gastrodia elata Bl.)、党参(川党参Codonopsis tangshen Oliv),重楼[七叶一枝花,华重楼Paris polyphylla var.chinensis(Franchl)Hara.]、川贝母(太白贝母Fritillaria taipaiensis P.Y.Li)、独活(重齿毛当归Angelica pubescens f.biserrata Shan et Yuan)、当归[Angelica sinensis(Oliv.)Diels]、巫山淫羊藿(Epinedium wushanense T.S.Ying),石斛(金钗石斛Dendrobium nobile Lindl)、细辛[1.华细辛Asarum sieboldii Miq. 2.北细辛A.heterotropoidesvar.mandshuricum(Maxim.)Kitag]、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山银花(灰毡毛忍冬Lonicera macranthoides Hand.-Mazz.)、款冬花(Tussilago farfara L)、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川牛膝(Cyathula officinalis Kuan)、玄参(Scrophularia ningpoensis Hensl)、珠子参[Panax japonicus var.major(Burk.)C.Y.Wu et K,M.Feng]、白芨[Bletilla striata(Thunb.)Reichb.f.]、竹节参(Panaxjaponicus C.A.Mey.)、钩藤[华钩藤Uncaria sinensis(Oliv.)Havil]、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千里光(Senecio scandens Buch.-Ham)、木香(Aucklandia lappa Decne)等名贵中药材及珍稀中药材50余种,其中木香、党参、川牛膝、白术、款冬花等近30种已实现人工栽培。

2.2 中药材产业现状

近年来,巫山县十分重视中药材种植业发展,种植面积呈不断上升趋势。据调查,巫山县现有中药材种植品种30余种,常年种植面积总计在50 000亩以上。目前,种植面积较大的10余种中药材种植及乡镇分布情况见表2。随着种植面积扩大、产量增加,一些龙头企业开始在中药材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及提升产地初加工水平和中药材精深加工上下功夫,努力延长产业链,探索促进中药材产业化发展之路。如重庆神女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实施的“国家党参种植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号SFQ8-210)等一批项目已经启动,巫山“庙党”已获得国家地理标识商标。

表2 重庆市巫山县中药材主要品种种植现状

2.3 存在的问题

缺乏统一规划:全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的重点品种、基地布局、产业规模无统一规划,乡镇在种植业发展上盲目跟风中药材热点,如2002年左右的“青蒿热”、2010年左右的“金银花热”,很多乡镇大量发展,最终销路不畅,造成损失;重点扶持项目缺乏科学规划和论证,相关部门扶持项目、资金缺乏有效沟通协调,一些很值得支持的中药材项目得不到全力支持,同时又存在重复建设情况,未形成推动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合力。

中药材种植分散:巫山26个乡镇街道中19个有中药材种植,占73%,但种植面积在50亩以上的中药材种植大户仅30户,从事中药材基地建设的龙头企业仅8家,专业合作社仅20个。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发展的中药材共计12 000余亩,只占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的30%左右,且其中大部分专业合作社为十分松散的联合,故大部分中药材为农户分散种植、规模小、产业化水平低,抵抗风险能力弱。在药材销售上,绝大多数农户信息不灵,在中药材产新季节基本都是在家里等候外地药贩来收购或者是打电话请药贩上门来收购,“守株待兔”的农户市场开拓能力极薄弱,在市场博弈中处于绝对劣势,十分被动。

科技支撑不足:中药材种植、加工既要讲究传统方法、道地性,又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才能提高产量和保证质量。但农村种植技术力量薄弱,主要靠祖传方法开展中药材种植,对种子种苗培育、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缺乏规范化种植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中药材产地初加工停留在简单的分等、挑选、装箱等粗加工阶段,产量和品质的稳定性、均衡性受到影响,成本高、药材利用率低,经济效益差。

缺乏中药材精深加工:巫山县生产的党参、桔梗、黄柏、杜仲、厚朴、花椒、金槐、金银花、天麻、独活、白术、丹参、云木香、皱皮木瓜、巫山淫羊藿等品种,品质优良,但无中药材饮片加工、无中成药或中药提取物的生产加工企业,基本上是除泥晒干后以中药材原材料的方式直接通过中间商销往外地,缺乏精、深加工,附加值低、物流等经营成本高,不利于打造地方中药材道地品牌、发挥本地优质中药材的产业功能和品牌效应。

3 对策及建议

3.1 编制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

可组织专业人士或委托专业机构,按《国家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在开展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中完成巫山县中药资源普查的基础上,结合巫山县实际,因地制宜地制订《巫山县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根据巫山的山地特点,按气候、土壤、海拔等自然条件,结合产地药材分布、市场需求、老百姓传统种植习惯等因素,规划3~5个核心中药材品种、10个左右的骨干品种和1批可发展品种,划定最适宜中药材种植的保护发展核心区域、适宜中药材种植的鼓励发展区域和较为适宜需根据市场调节的弹性发展区域;对巫山中药农业(中药材种养殖)、中药工业(含中药饮片、中成药、食品保健品加工业)、中药贸易(含仓储物流、电子商务)等相关产业进行规划,根据巫山区位优势、立足未来发展,针对相关产业规模、产业结构、实现路径等进行顶层设计;根据已有产品和产业基础,着眼未来5~10年的发展需要,策划、储备一批重点项目,明确中药材种植、加工、产品开发等具体建设目标、开展可行性论证,增强规划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3.2 建立规范化中药材种植基地

