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静 用脚步丈量高峰

2015-10-27 08:58撰文Han供图王静飞雪静静
中国新时代 2015年1期
关键词:王静尔巴登顶

撰文>>>Han 供图>>>王静(飞雪静静)

王静 用脚步丈量高峰

撰文>>>Han供图>>>王静(飞雪静静)

被誉为“高山雪莲”的女登山家王静,曾登顶过数十座雪山,包括9次登顶8000米以上的雪山和3次登顶珠峰。然而,闹出轩然大波的“直升机登顶珠峰”事件让王静站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上,流言满天飞,但王静不为所动,依然按部就班地完成她的攀登计划。“事实摆在那里永远都是事实,虚假的东西,怎么可能有生命力?清者自清,无需澄清。”

“人生就像攀登一座高山,能否达成目标,重要的不是你现在的位置,而是你选择向哪个方向移动。”

——王静《静静的山》

“登山家马洛里说,‘因为山在那里’;我说:‘山不过来,我就过去’。我的内心有一种动力在牵引着我,指引我不断攀登,找寻一种更为积极主动的人生态度。”王静说自己也不明白为什么一直走在登山的路上,“只是听从了心的召唤”。

没有更高的山峰了,王静第三次到达了世界最高峰——海拔8844米的珠穆朗玛峰顶峰。

看着正在落下去的夕阳,她开始担心下山怎么办?路绳用尽后,她和3个夏尔巴向导在珠峰最危险的区域徒手攀登到了顶峰,极度疲劳和缺氧的状态天黑下山非常危险,90%的山难都发生在下山途中。王静缓慢展开了携带的国旗,请夏尔巴向导帮忙拍摄视频,视频上的时间显示:201 4年5月23日1 8时30分,这一次登顶创造了登山史上最晚的登顶记录,黑夜下撤也意味着不可控的生命危险。

被誉为“高山雪莲”的女登山家王静,曾登顶过数十座雪山,包括9次8000米以上的雪山,此次是她第三次从珠峰南坡登顶,也是她挑战“地球九极”中的倒数第二项。何谓“地球九极”,就是世界七大洲最高峰和南北两个极点,另外她还加上了两座有争议的山峰(澳洲的科修斯科山和欧洲的勃朗峰),她把整个探险计划称为“9+2”。

下山当天晚上,王静从加德满都兴致勃勃前往北美洲最高峰——6193米的麦金利山,准备攀登“地球九极”探险计划的最后一站,她投入地筹备着最后一站阿拉斯加麦金利的攀登任务中,却万万想不到很多不实的谣传和误导新闻已经铺天盖地。

流言满天飞,但王静已经在去往麦金利的途中,依然按部就班地完成她的攀登计划。她说,“事实摆在那里永远都是事实,虚假的东西怎么可能有生命力?清者自清、无需澄清。”2014年6月13日,王静和朋友们一起完成了“9+2”的最后一站——勃朗峰,她发了一条微博:“站在顶峰内心很平静,也很温暖”。这位娇小的中国女性,创造了人类新纪录,成为了全世界在最短时间完成“地球九极”探险计划的登山家——以前最快的世界纪录196天是由一个名叫Richard Parks的男性创造保持,但王静只用了1 43天;同时她也用129天打破了人类“地球三极”(南北两极和珠峰)的世界纪录。

“通过登山,我也领悟到珠峰的高度终究可以丈量,而生命所能创造的高度永远超乎想象。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有很多种,只要努力‘攀登’,步步超越自己,人人都能达到自己的人生之巅。”王静说。

在王静看来,攀登就是她的生命本能。“设定目标就应该通过努力去完成,没做到之前,我的态度就是可以试一下,不试你怎么可能有机会成功呢?”

打起背包说走就走

2007年春节前夕,就是抱着试试看的想法,王静加入了攀登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的登山队,这也是她第一次接触到真正的雪山。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到达乞力马扎罗之前,王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菜鸟”,她有限的登山经历是北京的香山,别人爬完全程需要45分钟,她的时间则是一个多小时。

乞力马扎罗有“赤道雪峰”的称号,这里有冰火两重天的气温——有时山下的气温高达55℃,峰顶的气温又常在零下30℃。当王静首次面对这座雪峰时,甚至对高山反应都没有清醒的认识,只是凭着一股好奇心开始了登顶。走了大约两个小时,剧烈的头疼伴随着严重的头晕向她袭来,恶心、身体疲惫得睁不开眼睛,每一步都似乎超越了自身的极限,王静这才领教了高山反应的威慑力。

尽管吃尽了高反的苦头,她依然紧跟在向导身后,全力以赴在雪山上行进,竟然出人意料地在队伍里第一个登顶,还把队友撇下了半个小时的路程。

这次挑战似乎一下子激发了王静心底的渴望,当她第一个下到营地时,一看到来迎接的中国国家登山队队长王勇峰,就脱口说道:“我要跟你去登珠峰……”王勇峰笑着对气喘吁吁的王静说:“8844?开玩笑吧?你呀,登山得慢慢来!”那时在很多人看来,“菜鸟”级的王静放出豪言要登珠峰,无异于痴人说梦。

