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资本”的难点在于新国资体系的构建

2015-10-26 22:48贺斌
中国新闻周刊 2015年36期
关键词:淡马锡国有资产新闻周刊

贺斌

文宗瑜。(资料图)

目前,财政部管辖20多家中央金融企业,在新一轮国企改革文件出台之时,金融国企改革亦是箭在弦上。

对于《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国有资产管理将从“管企业”到“管资本”转变,财政部财科所公共资产研究中心主任文宗瑜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专访时认为,改革的难点应该是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的构建,特别是新的国有资产管理及国有资本运营机制的构建。

“应该构建三个层次的国有资产管理及国有资本运营机制。” 文宗瑜说。

“国资管理、运营体系应有三个层次”

中国新闻周刊:过去,中国在国有资产管理方面存在哪些问题?

文宗瑜:国有企业本身存在的问题就是国有资产的问题。我们从“管人管事管资产”转到“管资本”为主,实际上就是解决国有企业该如何管的问题。过去那种政企不分的管理方式,国资监管部门“管人管事管资产”的管理体制,让企业失去活力。

这么多年以来,各级政府给了国有企业那么大的支持,还是管不好。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应该是体现在能充分参与到市场竞争上,而不是靠天吃饭,靠政府吃饭。

可是中国的国有企业,这么多年还是靠天吃饭:经济形势好就赚钱,经济形势不好就亏钱,而且亏得很严重,这在任何国家都是不可能的,有的国有企业甚至成为了经济下行的拖累因素。而且,国有企业多是大企业,更多的应该是体现在国际市场竞争,然而到目前为止,国有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并没有充分体现出来,说明过去“管人管事管资产”模式没有把国有企业搞好,应该转变到“管资本”为主。

中国新闻周刊:在你看来,“管资本”的难点在哪儿?

文宗瑜:我认为,“管资本”的难点应该是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的构建,特别是新的国有资产管理及国有资本运营机制的构建。

我认为,应该构建三个层次的国有资产管理及国有资本运营机制。一是国有资产管理的行政层次,就是国有资产管理机构不再是“管人管事管资产”,更多的是“管资本”;二是国有资本产权层次,组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和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依托市场从事国有资本的专业运营;三是国有企业的经营层次,要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实现国有资本有进有退。

连接这三个层次之间的纽带就是国有资本。国有资产管理、行政管理对整个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应以“管资本”为主这个导向,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对国有资产管理应实现国有资产有进有退,如何把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和国有资本运营体系构建起来。

而在这样一个构建过程中,难点是第一个层次,即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如何转变职能,因为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已经习惯“管人管事管资产”,转到“管资本”上需要一个过程。要放权让利、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因此这个层面的改革很难。

改革的重点是第三个层次,即国有企业如何加快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非公资本,实现产权多元化。

而改革的突破口是第二个层次,即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如何设立。

“两类公司不会超过二十家”

中国新闻周刊:据了解,将由财政部来负责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的设立,具体该如何操作?

文宗瑜: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本质上还是大国企,但承担的是国有资本投资、运营的功能。由于两类公司功能不同,我认为可以以新设方式组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以重组方式组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

新设就是指各级政府通过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的出资设立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比如在中央政府层面,未来3?5年可以通过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300亿?1000亿,设立2?3家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在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设立后,中央政府还可以分次把一些产业属性不强、国有相对控股与参股公司的国有股权直接划转给国有资本运营公司。

重组则是指依托现有条件成熟的国有企业集团,通过资产重组和少量国有资本增量注入而组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在设立上要重视产业属性及产业升级导向,尤其中央政府层面的企业不仅分布在国民经济的若干大产业,而且往往都处于各产业的上端或上游。

当然,通过新设方式组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重组方式组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是相对而言的,不具有绝对性。

中国新闻周刊:未来这两类公司在整个中央企业中的比例和规模如何,是否会根据不同的行业来组建?

文宗瑜:我认为,不可能将所有中央企业都重组。我估计,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最多不会超过20家。而且我觉得也不可能按行业分,可能会跨行业,甚至可能会跨几个行业。

中国新闻周刊:新组建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其原有业务怎么办?

文宗瑜:原来的业务可能就要剥离到其他公司,我们讲的是重组、改组,不是直接改造。

“淡马锡模式并非万能”

中国新闻周刊:目前,在山东省等一些地方开展了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试点,你认为,改革的试点将会是自上而下,还是地方试点先行?

文宗瑜:中国国有资产管理机制是分级管理,各地政府可以根据各地情况具体推进,没有必要等中央先改。

《指导意见》里也没有这个说法。上海、广东、山东等符合条件的省市都可以走在前面。现在山东的试点才刚开始,还没有正式公布组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投资公司的方案,框架还没有搭起来,只有一个大致思路,改革成效如何还得看后续发展。

中国新闻周刊:有人认为,“管资本”为主的模式,主要是借鉴了新加坡的“淡马锡模式”,你怎么看?

文宗瑜:从国有资产总量来说,新加坡的国有资产全部加起来不到12亿,中国的国有资产就有几十万亿元,因此,“淡马锡模式”只能仅供参考,而且只是在第二个层面进行参考。

也就是说,在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的组建和运营上可以学习淡马锡经验,而在中国整个国有资产管理体系的构建、国有资本运营体系的构建,以及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等问题上,都不可能照搬淡马锡模式,搬不过来。

而且,“淡马锡模式”也不是万能的。中国国有资产数字太大,中央和地方不一样,东部和西部不一样,没有必要迷信淡马锡模式。

猜你喜欢
淡马锡国有资产新闻周刊
旅行的没落
浅谈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
全国人大常委会出台“五年规划”加强国有资产监督
今天的会就开到这吧
你为什么要学会拒绝
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方法和措施
构建我国新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的思考
美《新闻周刊》回归纸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