缬沙坦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5-10-28 10:41朱亚军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33期
关键词:缬沙坦心绞痛心血管

朱亚军

(河南省宝丰县人民医院,河南 宝丰 467400)

缬沙坦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朱亚军

(河南省宝丰县人民医院,河南 宝丰 467400)

目的 对缬沙坦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与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10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缬沙坦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产生心绞痛、心力衰竭及脑卒中的例数,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心血管疾病患者采用缬沙坦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对患者心律影响较小,有效降低了升高的血压,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缬沙坦;心血管疾病;临床疗效

心血管疾病是一种临床的常见疾病,是由于心脏和血管病变而引发的一系列疾病,其中包括了高血压、心脏病、高脂血症等,由于预后差、患病率较高、病死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都有及其严重的影响[1-2]。传统的治疗方法治疗后效果不显著,临床上则开始采用缬沙坦。本文选取我院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5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采用缬沙坦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对患者心律影响较小,有效降低了升高的血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10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患者。10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年龄范围为15~75岁,平均年龄为(47.25 ±5.28)岁。男性患者58例,女性患者42例。病程均在2~15年,平均病程为(10.25±2.58)年。对照组年龄范围为15~65岁,平均年龄为(41.76±4.22)岁;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2例;观察组年龄范围为25~75岁,平均年龄为(41.25±4.28)岁;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0例。100例患者中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为45例,缺血性心脏病患者为23例,高血压患者3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对于高血压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要提醒注意饮食调节,饮食以低盐、低脂肪为主,避免使用富含胆固醇的食物,并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合理使用降压药物,让患者的血压维持在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对于缺血性心脏病患者采用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药、钙通道拮抗药进行治疗;对于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每日1~3次服用双氢克尿噻治疗,每次25 mg,每日两次服用依那普利,每次10 mg。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缬沙坦治疗:给予患者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缬沙坦治疗,每日1次,每次80 mg,在7 d后根据患者的具体血压情况对用药剂量进行调整,改为每日1次,每次40~160 mg。

1.3评价指标:在治疗后患者的血压降至<140/90 mm Hg之后,对两组患者产生心绞痛、心力衰竭及脑卒中的例数进行对比。

1.4统计学分析:通过对两组患者各项记录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产生心绞痛、心力衰竭及脑卒中的例数,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产生心绞痛的为2例、心力衰竭的为2例,脑卒中的为1例;对照组中产生心绞痛的为8例、心力衰竭的为5例,脑卒中的为6例;具体如表1,经过统计学分析,两组在临床治疗效果方面,有显著差异,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 [n(%)]

3 讨 论

心血管疾病是心脏血管疾病的简称,是一种严重为了人类健康的疾病,有较高的病死率,根据调查研究现实,世界上每年死于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多达1500万人,在各种疾病所造成的死亡中排行首位[3]。心血管疾病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复发率和多并发症的特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也在日渐增长[4]。

缬沙坦是一种新型的血管紧张素二代受体拮抗剂类的药物,在使用于AT1受体水平上能够阻断RAs且增高的AngII并作用于AT2受体,对协管舒张有一定的作用,所以应用在临床上是具有重要的意义的[5]。作为一种新型的药物能够阻断阻断AngⅡ和AT1受体的重新组合,并且能够抑制血管的收缩,有一定的降压效果,能够在治疗过程中不对患者心律造成影响。

在本次的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缬沙坦治疗,作用于舒张血管是非常明显的,能对心血管的作用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在治疗后产生心绞痛、心力衰竭及脑卒中的例数上,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证实了缬沙坦治疗的有效性,临床治疗效果也是显而易见。

综上所述,对心血管疾病患者采用缬沙坦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对患者心律影响较小,有效降低了升高的血压,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1] 龙世琼.缬沙坦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 11(18):85-87.

[2] 刘江华.缬沙坦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肾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9):111-112.

[3] 刘莉.缬沙坦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4,11(12):167-167.

[4] 丁妍.缬沙坦治疗心血管疾病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24):155.

[5] 程飞,兰军,涂昌等.缬沙坦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3,19(21):141-142.

R54

B

1671-8194(2015)33-0066-01

猜你喜欢
缬沙坦心绞痛心血管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从缬沙坦结晶母液中回收缬沙坦
缬沙坦和雷公藤多苷联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的效果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
抗心绞痛联合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41例心绞痛伴焦虑抑郁症状的临床观察
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高血压合并蛋白尿46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