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孕栓预防产后出血90例临床观察

2015-10-28 10:41范慧丽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33期
关键词:卡孕栓舌下宫素

范慧丽

(山西省长治市长治县人民医院妇产科,山西 长治 047100)

卡孕栓预防产后出血90例临床观察

范慧丽

(山西省长治市长治县人民医院妇产科,山西 长治 047100)

目的 分析卡孕栓预防产后出血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从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本院收治120例自然分娩产妇,随机分为缩宫素组(60例)与卡孕栓组(60例),对比两组产后出血量、第三产程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卡孕栓组产后2 h、24 h出血量以及第三产生时间明显低于缩宫素组(P<0.05)。卡孕栓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67%,缩宫素组为11.67%,缩宫素组明显高于卡孕栓组(P<0.05)。结论 卡孕栓能明显减少产后出血量,缩短第三产程,效果明显,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卡孕栓;缩宫素;产后出血;预防效果

在产科中,产后出血是较为常见并发症,也是导致孕产妇死亡主要原因,在分娩总数中,产后出血发生率为2%~3%[1-2]。子宫收缩乏力是造成产后出血重要原因,在出血总数中占80%,产后出血大部分发生于产后2 h。所以,对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采取安全有效预防措施,能使产后出血发生率得以降低,保障产妇安全。本文主要分析卡孕栓预防产后出血临床效果,效果明显,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选取从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本院收治120例自然分娩产妇,随机分为缩宫素组(60例)与卡孕栓组(60例)。均为头位、单胎以及足月妊娠;无并发症以及妊娠合并症;无卡孕栓、缩宫素相关禁忌证;无凝血机制障碍、软产道裂伤以及胎盘残留。缩宫素组中,年龄为24~40岁,平均为(26.30±3.21)岁;孕周为38~42周,平均为(41.68±1.43)周;孕次为1~3次,平均为(1.21±0.32)次。卡孕栓组中,年龄为22~39岁,平均为(25.75±3.09)岁;孕周为38~43周,平均为(41.73±1.08)周;孕次为1~2次,平均为(1.02±0.03)次。对比两组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P>0.05,无统计学意义,但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在娩出胎儿以后,缩宫素组:20 IU缩宫素(国药准字H1999352,河南辅仁怀庆堂制药有限公司)肌内注射;卡孕栓组:1 mg卡孕栓(国药准字H10800006,东北制药集团沈阳第一制药有限公司)舌下含服。采用称重法测量产后出血量,娩出胎儿、无羊水后,将无菌纸浆垫铺于产妇臀下,一直到产后2 h,在离开产房时对产妇宫底进行挤压,将宫腔积血排出,称重分娩用纱布、纸浆垫。回病房以后,出血量收集使用灭菌纸浆垫,每次更换均需称重,直到产后24 h,1 mL血液相当于1.05 g重量,准确计算出产后2 h、24 h出血量。

1.3观察指标:详细记录并测量产后2 h、24 h出血量以及第三产程时间,对比两组产后出血病例数与不良反应发生率。

1.4统计学分析:数据统计分析应用 SPSS 16.0 软件,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百分数表示,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标准差表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两组产后出血量与第三产生时间对比:卡孕栓组产后2 h、24 h出血量以及第三产生时间明显低于缩宫素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产后出血量与第三产生时间见表1。

2.2两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与不良反应对比:卡孕栓组中,1例产后出血,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67%;缩宫素组中,7例产后出血,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1.67%,缩宫素组明显高于卡孕栓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缩宫素组并未出现不良反应,卡孕栓组中,腹泻1例。

表1 两组产后出血量与第三产生时间 ()

表1 两组产后出血量与第三产生时间 ()

分组 n第三产程(min)产后2 h出血量(mL)产后42 h出血量(mL)卡孕栓组 60 7.33±2.53 130.22±79.59 181.36±103.26缩宫素组 60 9.23±2.54 262.34±92.74 289.35±163.57 t 2.370 4.835 2.497 P <0.05 <0.05 <0.05

3 讨 论

分娩期,产后出血是较为严重并发症,是导致孕产妇死亡重要原因,产后2 h是出血高发时段,所以,产后2 h是预防产后出血重要时期[4]。卡孕栓属于前列腺素F2α衍生物,能选择性兴奋子宫平滑肌,对于子宫平滑肌能起到较好的收缩作用;卡孕栓能软化宫颈纤维组织,降解胶原,促进子宫进行协调有力收缩,同时能使子宫收缩频率增加,使得子宫发生强直性收缩,对肌层血管进行压迫,达到止血目的;卡孕栓半衰期较长,舌下含服能较快吸收,起效快,代谢快,药物持续作用时间为2~3 h。除此之外,前列腺素是在体内广泛存在不饱和脂肪酸,其效果同激素水平没有直接联系。宫缩素属于机体产生的一种自然物质,主要在子宫上段产生作用,使得子宫平滑肌选择性兴奋,有利于子宫收缩,能诱导子宫有节律收缩,药物持续作用时间为15~30 min;缩宫素存在受体饱和,在受体位点饱和以后,药物剂量增加不会产生任何作用,还会产生不良反应,由于抗利尿作用会减少尿量,造成水中毒,其半衰期为1~6 min。虽然缩宫素起效快,但是持续时间较短,受个体差异的影响较大。邵国丽[4]研究发现,舌下含服卡孕栓,给药方便,能加强子宫收缩,有效预防产后出血。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孕栓组产后2 h、24 h出血量以及第三产生时间明显低于缩宫素组(P<0.05);卡孕栓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67%,缩宫素组为11.67%,缩宫素组明显高于卡孕栓组(P<0.05)。这说明,卡孕栓舌下含服给药,安全、方便,能缩短第三产程,产后出血预防效果明显,符合邵国丽研究结果,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1] 孔祥尉.卡孕栓联合催产素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122-125.

[2] 李雅琼,吴仕元.卡孕栓不同时间给药联合缩宫素防治高危产妇剖宫产术中术后出血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0, 14(10):176-179.

[3] 肖兵,赵亚芬,张艳梅,邹淑艳.卡孕栓联合催产素在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4):34-37.

[4] 邵国丽.卡孕栓舌下含服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240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4(18):154-157.

R714.46+1

B

1671-8194(2015)33-0059-01

猜你喜欢
卡孕栓舌下宫素
麦角新碱联合缩宫素在高危妊娠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卡孕栓与麦角新碱分别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的疗效观察
分娩镇痛联合微泵静注缩宫素的临床效果观察
舌下片,舌下用
舌下片,舌下用
剖宫产术中舌下含服卡前列甲酯栓预防产后出血的疗效评价
舌下用药,避免“首过消除”
卡孕栓、米索在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间苯三酚联合缩宫素在产程活跃期的应用效果
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防治剖宫产产后出血5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