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违法者的纵容就是对守法者的不公。”

2015-10-26 06:42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5年5期
关键词:全国政协公益性食品

——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张志宽如是说。张志宽认为,强化监管即是要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假如执法者对违法行为姑息纵容,就会令法规失去威严,守法者感到不公和寒心的同时,更多、更大的问题就会出现。只有强力净化首都食品药品安全环境,百姓的生命健康才能有保障。

▲插画/张珍珍

◆“‘让医疗服务回归公益性’是最具误导性的口号。”

——全国政协委员刘玉村如是说。刘玉村认为,政府强调医疗的公益性,是强调医疗不可以全面市场化、不可以牟取暴利,要有体制机制制约;百姓爱听“公益”二字,是误将公益性与免费医疗挂了钩,因此期望值过高;而医院对公益性的认识则大都局限在医疗行为中的公益性活动等。在模糊理念的引导下,目前医疗体系中出现任何问题,人们都可以轻松地用一句“医院必须回归公益性”而概括之,这样的舆论环境非常不利于医改的继续深化,也冲击了全社会长期共同努力下的耐心。

◆“关于转基因食品是否存在危害,在没有确切证据之前,必须‘宁可信其有’。”

——全国政协委员张嘉极如是说。张嘉极认为,食品不同于药品,其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对于转基因食品的推广,在没有完全确定其是否有害的“存疑”状态下,必须严格禁止,不能等发现其有毒有害时再亡羊补牢,那时就真的为时晚矣。

◆“我国医疗科技‘创新’成果只是纸上谈兵。”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律失常诊治中心主任张澍如是说。张澍认为,无论是科研单位还是医疗企业,花巨资开发出来的自主专利产品,往往并不符合临床实际需求,普遍不能造福患者,更没有市场价值。这些无法应用于临床的专利成果,只是纸上谈兵,最终让研发资金打了水漂。

◆“食品质量和安全很难说哪个更重要,两者是密不可分的。”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总顾问陈君石如是说。陈君石认为,强调“食以安为先”,很可能造成过于关注食品的安全,而忽视了食品的质量。虽然在科学的角度上讲,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是两个领域的问题,但是从国家、企业、消费者的层面上说,质量和安全是不可分割的,没有质量的安全是不存在的。

◆“一味地追求高精确度的食品检测设备及检测结果,只会浪费更多的社会资源。”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国家HACCP中心副所长,副研究员罗祎如是说。罗祎认为,现在有些检测食品成分的仪器设备精确度高,生怕食品中有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存在,但实际上报告评估显示,在人有限的生命中,那一点儿含量根本不会影响到人的身体健康。把食品安全的监控重点引入到如此低的仲裁量上,只会浪费社会资源,耗费监管精力。

猜你喜欢
全国政协公益性食品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山西确定20家省级公益性农产品市场
做好公益性报道让温暖在城市流淌
食品造假必严惩
一家医院的“公益性报告”
九三学社9件提案入选全国政协重点提案
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3月3日开幕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
戴夫:我更愿意把公益性做到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