事实上,痛并快乐着的攀登唤醒了一直在王静体内沉睡的一种力量,从此她多了一项爱好——登山探险。2007 年9月,她勇敢地进入喜马拉雅的领地——与珠峰直线距离不过30公里的卓奥友峰。这座海拔8201米的世界第六高峰,吹响了王静进军海拔8000米以上山峰的号角。这一次攀登她遇到了雪崩、12级风,但她没有被吓倒。2010年5月22日,王静终于圆了登珠峰的梦——从尼泊尔珠峰南坡登顶,站在了8844米的世界之巅。

而后她又先后攀登了西夏邦马峰(8012米)、马纳斯鲁峰(8156米)、洛子峰(8516米)、马卡鲁峰(8463

登山是一项挑战极限的运动,受身体状况、天气、技能、心理承受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充满了风险。米)、布洛阿特峰(8051米)等,加上2013年5月实现中国人首登努子峰(7861米-无氧登顶)和珠峰南坡一周内连续登顶,以及2014年5月的珠峰南坡登顶,在短短7年时间里,她完成了9次登顶8000米级高峰的攀登记录。

一些登山者用好几年甚至半生的时间考虑要不要登某座山,似乎王静的每一次登山都是打起背包说走就走。外表看似柔弱的她却生性干脆利索,果断也给她带来了好运气,使她有勇气从一个四川资阳小山村走出来,一步步成为上市公司、户外品牌“探路者”的联合创始人。

不确定中找确定

闹出轩然大波的“直升机登顶珠峰”事件起源于王静在去年登顶珠峰后一个决定。并在短短三个月的时间就做好了“地球九极”的探险规划。王静计划在196天内完成“地球九极”的极限探险。

2014年1月15日,行动力超强的王静已经到达了南极极点,开始了她马拉松式的攀登旅程。她只能说非常简单的英语,但整个行程并没带随身助理和翻译,一个人穿梭在雪峰之间,她很享受这个自我完善、自我超越的过程。之后的几个月里,除了艰难的攀登,她不停地奔波在转机、转车、挪营地、倒时差的旅途中,用她自己的话来说,这次登山对她来说不是最难,反倒是随时调整计划改变行程带来了更大难度,因为这涉及到用英语与对方沟通。开始还有倒时差的概念,到后来连倒时差的概念都没有了。这几个月都在协调各种事物变化,每天都是在不确定中找确定。

今年攀登珠峰的最大挑战也在于此。之前,王静已经完成了前面的项目,只剩下珠峰和麦金利两站。正在她开始最终冲刺的阶段,珠峰历史上最大的山难发生了。

4月18日,一群夏尔巴向导在为今年登山季铺设绳索和软梯时遭遇雪崩,至少16名夏尔巴人遇难身亡,雪崩地点位于海拔5800米左右的孔布冰川一带,是珠峰南坡登顶的必经之路。事故发生后,没有人修路不能通过巨大的冰裂缝,让登顶成为一件几乎不可能的事情。当地夏尔巴向导开始与政府谈判,帮助遇难者的家属们获得应有的补偿。条件未达成,个别队伍的夏尔巴向导开始罢工并威胁其他队伍的夏尔巴人不许继续工作,开始有几个小队伍撤离,之后导致其他登山队的夏尔巴人也集体罢工,使得登山队伍被迫陆续撤退,包括王静长期合作的罗塞尔商业登山队。

王静第一时间想到了回中国境内的北坡攀登,但相关部门以安全为由拒绝了她的登山申请。王静只好和其他罗塞尔登山队的队员一样下撤到了加德满都,当时已经是4月27日了,但她知道尼泊尔政府在4月24日官方网站,明文公布鼓励所有的登山者和探险队伍继续攀登。

五月是一年之中登珠峰的最佳窗口期,时间一天天流逝,还是不甘心停下来的她决定再努力一次。她通过尼泊尔的一个朋友找到当地的一家规模不大的旅游探险公司,这家公司找了5位有丰富攀登经验但从来没有与王静合作过的夏尔巴向导和2位厨师,短短3天两次与夏尔巴向导的沟通见面会后,组成了新的攀登队伍。5月5日,满怀豪情的王静带着新队伍再次出发了。

一定要活着回去

有人说:“选择登山,就选择了魅力与死神同在。”也有人形容:“登山者像一群不管不顾的疯子。”登山是一项挑战极限的运动,受身体状况、天气、攀登技能、心理承受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登山的过程充满了不确定性,每一座8000米的雪山都有死亡率的统计,有的人登顶成功并返回了自己的家,有的人被冰雪收留,在这里走完了最后的行程。去年王静获奖的记录短片,记录努子峰和珠峰连登的《云端有路》里的生死震撼镜头就打动了无数人。

2007年9月,登顶卓奥友峰后下撤的途中,王静遇到了对登山者而言巨大的灾难——雪崩,当时天气越来越不好,风也越来越猛,王静和协作次仁旦达正精疲力竭地吊在几乎垂直的雪璧上,只看见一条巨大的白色“雪龙”带着海啸般的巨响从上面的C2营地呼啸着直泻而下,其中还裹挟着二号营地上的一顶帐篷,王静本能地贴紧雪壁,死死抓紧绳索,崩塌的雪擦过她的后背疾掠而过。

