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伦理研究

2015-10-26 22:34王友华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5年11期
关键词:贝内特奥斯丁傲慢与偏见

王友华

苏州市职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伦理研究

王友华

苏州市职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简·奥斯丁在她的经典之作《傲慢与偏见》中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如贝奈特夫人、夏洛特小姐、简、伊丽莎白、莉迪亚和宾利小姐等等,向读者展现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上流社会和乡村中产阶级的女性生活状况。本文拟结合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以及文化传统研究《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伦理。

女性伦理 简·奥斯丁 《傲慢与偏见》

一、概述

简·奥斯丁生活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英国乡村,陶醉在乡村生活的恬静与安逸之中,不谙世事,从她创作出的作品来看,与当时英国社会上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似乎毫不相关。她创作了一系列以上流社会和乡村绅士之间的婚恋为题材的文学作品,主要包括《爱玛》、《劝导》、《理智与情感》、《曼斯菲尔德庄园》和《傲慢与偏见》等等,她的一系列以婚恋为主题的作品所描写的场景大部分都是绅士淑女们的舞会、聚会等日常社交活动,在琐碎的日常生活中向读者展示当时社会的风土人情和历史风貌。简·奥斯丁的小说既没有狄更斯政治上的犀利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精神,也没有大仲马式的波澜壮阔和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大多是描写平淡的日常生活和绅士淑女们琐碎的社交场景,向人们展示那个时代婚恋方面的价值观。她的小说中的男女主人公往往徘徊在爱情与物质之间,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婚姻变成一个市场,结婚就是交易,意味着资产的重组以及政治、经济、社会地位等各个方面的综合考量。本文拟结合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种环境研究《傲慢与偏见》中的各个女性形象上所折射出的女性伦理。

二、《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伦理

简·奥斯丁作为一位机智诙谐、睿智敏感的女性作家,主要的生活圈子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英国乡村,以女性特有的敏锐的洞察力和细腻、温婉的笔触将当时社会的女性伦理惟妙惟肖地雕刻进她笔下神态各异的女性形象中,融入其作品中各种女性点点滴滴的日常生活中。简·奥斯丁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刻画了一组惟妙惟肖的呼之欲出的女性形象,体现了女性伦理的方方面面。《傲慢与偏见》以聒噪、愚蠢、极端物质化的贝内特夫人谋划将几个女儿嫁进有钱的人家,设计钓金龟婿为主线,向读者打开了一副乡村中产阶级家庭生活画卷。贝内特夫妇日渐年迈,问题是他们只有几个女儿,没有儿子,按照当时的财产继承法和财产拥有法,在贝内特先生过世后,他们的房子、土地和一切财产将由表亲柯林斯先生合法继承,他的女儿们将面临流落街头的悲惨命运。

在政治上,遭受等级制度和男权制度双重压迫的英国女性生活状况极为悲惨,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经过女权主义者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和矢志不渝的抗争,已婚妇女获得拥有她自己的个人财产的权利是在1880年之后,到1919年才部分地获得了选举权。在经济上,因为英国社会一直是男权社会,只有男人能够合法地拥有并且继承财产,进而主宰一切,操控一切。由于没有拥有和继承财产的权利,女性结婚前的生活只好依靠父亲和兄弟,结婚后的生活依靠丈夫和儿子,“女性生存的基本条件就是男性赡养她们,而她们侍奉男性。”[1]女性由于在经济上没有自主权,在自己的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上也没有自主权。在社会生活中,女性完全是男性的附庸,是点缀,是装饰品,丝毫没有自己的权利。在文化生活上,女性不能享受和男性同等的受教育权利,女性作家如简·奥斯丁本人往往是偷偷地写作的,她们往往有一个男性的笔名,如乔治·艾略特。女性作者偷偷地进行创作的行为一旦被发现往往会受到指责,她们创作出的作品很难进入公众的视线,简·奥斯丁本人也是在死后才得到认可。“甚至到19世纪初,她要有一间自己的房间也办不到,更不必说要一间安静、隔音的房间了,除非她的父母异常富有,或者身份非常高贵。她的零用钱仰仗她父亲的善意,仅够她穿衣,她甚至无法拥有济慈、丁尼生或卡莱尔等穷苦男人均可获得的安慰,例如:徒步旅行;漫游法国;离家独居”。[1]鉴于这种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方面面受到压迫的悲惨的生活状况,女性在知识与思想方面无法与受过良好教育的男性相配。

