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存清代《太师诚意伯刘文成公集》版本考订

2015-10-26 16:54王玉洁温州大学人文学院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5年5期
关键词:刘基

王玉洁温州大学人文学院



现存清代《太师诚意伯刘文成公集》版本考订

王玉洁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

摘要:《太师诚意伯刘文成公集》作为刘基文集全集类编本,在记载其文学艺术,传播其优秀思想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简述其在明代发源与传播的基础上,重点考订了清雍正八年本、乾隆十一年本、光绪元年版本的源流。可见现存清代《太师诚意伯刘文成公集》的版本直接源自清康熙本,而康熙本又是从明代嘉靖本、隆庆本变化而来。该集在民国的继续刊行再次说明刘基的优秀思想、文学艺术影响久远。

关键词:刘基《太师诚意伯刘文成公集》清代版本

刘基(1311—1375),字伯温,谥号文成,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文成县)人。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刘伯温为官清廉,刚直不阿,被授“诚意伯”。文学上颇具才情,《明史》称其:“基博通经史,于书无不窥,尤精象纬之学。西蜀赵天泽论江左人物,首称基,以为诸葛孔明俦也。”①2505“所为文章,气昌而奇,与宋濂并为一代之宗。”①2508著有《郁离子》《覆瓿集》《写情集》等等。

刘基著述丰富,后人将其文集收集整理成为专集。吕立汉先生在《刘基文集版本源流考述》一文中将其文集分为两大系统:单行本(含丛书所收)和全集本。全集又可分为合集本和类编本。所谓“合集”,是指将原有单行诸集汇总合刻,它们在总集中相对独立,皆保留原有之书名。所谓“类编”,是指汇刻时打乱原有单行诸集,按文体分类编排。②《太师诚意伯刘文成公集》就是类编本,该集的编排有利于读者对刘基作品条分缕析地理解把握。

此《太师诚意伯刘文成公集》,于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刊定,由樊献科、于德昌编次刊刻,即人们所云嘉靖三十五年本。此刻本十八卷,是刘基诗文总集的第一个类编本,差不多成为后世类编本之祖,遗憾的是未收录刘基的《春秋明经》。此后谢廷杰、陈烈于隆庆六年(1572)在重刻嘉靖三十五年刻本的基础上重刻完成《太师诚意伯文集刘文成公集》二十卷本,即隆庆本。此刊本增入《礼部会议》《春秋明经》及“五人封诰”,故后世的重刻本皆据其重刻。明代崇祯十年(1637)括苍朱葵,据隆庆本在金陵刊刻《刘文成公集》二十卷,即崇祯本。

清代以降,《刘文成公集》二十卷本不断得以刊行,流布很广,主要有: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刘元奇重刻本(简称康熙本),雍正八年(1730)万里续刊本(简称雍正本),乾隆十一年(1746)高居宁刻印本,清光绪元年(1875)浙江书局刊本,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重刊本等。本文在此仅就所见温州藏《太师诚意伯刘文成公集》清代刻本作一考订,求教于方家。

一、清康熙四十六年刘元奇重刊本

康熙刻本是由刘基裔孙刘元奇刊梓,虽不存世,但依据清雍正八年刻本《重镌诚意伯刘文成先生公集》,可知曾有此本。雍正本收录有康熙本整理参校人员名册,③云康熙本由“督学使者南阳直上彭使抟鉴定,裔孙孤屿元奇重梓”;雍正本的卷一至卷十、卷十九至卷二十卷卷端皆署“裔孙孤屿元奇重梓”,而且乾隆本、光绪本的卷一至卷十、卷十九至卷二十,卷首均刻作“裔孙孤屿元奇重梓”。再者,清雍正八年刻本中万里《补刻明太师诚意伯刘文成公集序》云:“集重锓于公裔之居瓯江者,简新矣。然尚有恨者:自十一卷至十八卷俱缺如。”④因而,可以断定康熙年有《太师诚意伯刘文成公集》二十卷本,只是未见到存世版本而已。

二、清雍正八年刻本

此刻本每半页十行二十三字,上下单栏,左右双栏,有界格。白口,单(黑)鱼尾。框高19.50厘米,宽14.00厘米。版心上镌“诚意伯文集”,中刻卷次(如“卷之一”),下刻页码(如“一”)。卷端署“太师诚意伯刘文成公集卷之一,裔孙孤屿元奇重梓”。“玄”缺末笔,避康熙帝讳(如卷一第十八页、第二十五页)。温州市图书馆藏本,四眼线装,钤朱文印“温州市图书馆藏”,16册。第1册卷首有残损。

