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饭局

2015-10-28 02:41许陈静
领导文萃 2015年20期
关键词:陈立夫柳亚子鸿门宴

许陈静

关于历史上的饭局,中国人会首先想到鸿门宴。它实在太有名——公元前206年,运气很好的刘邦先攻入关中,占领秦朝首都咸阳。运气不太好的项羽遭遇秦军主力,缠斗太久,晚来一步。按照“先入关中者王”的约定,刘邦是赢家。项羽不服,他的谋士范增便琢磨了一个办法,在项羽的驻地鸿门组了个饭局,主宾当然是刘邦,主菜嘛,不好意思,是项庄舞剑。这个饭局刘邦硬着头皮去了,但他的主要表现不是饭量而是口才,一番情真意切的话,讲得有勇无谋的项羽犹豫不决。结果项庄的剑是舞起来了,上级的意图却迟迟不明。加上精明的张良、豪爽的樊哙一搅局,刘邦趁乱提出上厕所,一去不返。在这顿饭局的前后,历史轻轻拐了个弯。

还有一个饭局,比鸿门宴更鸿门宴,那就是“两桃杀三士”。春秋时期的齐景公有3位武将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功高势大,令齐景公多少觉得不自在。他的谋臣晏子便张罗了一个饭局,也不吃别的,就摘了宫里刚刚熟透的两个桃子,让大家论功吃桃。这下热闹了,三人互表功劳。表着表着,三人都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有功绩、有胸襟,干脆纷纷拔剑自杀了。论成本,论结果,这场饭局的效率远在鸿门宴之上。只不过,它对历史的走向,影响不大。

从鸿门宴往后,那些在历史关头上,改变了出席者命运,也改变了国家命运的饭局,并不太多。

在中国现代史上,有一场大饭局决定了此后中国的政治走向,那就是重庆谈判。

1945年8月,抗战胜利之后,美国和苏联都希望中国能够实现和平,斯大林连发3次电报,催促毛泽东去重庆谈判。蒋介石也一连数次发电,摆出各种诚邀姿态。明知蒋介石这是在做局,到底去不去?党内争论了一番。最终,毛泽东拍板决定:去!对世界来说,焦点已经放在重庆,不去便要担责;对中共来说,去了,可以争取宣示主张、实现和平的机会。若想破局,只能入局。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一行人飞抵重庆。这里气氛跟延安截然不同,高楼华服,觥筹交错,宴会刚完是酒会,酒会刚散是茶会,蒋介石用他自己熟悉的华丽做派,安排了无数个饭局。用民盟领导人张澜的话说,这就是一个“现实的鸿门宴”。其目的,是要让共产党拱手交出部队,沦为所谓的“在野党”,服从国民党一党专制。甚至,不达目的还有可能扣下共产党人。

如何破局?共产党需要一种反客为主、以弱胜强的策略。毛泽东对蒋介石最忠诚的死党陈立夫的登门宴,就是一种高明的示弱手法。

9月20日,毛泽东在秘书王炳南的陪同下,登门拜访陈立夫。陈立夫听到通报,吓了一大跳,他万万没想到毛泽东会来,—点准备也没有。怎么办?先吃吧,边吃边聊总好点。他让仆人火速送来点心。毛泽东知道陈立夫留过洋,先问他是不是认同国共第一次合作的事情。他告诉陈立夫,那是一段蜜月时期,自己在国民党内担任的官职可大了。陈立夫赶紧说,那时自己还在美国读书,没有机会看到这段美好的日子。

毛泽东又说起随后的国民党围剿。“所谓‘石头过刀,茅草过火,厉害得很啦!我毛泽东被追得东奔西跑,好不难堪哟!”毛泽东知道陈立夫亲身参与了这件事,也知道陈立夫一直为此得意洋洋。他的用意就是要告诉陈立夫,国民党一直是不仁不义的刽子手角色。陈立夫赶紧说道:“这都是过去的误会,大家都抗日胜利啦,往前看。”

见陈立夫有些紧张,毛泽东转了下语气,跟陈立夫开了一个玩笑:“我们上山打游击,那是你们逼出来的,最后把我们逼成梁山好汉啦!就像孙悟空大闹天宫,玉皇大帝封他为弼马温,孙悟空自己不服气,想成为齐天大圣。你们连弼马温也不愿意给我们,我们只好扛枪了!”听到“弼马温”3个字,大家都笑了起来。陈立夫赶紧回答:“以前是有我们做得不对的地方。”

