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缀“不”在晋城方言中的作用

2015-10-27 03:37王亚男
参花(上) 2015年10期
关键词:晋语晋城词缀

◎王亚男

在古代汉语以及现代普通话中,“不”字多作为否定副词,其语法功能用在动词与形容词前作状语,起限制和修饰的作用。而“不”字单用作否定回答,用于句尾表示疑问则很少出现。

晋城方言中,“不”字作为词缀应用广泛,以前缀、中缀形式分布于晋城方言中,构成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各种词汇。本文选取大量晋城方言中的例子,通过比较和分析得到词缀“不”在晋城方言中的作用,并展现“不”字在晋城方言中丰富多彩的变化,以及其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一、晋城方言中前缀“不”

晋城方言属于晋语区,晋语在语音方面的特点是发音时含有入声,在词汇方面的显著特点是表音词缀普遍存在。如前缀“不”在晋语东南区、北区、中区使用频率较高,没有词汇意义,只表示读音,有时表示语法意义。前缀“不”通过和其他词语组合构成名词、动词和形容词。

(一)名词

名词是实词的基本类型之一,表示事物和时地名称。在晋城方言中,“不”字构成名词数量较少,主要包括两个字词语:

不箩:表示用木条或者其他材料编织的没有边沿的筐子。

例:赶快把面粉晾到不箩里,不要闷坏喽。

不篮:表示用木条或者其他材料编织的有边沿的筐子。

例:白菜在不篮里头放着呢。

不涕:表示鼻涕。

例:感冒了,我一直留不涕。

不穗:表示麦穗,麦子的果实。

例:麦长出不穗儿了没有?

不浪:表示棒子

例:你拿根不浪干甚呢。

上述含“不”方言词汇中,多表示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或物,如表示饮食、工具、材料等,千奇百怪,丰富多彩。这些方言词语融入在人们的生活之中,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动词

动词一般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消失等。不同动词依据一定的规则可以分为不同种类。晋方言中,“不”字构成动词的数量比名词丰富,可分成两类:普通类动词和特殊类动词。

1.普通类动词

普通类动词多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等,晋城方言中“不”作为语素组成普通类动词起两类作用:第一类,“不”具有否定意义,充当副词角色,起修饰、限制作用。第二类,“不”作为语助词,没有词汇意义。

“不”字做副词:

不行(行在晋城方言中读阴平):表示不作兴,不流行。例:最近几年已经不行吃穿了。在普通话中“不行”表示能力不够、结果不理想或者拒绝等意思。例:对于讲课,我真的不行。

不沾:表示能力不行,不擅长。例:这个题一看就很难,我不沾。在普通话中“不沾”表示跟某物不发生关系,不接触到某物。例:我不沾毒品。

不敢:表示但愿别,千万不要,常常和“可”连用,组成“可不敢”。例:你可不敢在我爸面前说漏嘴。普通话中“不敢”表示做事缺乏勇气等。例:我不敢蹦极。

不支事:表示不管用,无济于事。例:靠吃药一点都不支事,你的病不是吃药就能治好的。

第二类作语助词,没有词汇意义。

不挑即挑,表示人或者动物来回发疯扭动。例:她在床上一直不挑。

不溅即溅,表示液体从器皿中溅出来。例:洗脚的时候不要把水不溅出来。

不咂即咂,表示快频率咀嚼发出声音。例:吃饭的时候不要不咂嘴 。

不眨即眨,表示眨眼睛。例:眼睛进东西了,不眨不眨就好了。

“不”字这一用法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没有出现,在许多大型字典中如《现代汉语词典》《新华字典》《新华词典》《辞源》《康熙字典》等都没有收纳这一义项。在晋城方言中保留并明确阐释了这一用法。

2.特殊类动词(分音词)

分音词即汉语方言中利用反切注音方式构词形成的一类词语。一般将一个音节分成两个音节来读,通常把音节的声母和韵母分开,在声母后插入一个弱化韵母,同时在韵母前插入边音等声母,形成一个具有双音节的词语,如“圪拉”相当于刮,“你把碗圪拉净”即“你把碗刮净”。此处“刮”分成两个音节来读,“刮”字中的声母和韵母分开,声母后面插入一个弱化韵母,韵母前面插入边音“L”形成了“圪拉”。