在《傲慢与偏见》中,贝内特夫人年轻时凭借美貌吸引贝内特先生与她结婚,但是她仅仅是个花瓶:凭她的知识、智力和思想水平,她无法与丈夫贝奈特先生在精神上进行沟通和交流。在小说中,她被刻画成典型的聒噪、物质化、愚蠢的女性,第一句话开宗明义地点出凡是有钱的单身汉肯定会想娶一位漂亮的老婆似乎就是出自这位愚蠢的贝内特太太之口。小说开始时,当她得知邻近地区将会有富有的上流社会单身汉来度假时,她开始绞尽脑汁、殚精竭虑地想让她的已到婚假年龄但是还仍然待字闺中、无人问津的大女儿简以及二女儿伊丽莎白抓住时机进入社交圈。“她是个智力贫乏、孤陋寡闻、喜怒无常的女人”。[2]在小说中,她以将女儿们好好地嫁出去作为人生最高目标,费尽心机去钓金龟婚。在小说中,贝内特夫人给人的印象是聒噪、喋喋不休、不成体统、喜怒无常,她的丈夫丝毫不掩饰对她的冷漠和鄙视讥讽,言语中透露出刻薄的冷嘲热讽。由于自身的智力、知识和思想水平极其有限,她对女儿们则是疏于管教,确切地说,在她有限的智力、知识和思想水平范围内,她不知道如何按照当时社会的女性伦理标准管教自己的女儿。贝内特太太体现的是男权社会和等级社会双重压迫下导致的女性的愚昧和无知,由于女性没有和男性平等地接受教育的权利,也没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方面的锻炼,贝内特太太即使年轻时貌美如花,随着时光的流逝,年迈的贝内特太太在岁月的冲洗上只剩下愚蠢、聒噪、喋喋不休和恬不知耻。

到了19世纪初,随着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女权主义者坚持不懈的顽强抗争,女性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环境逐步得到改善,一部分女性变得多才多艺,女性的智力、思想和精神方面的全面发展逐步得到重视。“一个女人不能出类拔萃,就不能真正算是多才多艺。一个女人必须精通音乐、唱歌、绘画、舞蹈以及现代语言,才当得起这个称号。除了这一切之外,她还应该有点真才实学,多读些书,增长聪明才智”。[2]由此可见,女性的知识、智力和思想方面的全面发展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社会对女性的要求有所提高,不仅要具备外表美,同时还要具备知识、智力和思想,花瓶式的女性逐步被才色兼备的新型知识女性所取代。在《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丁塑造了伊丽莎白这个美貌和才华兼备的新型女性形象,健康、聪慧、有主见、有胆识、有气魄正是以伊丽莎白为代表的这种新型女性的性格特征。伊丽莎白对传统势力的坚决反抗反映出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追求独立的生活,这代表的是先进的女性伦理道德。达西和伊丽莎白之间的爱情和婚姻可谓是一波三折、荡气回肠,虽然达西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英俊潇洒的外表,当伊丽莎白误信别人对达西的诽谤时,毅然决然地决定拒绝达西的求婚,维护家族的尊严和自己的自尊心,可见,在伊丽莎白看来,物质并非理想的爱情和婚姻的唯一条件。在《傲慢与偏见》中,作者浓墨重彩地描写伊丽莎白,通过她来表达先进爱情与婚姻观:当时流行的物质化的婚姻观是错误的、愚蠢的,完美的婚姻既要有物质,也要有爱情,物质和爱情是幸福婚姻的保障,二者缺一不可。“奥斯丁主张精神与物质并重的、灵魂与肉体完美结合的并建立在爱情基础上的婚姻,从而使小说具有抑恶扬善效果,让读者在阅读文本时感悟人生哲理”。[3]随着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当她得知达西对她的确有真爱时,她便不顾专横跋扈、气焰嚣张、目中无人的凯瑟琳夫人的极力阻挠,最终与达西有情人终成眷属,成为英国文学史上神仙眷侣的典范,使得《傲慢与偏见》超越时空至今仍高居英语文学畅销书的榜首,教导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影响着他们的婚恋观。