中药材种植基地适度规模化是产业发展的基础:关键是要解决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和土地与农户、基地与农户的利益关系问题。目前有公司+农户、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多种模式,应鼓励创新,尊重农民和相关企业的首创精神,灵活运用形式,用改革的方法积极探索多方共赢的土地流转方式,促进中药材种植可持续的适度规模化。

规范化种植是确保中药材质量稳定、可控的关键;重点是在总结提炼传统种植方法的基础上,运用品种选育、测土施肥、地膜覆盖、病虫害绿色防治以及精准农业、设施农业等现代农业科技成果,大力实施《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通过示范带动,大力推广规范化种植技术,促进从种子种苗、栽种、田间管理、采收及产地初加工等全过程的规范化管理。

3.3 培育龙头企业,延伸中药材产业链

可在中药材种植重点乡镇鼓励发展种植大户、适度培育种植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中药材种植业;可引进和培育中药材加工龙头企业,促进产地初加工规范化、集约化发展,提高地产中药材质量保障水平和稳定性;可建设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的中药饮片厂、引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成药生产企业、培育利用地产中药材生产食品、保健品等高附加值产品等中药材精深加工企业,打通延伸中药材产业链的瓶颈;可培育中药材商贸物流产业。发现、引导药材中间商、地方致富能人参与中药材经营销售,培育中药材经纪人,利用现代信息化手段和“互联网+”,建设集初加工、包装、仓储、质量检验、信息服务、追溯管理、电子商务、现代物流配送于一体的中药材仓储物流中心,开展社会化服务;可探索中药材旅游业发展,长江三峡横贯巫山全境、神女峰驰名中外,巫山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巫文化、巴楚文化、神女文化交相辉映,“巫”繁体字即与巫医有关,将中药材的观赏价值、食用价值、保健功能、文化功能等与旅游业结合,对延伸产业链亦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3.4 强化科技投入,打造巫山品牌产品

应立足巫山县道地药材种植基础及质量优势,建设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推广使用优良品种。通过品种提纯、改良、优化,在适宜产区开展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的种子种苗繁育,从源头保证优质中药材生产。应加大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技术研究和推广的投入,建立3~5个道地中药材种植和产地加工标准化技术规范,发展2~3个独家品种、5个左右龙头品种、10个左右重点品种,坚持“你无我有,你有我优”的特色原则,打造“中国庙党之乡”“巫山淫羊藿”等巫山特色中药材品牌、建设“全国中药材生产大县”。应与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相结合,加强对本地区的七叶一枝花、头顶一颗珠、天麻等野生名贵中药材的产地保护和人工繁育研究,重点开发1~2个濒危稀缺中药材经济适用、品质优良的大规模繁育技术。应加强对中药特色饮片及深加工产品的开发,加大技术创新投入,运用好国家地理商标,建立中药材及其制品信息溯源系统,打造基于巫山特色中药材开发的系列产品品牌。

3.5 整合各方资源,形成产业发展合力

整合行政服务资源:中药材产业发展涉及农业、工业、商贸、食品药品监管等多种行政管理服务和执法监督,建立由县领导牵头负责、各相关职能部门组成的工作机构,建立定期研究协调工作机制,防止各自为政,形成合力,持之以恒地推进中药材产业发展。

整合财政资金项目资源: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整合农业综合开发、特色效益农业、扶贫开发、退耕还林、农村生态、农村能源及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等中央和地方相关支农、惠农资金和扶持民营经济发展资金,用于扶持中药材生产基地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种子种苗基地建设、龙头企业的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人才培训等。

整合社会资源:鼓励引导发展中药材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组织,引导产业链横向整合和垂直整合,提高生产组织化水平、开展产业内自我服务、合作共赢;引导社会资本向中药材产业集聚,鼓励金融服务向中药材生产和加工企业倾斜,鼓励和引导发展中药材生产保险,构建市场化的中药材生产风险分散和损失补偿机制;建立技术服务、信息咨询服务等社会中介组织,促进中药材产业链各环节的专业化发展。

[1]《巫山年鉴》编委会.巫山年鉴(2009)[M].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9:47.

[2][清]李友梁.光绪·巫山县志[M].重庆:巫山县志编纂委员会重印,1988:107,115.

[3]四川省巫山县志编纂委员会.巫山县志[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68,273-275,493-494.

[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巫山县委员会.巫山县常用中草药[M]. 1991:1-712.

[5]肖志航,乔正直.巫山中药资源普查和开发利用的探讨[J].中药通报,1986,11(12):14-16.

[6]重庆市中药研究院.巫山县中药资源普查调查报告[R].重庆,2012:29-58.

R282

A

1006-4931(2015)22-0014-04

范俊安(1967-),男,汉族,四川仁寿人,博士研究生,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中药质量控制及统一战线工作,(电话)023-57682731(电子信箱)fja01@163.com。

2015-05-13)

猜你喜欢
巫山县巫山中药材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中药材促农增收
河滩地建起中药材示范区
宋四清:种植中药材 托起致富梦
摔屁股蹲儿
巫山机场正式通航
春雨
看桃花忆旧游
我们念书
“第一届长江三峡李花节”在重庆巫山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