此刻本在《太师诚意伯刘文成公集》二十卷之前另刻一卷,依次刻有清雍正八年万里《补刻明太师诚意伯刘文成公集序》、《诚意伯刘文成公集序》、刘基文集的原单行本序跋类文字(《写情集序》《郁离子序》《翊运录序》《覆瓶集序》《犁眉公集序》),以及此前总集诸序(《重锓诚意伯刘文成公集序》、《重编诚意伯文集序》《重刻诚意伯刘文成公集后序》《重刻诚意伯刘公文集序原序》),并刻有雍正年续订的整理参校人员名单,即《雍正庚戌岁续订<刘文成先生文集>》,由此可知该雍正本是钦升吏部文选司主事、前芝田县令、新阳万里鉴定,⑤即新阳万里等人主持重刻。上述文字之后,还有:《重编太师诚意伯刘文成先生文集目录》,《凡例》,《太师诚意伯刘文成公像》,《诚意伯刘公赞》,《重镌诚意伯刘文成先生文集》部分刻有康熙本续订的整理参校人员名单,《刻诚意伯文集引》,《引言》,《诚意伯刘公行状》,《祭诚意伯文》,《子琏考功监丞敕》,《江西参政诰》,《御祭江西参政文》,《故参政刘公墓碑铭》,《故参政刘公哀辞并序》,《故参政诚意伯刘公神道碑铭》等。

《太师诚意伯刘文成公集》二十卷内容大体较完整,仅卷二十第三十四页后脱落若干页。此集卷一至卷十、卷十九至卷二十的卷端署“裔孙孤屿元奇重梓”,而十一至十八卷卷端却署“芝田令新阳后学万里续梓,裔孙标男宗编”,因此,此刻本源自康熙本。从内容看,此刻本是万里等人依康熙本重刻一至十卷、十九至二十卷,十一至十八卷据“瓯江钞本”补锓而成。⑥另据万里序文,此刻本是雍正庚戌岁(即雍正八年)续订,万里等人参编。所以将其断为清雍正八年刻本应该没有问题。

三、清雍正八年刻乾隆十一年印本

《太师诚意伯刘文成公集》二十卷,首一卷,在雍正之后刊刻印行不断。此乾隆年间印本,每半页十行二十三字,上下单栏,左右双栏,有界格。白口,单(黑)鱼尾。框高19.50厘米,宽13.90厘米。版心所刻与雍正八年刻本同。温州市图书馆藏本,四眼线装,8册。此藏本有脱文,如卷四脱第四十一、四十二页,即脱《宋景濂学士集序》;卷十脱第二十四页;卷十五脱第八页。

首一卷的序文有脱损,根据藏本残页,依稀可知为《刻诚意伯文集引》、“引言”等,其后有“凡例”“目录”“像赞”,以及该集子原有的单行本、总集诸序等。《太师诚意伯刘文成公集》正文卷卷端署“太师诚意伯刘文成公集卷之一,裔孙孤屿元奇重梓”。卷一至卷二十卷端所署与雍正八年本同。

笔者通过对清光绪元年(1875)刻本《太师诚意伯刘文成公集》的考察发现,卷首收录有乾隆十一年(1746)高居宁《刘文成公文集后序》一文,高氏云:“前邑令万公访之耆宿,知瓯江有钞本,借录而补锓之,遂成全璧。然集虽全,而板仍留于南田,分派刘宗家,后又转寄他姓,终不为南田嫡派有也。癸亥岁,刘生不吝厚赀,始赎归南田,以昭世守。”“癸亥岁”即乾隆八年(1743),据此知此本是刘氏宗族依据雍正旧版重印,再据高氏作序时间,知其为乾隆十一年印成。故此刻本是乾隆十一年据雍正八年版重印。

四、清光绪元年刻本

《太师诚意伯刘文成公集》二十卷,首一卷。现存多部光绪年重刻本,有卷帙完好者,有残损者。笔者在温州市图书馆调查目验的光绪元年刻本不下于三部,今简介如下:

卷帙保存较完好的刻本《太师诚意伯刘文成公集》二十卷,每半页十行二十三字,上下单栏,左右双栏,有界格。白口,单(黑)鱼尾。框高19.30厘米,宽14.00厘米。卷端署“太师诚意伯刘文成公集卷之一,裔孙孤屿元奇重梓”。卷一至卷二十的卷端所署与雍正八年本同。版心所刻与雍正八年刻本同。“玄”“弘”皆避讳。

温州市图书馆藏本,14册,四眼线装,佚名批校、句读。藏本书衣破损,书名页自右至左署“明国师刘伯温撰/诚意伯集/东嘉马元熙题”。牌记页载“光绪元年岁次丙子八月重修”,因此,此本是光绪元年(1875)重刻本。⑦刻本的编排顺序与之前的雍正本、乾隆印本一致,仅首一卷所辑序跋文的编次或因印制、或因藏家整修而略有差别,此本牌记后有“万序”,“高序”,原单行本、总集的诸序,目录,像赞,“引”,“引言”,“凡例”,“行状”等。

温州市图书馆还藏有一部保存完好的光绪本(即12册本),《太师诚意伯刘文成公集》二十卷,首一卷。此刻本卷首一卷与正文卷一合为一册,书名页为黄纸,牌记页紫色纸,其内容编次与上述光绪元年刻本(14册本)完全相同,即每半页十行二十三字,上下单栏,左右双栏,有界格。白口,单(黑)鱼尾。框高19.40厘米,宽14.20厘米。

另外,温州市图书馆藏有经藏家改订的10册本,《太师诚意伯刘文成公集》二十卷,首一卷。此藏本的编排体例与上述藏本(14册)类同,只是将“万序”装订在全书的最后。此本首页牌记脱落。