这次主动登门,收效奇佳。陈立夫觉得毛泽东是个风趣而谦虚的人,于是向蒋介石一五一十地汇报了谈话内容,还忙不迭地拍马屁:“毛泽东还是很知道身份的,将您比作玉皇大帝,他们是弼马温啦!”蒋介石一听,十分高兴,腾腾杀气有所消解。

身在局中,最难的是何时出去。毛泽东知道国民党特别重视10月10日这个武昌起义的纪念日,就决定选这一天撤出重庆。

10月8日早上,毛泽东突然宣布准备回延安,蒋介石对此非常震惊。他一面让张治中安排送别宴,一面召集亲信幕僚开会,讨论是否要像拘禁张学良那样拘禁毛泽东。但是,幕僚的意见不统一。陈立夫、戴季陶等人似乎认为毛泽东及共产党不堪一击,无需多此一举。蒋介石的贴身秘书陈布雷却主张采取措施,他说,从一首《沁园春·雪》,可以看出此人的霸气与王气,不能放虎归山。

在这段时间的日记里,蒋介石多次流露想杀毛泽东的心情,可是国际形势对他如此有利,局面又控制得如此牢固,采取此种行动似乎又有些多余。蒋介石纠结一番,最后决定相信自己的实力。

10月9日,蒋介石对毛泽东进行最后的挽留与答谢,这是一次真刀真枪的碰面。虽然迄今为止尚无官方记载公布,但是可以想见,大家喝的茶和吃的点心,跟过去40多天里毛泽东在重庆吃过的,也没有多少区别。在这场神秘的会面中,蒋介石最想搞清楚的是——毛泽东是不是自己的真正对手?据第二天毛泽东跟苏联驻华大使彼得罗夫的谈话档案记载,毛泽东知道这种危险的存在,面对蒋介石,他有着几分故意显露的着急,更有着几分不易察觉的冷静。最终,蒋介石生气地离开了。他不知道是在困惑毛泽东,还是困惑自己。不过,毛泽东毫不困惑。他回延安后对身边的人说,蒋介石看起来凶得很,其实怕事得很,自己拿不定主意。

此前一天,在重庆的军委大礼堂,张治中代表国民党举办盛大的宴会,欢送毛泽东回延安。重庆党、军、政及新闻、文化、艺术各界的名流悉数到场。不到晚上6点半,整个会场早已人声鼎沸。张治中拿着稿子,动情地向大家宣告,国共谈判取得了重大进展,谈判的成功已经有了70%的希望,而且剩下的30%也在逐渐地努力中接近。他向大家传播的信息是:国民党终于控制了局面。

可是,毛泽东的发言来了,他高举酒杯,绵里藏针,用湖南口音感谢各界同志的共同努力,呼吁实现国共合作:“在东西方法西斯被打倒以后,世界是光明的世界,中国是光明的中国。中国今天只有一条路,就是和,和为贵,其他一切打算都是错的。”显然,毛泽东是要告诉所有人,共产党人是来追求民主、和平的,是抱着最大的诚意来参加此次谈判的。

接着,毛泽东话锋一转,端着酒杯向著名诗人柳亚子致谢。原来,毛泽东到重庆后,柳亚子慕名向他索诗,他将自己1936年填写的《沁园春·雪》相赠,并附信说,这是“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所填的一首词,“录呈审正”。柳亚子看到《沁园春·雪》后,惊叹不已:“得其初到陕北看大雪沁园春一阕,展读之馀,叹为中国有词以来第一作手,虽苏、辛犹未能抗耳,况馀子乎!”以柳亚子的鼎鼎大名,如此推崇一首词,当即让《沁园春·雪》轰动全城,重庆人人皆道:原来共产党领袖的气质和文采如此出众,根本不是国民党说的那样嘛!因此,这一杯酒,敬的是柳亚子,激动的却是文化界、民主党派、中间人士的心。这也是共产党能够从“现代鸿门宴”中全身而退的关键之举——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朋友,争取最广大的民主党派和中间人士。

1945年10月11日,毛泽东离开了重庆,此后的一切便是我们所熟知的历史。不知道蒋介石后来在台湾慈湖,会不会时常想起那场“现代鸿门宴”。他本以为自己是设局的猎人,没想到毛泽东技高一筹。(摘自《环球人物》)

猜你喜欢
陈立夫柳亚子鸿门宴
柳亚子书法
老照片修复师:寻回褪色的记忆
第四届“柳亚子杯”全国诗歌大赛启事
柳亚子故居
柳亚子:面责蒋介石
鸿门宴(二)
鸿门宴(一)
《鸿门宴》中一个几十年来一直被译错的句子
陈立夫流亡美国卖皮蛋
“鸿门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