刚刚幸运地逃过一劫,她立刻发现手里的绳结点过紧,这意味她无法借助8字环下降器继续下降!王静急得用尽全力也还是拉不动绳子,甚至用牙齿咬住令绳子松动,结果唾液在低温下把嘴都冻住了,登顶后体能已经透支到极限,王静知道再不下撤等待她的就是死亡。

恐惧、绝望之中她只好放弃8字环,在没有阻力和保护的情况下自行下坠,一不小心就会撞在绝壁上粉身碎骨,王静胆战心惊地任凭身体不受控制地飞速坠落,直到坠落到下一个绳结点 坠落中她看到了被雪崩打下山的高山向导的身影,庆幸的是,他们都活着。逃离生死的他们紧紧拥抱在一起。

这是王静登山以来遇到的最惊心动魄的一次危险,她在后来的日记里写道:

“风雪越来越大,刚刚从雪崩恐怖气氛中脱离出来,我们越来越紧张。体能几乎耗尽,在大风中行走,感觉自己一会儿轻如羽毛——随时会被狂风卷走;一会儿又像块石头——沉得抬不动腿 天彻底暗了下来,周围什么也看不见了,只能听见这鬼哭狼嚎的风声,打在脸上的冰雪刺骨的冷,无情的黑夜让人绝望,人在大自然面前是多么渺小啊 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我一定要活着回去。”

放弃比坚持更需要勇气

探过路的人都知道,路由心生。当你无路可走时,坚持,靠的是胆量,靠的是信念。攀登,就是每天在不确定中做决定,在坚持与放弃中做选择,“其实放弃比坚持更需要勇气和智慧”。在她在攀登布洛阿特时,前三次因为各种原因都放弃了登顶,第四次才成功登顶,而那一季攀登雪山中13日登顶,2人遇难,这些科学的攀登都为她积累了很多经验。

回忆起2014年5月10日选择乘坐直升飞机从5364米大本营进入6450米的C2营地的决定,6540米作为这次攀登的大本营,这里空气更加稀薄,给所有人带来一个更大的挑战,王静并不在意这些,她只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预设的目标。

5月7日,王静带着的队伍来到南坡5364米的珠峰大本营,下一个艰巨任务是无氧攀登至7400米C3营地,而中间势必要越过南坡最危险的地段——孔布冰川。位于海拔5300米到6100米之间的孔布冰川是一段活的冰川,受地势和气温影响,孔布冰川每天都在下移,上百米厚的冰层在这里断裂、坍塌,很多冰缝大得只能借助铝梯搭桥才能顺利通过。

登山者不仅要随时提防着可能突然开启的冰缝,而且高悬在冰川两侧、厚达几十米的浮冰随便掉下一块就足以在岩壁上制造一场惨烈的雪崩,孔布冰川因此也成为珠峰攀登史上夺走最多生命的“恐怖”冰川,4月18日的那场损失巨大的山难就发生在海拔大约5800米处通往孔布冰川的路途上。冰崩事故后,不少夏尔巴人开始“罢工”,且因冰崩遭到破坏的攀登路径并未修复。

根据以往的经验,登顶珠峰的最佳窗口期在5月中旬到下旬。王静知道,6450米以上还有更大的难度在等着她。山难事件导致修路中断,意味着C2之后的路段都需要重新修路甚至是无路线攀登。再一次核实孔布冰川无法通过后,王静和团队决定乘直升飞机进入C2营地。同行的夏尔巴向导和厨师们很感激王静这样做,他们谁都不愿意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重返同胞遇难的地点。即便是他们自己去孔布冰川修路,区区5个夏尔巴人也根本不可能完成以往上百人的几十天工作;如果强行通过生死难料。王静团队最终选择了绕过孔布冰川,这个举措却成为了日后风波的引爆点。

“登山是非常科学、计划周密的一件事情,为了保证整支队伍的安全,这次不得已选择搭乘直升机从5364米的大本营飞到6450米的C2不够完美,但对于一个已经多次通过这段线路的我来说,我知道自己完全有能力通过它,因此并不遗憾。”王静如是说。

王静很喜欢引用电影《跨越鸿沟》里的旁白表达她的登山心情:“探险并不在于谁第一个横渡了某片海域,或是第一个登顶了某座山峰。探险在于内心的成长,在于突破自己的极限,到达那些你本来到不了的地方,然后再回到生活中来,让生活变得更有意义。”

王静与队友们

“攀登,就是每天在不确定中做决定,在坚持与放弃中做选择,其实放弃比坚持更需要勇气和智慧。”

猜你喜欢
王静尔巴登顶
尼泊尔向导26次登顶珠峰
The Management Methods And Thinking Of Personnel Files
夏尔巴族源与迁徙历史再探
登顶
The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Oil Painting Art
登顶乞力马扎罗
吴燕 福建女子登顶珠峰第一人
夏尔巴人研究综述
Income Inequalit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Let it Go随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