晋城方言中,由“不”字构成的分音词如下:

不烂(拌)即搅拌。例:你把凉菜不烂一下。

不来(摆)即摆动、摇晃。例:不要一直不来你的腿。

不拉(扒)即扒动,手脚用力使物体移动。例:这个小孩正在不拉土呢。

不楞(蒙)即覆盖。例:下雨了,把车不楞上。

通过例子得出分音词的前后两个音节只有表音作用,与意义无关。晋城方言中,分音词第一个音节与原词双声,第二个音节与原词叠韵,后一个音节是以边音[l]为声母,所以又叫做“嵌[l]词”这在整个汉语方言中并不多见,是晋语独有的特点。

(三)形容词

形容词主要表示事物的性质、状态、特征等,前缀“不”字所构成的形容词在晋城方言中也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不赖:表示不错,挺好。例:你这厨艺真不赖。

不歪:表示很好、很不错,可以和不赖互换。例:你这厨艺真不歪。

不含糊:表示有能耐、能行,一般用于赞美语境。例:你是个要强的人,你女儿也不含糊。

不成滩气:表示不上进、没出息。例:你天天趴在电脑上,太不成滩气了。

这些词语有褒有贬,充分反映出人们心理状态,生动贴切,具有很强的口语色彩,广受喜爱,使用频率很高。

二、词缀“不”在晋方言中的作用

(一)构词功能

1.词缀“不”只表示读音,没有实际词汇意义。如:“不烂”“不拉”。

2.其他用法,如:“好不自在”“好不快活”,在晋城方言和普通话中都得到广泛运用,但此处“不”字的用法比较特殊,不表示否定意义,类似于语助词的用法。产生原因为“不”字词义的不断虚化脱落。例如,“不时,时也。”但不同之处在于此处“不”字不能省略,人们一般不说“好自在”“好快活”。同时又类似于词缀,但是不同之处在于“不”字省略后词语的意义完全没有发生变化。

(二)表义功能

1.晋城方言中“黑不溜秋”“红不拉几”“黑不隆冬”“灰不溜秋”等词中,“不”字是一个衬字,类似于助词的语法功能,能使词语读起来更生动形象,或补充主要字体表达意义所漏掉的含义,使主要字体表意更深,有利于形象化和口语化,也让每个词语增添了活力,具有动态美。

2.由两个字、三个字或四个字组成的“不”字短语,独树一帜、屹立于瀚海之中,其口语色彩鲜明,如“不烂”“不挑”“疯不真儿”“白不叉叉”表达意义生动形象,非常贴切,真实贴切地体现人们的生活,普通话中的任何词语都无法取代。

三、结语

晋城方言,以其独特的语言系统屹立于语言之林,其中“不”字作为词缀融合在晋方言中,以其构成的名词、动词、形容词贯穿了晋城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其灵活的构词功能,以及丰富的表意功能,使词汇的情感色彩更加生动,表意更深,更具活力,口语化更加明显,真实、贴切。

[1]陈庆延.晋语核心词汇研究[J].语文研究,2001(03).

[2]常莎.晋城方言初探[D].苏州:苏州大学,2008.

[3]王兵旭.“不”字的语助词义项不应丢失[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01).

[4]李润.“不”字本义辨[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03).

[5]乔全生.晋语附加式构词的形态特征[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03).

[6]侯燕玲.山西陵川县西河底话词汇与普通话词汇意义差异[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1).

[7]傅朝阳.方言小词典[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7.

[8]陈庆延.晋语核心词汇研究[J].语文研究,2001(03).

猜你喜欢
晋语晋城词缀
从网络语“X精”看“精”的类词缀化
晋城:安排部署 统防统治
辽宁朝阳“安晋城”略考
释西夏语词缀wji2
马不停蹄找到你
试析否定词缀在汉维语中的不同表现
类词缀与词缀的共性特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