《太师诚意伯刘文成公集》光绪元年刻本,温州大学也有藏,每半页十行二十三字,上下单栏,左右双栏,有界格。白口,单(黑)鱼尾。卷端所署、版心所刻与雍正八年刻本同。从字体笔画、内容编次、版框断痕等比对,此刻本与雍正本、乾隆印本、温州市藏光绪元年本一致,只是版框略有倾斜,字迹漫漶,很可能是清后期重刻本,故暂列于光绪元年刻本一类。此藏本首册不存(即缺首一卷),卷八第一页至十七页重复装订。

笔者经过对所见雍正本、乾隆印本、光绪元年本的比较,发现三者总体一致,但也略异。卷一至卷十、卷十九至卷二十的卷端均署“太师诚意伯刘文成公集卷之一,裔孙孤屿元奇重梓”,即依据康熙本为底本;十一至十八卷卷端皆署“芝田令新阳后学万里续梓,裔孙标男宗编”,则是雍正年间万里借录“瓯江钞本”补修而成。所以,雍正本是后世所依据的最完整内容的底本,乾隆本和光绪本当是重刻本。如果要追寻它们的源头,则现存清代的这几种刻本都是由嘉靖本、隆庆本变化而来。

而且,若单独去考察笔者所见的这三种本子,它们没有一种是最完整的,或多或少有脱文,如雍正本《刘文成公集》卷二十的第三十五页A面以下,乾隆本《太师诚意伯刘文成公集》卷二十的第三十三页以下,光绪元年本(14册本)《太师诚意伯刘文成公集》卷二十的第三十四页以下皆脱落。

关于“首一卷”的编次,三种本子略微不同:雍正本卷首载“万序”,次原有单行本、总集诸序,次雍正本续订的整理参校人员,次“目录”,次“凡例”,次“像赞”,次康熙本续订的整理参校人员,次“集引”,次“引言”,次“行状”等;乾隆本“凡例”页前皆残脱,次“目录”,“像赞”等,次原有单行本、总集诸序等;光绪元年本(14册本),编排顺序是,牌记后有“万序”,“高序”,原有单行本、总集诸序,“目录”,“像赞”,“引”,“引言”,“凡例”,“行状”等。

《太师诚意伯刘文成公集》二十卷传至民国年间,有四部丛刊本《诚意伯文集》二十卷本,张元济主持刊行。另有万有文库本。可见,刘伯温的优秀思想、文学艺术影响久远。

注释

①(清)张廷玉,等.《明史》卷一百二十八[M].北京:中华书局,2000.

②吕立汉.刘基文集版本源流考述[J].文学遗产,2000(2): 86-92.

③首一卷《重镌诚意伯刘文成先生文集》的卷端署:“督学使者南阳直上彭使抟鉴定;裔孙孤屿元奇重梓;校订:后学东嘉纫莪张策、乐成青令杨森秀、东嘉艾园谷城、东嘉荪友朱廷荃、芝田玙友张国璠、乐城虞肇翁蕃禘;参阅:裔孙芝田尚雅、天鹏、成谟、成勋、哲臣.”

④(清)万里.补刻明太师诚意伯刘文成公集序[Z].太师诚意伯刘文成公集,雍正八年刻本.

⑤《雍正庚戌岁续订<刘文成先生文集>》卷端署:升吏部文选司主事前芝田县令新阳万里鉴定;校订:后学新阳禾嘉万钟、古燕素村李芳华、石门搢思胡宗衮、皖桐庭筠左文槐、槜李韩城范浦、武林大振顾之麟、乐嘉符章陈王绶、乐成雪涵薛英、东嘉华岩林必锦、东嘉象辉吴文炜、芝田宁远厉长康、章安以夏王梦桂、东嘉坤元赵之载、东嘉西园张振落、东嘉戴山王时偕、东嘉正木杨启正、东嘉锄云王魁选、东嘉钝庵方宗鲁、乐成茅斋黄天成、东嘉上苏林文鲸;参阅:裔孙东嘉家珍、朝宝、一霦、霈、殿飏、浩、章安、颙、向霖、恩荣,芝田天鹏、成霖、绍勋、元恺;东嘉裔孙秋槎宗同男鹏抟、鹤翥编辑;督刊:裔孙尚煜.

⑥清万里的《补刻明太师诚意伯刘文成公集序》有:“瓯江有藏庋钞本,甚珍之.今年春以公事赴瓯,借而录之.”

⑦吕立汉《刘基文集版本源流考述》一文所云光绪元年“浙江书局”刻本,然语焉不详,笔者不明此光绪元年本为何无浙江书局的刊记字样.(文学遗产,2000(2):98)

猜你喜欢
刘基
刘基隐居考述
缔造明朝的传奇军师
刘基研究之反思
军旅生涯铸军骨,画笔风格显性情——访油画家刘基
刘基作画释君忧
躁人之死皮皮猪卡通
刘基的隐与显
刘基的识人之智与自知之明
弘扬刘基廉政文化的思考
存同求异 实事疾妄:张宏敏《刘基思想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