《傲慢与偏见》中的其他几位女性也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出简·奥斯丁时代的女性伦理。小说中,莉迪亚未成年便在别人的诱骗之下与人私奔,她的行为所代表的是缺乏理智、不能控制自己欲望的轻佻、放荡、草率的女性形象,毋庸置疑,这种行为是有违女性伦理道德的,不能被家庭和社会接受,是作者极力痛斥的对象。此外,阴险、恶毒的宾尼小姐在小说中耍阴谋诡计试图使用拙劣的手段和卑鄙的伎俩挑拨离间,阻止达西和伊丽莎白真心相爱,并且她矫揉造作,装模作样,千方百计地吸引达西的注意力,欲攀高枝,想成为彭伯利庄园的主人,作者对其恶毒的行为进行了淋漓尽致的讽刺。小说中的另外一位女性德布尔小姐虽然出现的次数不多,人物形象不够饱满,但是她毫无生机、体弱多病、郁郁寡欢,如同行尸走肉,她的形象所承载的正是旧的女性伦理道德的牺牲品,折射出男权社会和等级社会联合起来对女性的残酷的压迫。德布尔小姐虽然出身豪门贵族,从小养尊处优,但是她没有自我,没有做出任何选择的权利,是凯瑟琳夫人的附属品,形同罗辛斯庄园的摆设,一切听从秉承旧伦理道德的凯瑟琳夫人的摆布和安排。她苍白、瘦弱的外表与健康、敏锐、有主见的伊丽莎白形成鲜明对比,体现出作者在女性伦理方面明显的进步道德倾向:新型的女性应该注重知识、智力和思想,有独立的自我和追求,反抗腐朽落后的传统习俗。奥斯丁这种先进的女性伦理道德观在她的其它作品如《爱玛》、《理智与情感》和《劝导》等等中都有体现。

三、结语

作为以为睿智、敏感的女性作家,简·奥斯丁在她的经典名作《傲慢与偏见》中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贝内特夫人聒噪、愚蠢、喋喋不休,凯瑟琳夫人傲慢无礼、目空一切、蛮横跋扈,莉迪亚放荡、轻佻、鲁莽、草率,宾利小姐阴险、无耻,德布尔小姐无疑是旧的女性伦理的牺牲品,瘦弱、苍白,任凭凯瑟琳夫人的摆布,伊丽莎白睿智、机敏、健康,不屈不挠地同代表腐朽黑暗的资产阶级旧道德的凯瑟琳夫人作斗争,充分体现了简·奥斯丁在女性伦理方面的进步倾向。

[1](英)弗吉尼亚·任尔夫.论小说与小说家[A]//任尔夫文集[C].瞿世镜,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110,111-112.

[2](英)简·奥斯丁.傲慢与偏见[M].孙致礼,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9:8,43-44.

[3]李维屏.英国小说人物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144.

猜你喜欢
贝内特奥斯丁傲慢与偏见
贝内特称不参加新议会选举
冰上舞蹈搭档
简·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教会读者什么
简·奥斯丁:别样的“文化研究”
简·奥斯丁:似朋友,似陌生人
可怜又可悲的女人
An Analysis of Mr. Bennet in Pride and Prejudice
雷默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述评——纪念贝内特·雷默
一个诺贝尔奖梦想的破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