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配血患者次侧凝集的临床分析

2015-10-28 10:41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33期
关键词:微柱献血者血型

原 霞

(新疆自治区职业病医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91)

交叉配血患者次侧凝集的临床分析

原 霞

(新疆自治区职业病医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91)

目的 探讨交叉配血患者次侧凝集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 2013年8月至2014年2月选择在我院进行输血的1200例患者,都进行ABO血型正反定型及RH血型复检,然后进行交叉配血试验。结果 检测出22例次侧有不同程度凝集的病例,发生率为1.83%,受血者进行抗人球蛋白试验都为阳性,结果显示影响因素主要为纤维蛋白含量高、冷凝集素、免疫系统疾病与肾脏疾病。在22例交叉配血次侧凝集患者的疾病分布中,其中肾脏疾病4例,血液疾病4例,免疫系统疾病5例,贫血3例,胃肠疾病2例,糖尿病2例,肝硬化2例。结论 微柱凝胶法应用简单方便,不过影响输血前交叉配血的因素很多,我们需要针对不同疾病采取个体化方案,从而保证临床用血的及时性和安全性。

交叉配血;次侧凝集;肾脏疾病;微柱凝胶法

在当前输液应用中,需要常规进行血型鉴定、抗体筛查、交叉配血等试验,其中微柱凝胶法作为输血检测新方法因其高度灵敏性及准确性,能降低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当前应用比较多[1]。其主要是利用红细胞的抗原抗体在微柱凝胶腔和凝胶介质中发生的免疫凝集反应来达到检测的目的[2]。不仅可以检出IgM类血型抗体,也可检出IgG类不完全抗体,也具有标本用量少、特异性强、操作简单、灵敏度高等优点[3]。但也出现一些新的情况,例如交叉配血次侧发生凝集反应;导致交叉配血不合,配血困难,影响临床急救输血[4]。本文具体探讨了交叉配血患者次侧凝集的临床应用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2013年8月至2014年2月选择在我院进行输血的1200例患者,纳入标准:年龄20~80岁;献血员的抗体筛查为阴性;排除重复输血患者;知情同意。其中男672例,女528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79岁,平均年龄(55.36±2.14)岁;收集自愿献血者抗凝血标本3 mL,同时取等量接受输血患者的EDTA抗凝血标本,收集这些标本,采用离心技术分离血液中红细胞与血浆,将红细胞收集,制备细胞悬液,保存备用。

1.2检测方法:选择美国强生提供的Ortho BioVue离心机和孵育器,并且有提供BO/Rh正反定型血型卡、低离子强度盐溶液(BLISS液)、抗人球蛋白(IgG,C3b/C3d)检测卡;而ABO血型反定型用红细胞及抗体筛选红细胞由上海血液生物医药有限责任公司提供。受血者、献血者交叉配血前,需检查ABO血型,并进行RH血型复检。次侧出现凝集者加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交叉配血试验:制备输血患者、献血者的红细胞悬液和血浆,红细胞悬液浓度约0.6%,分别加入50 μL献血者红细胞悬液和50 μL受血者血浆于主侧,相反加入50 μL献血者血浆和等量受血者红细胞悬液于次侧,孵育15 min后离心,2000 r/min,5 min。阴性表示红细胞沉于管底,阳性表示红细胞在微柱凝胶上或凝胶中悬浮。

1.3统计方法:选择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的收集与处理,进行t或卡方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2.1次侧凝集比例:在1200例微柱凝胶法配血结果中,检测出22例次侧有不同程度凝集的病例,发生率为1.83%。然后对献血者的不规则抗体进行筛查,对受血者进行抗人球蛋白试验都为阳性。结果显示影响因素主要为纤维蛋白含量高、冷凝集素、免疫系统疾病与肾脏疾病。见表1。

表1 22例次侧凝集原因分析

2.2患者比例:在22例交叉配血次侧凝集患者的疾病分布中,其中肾脏疾病4例,血液疾病4例,免疫系统疾病5例,贫血3例,胃肠疾病2例,糖尿病2例,肝硬化2例。

3 讨 论

在输液应用中,当前需要进行交叉配血,使受血者与献血者的血液间没有可测的不相配合的成分[5]。微柱凝胶法是近年来逐渐被普遍使用的一项免疫检测新方法,在医院输血科普遍使用。其通过红细胞抗原抗体在微柱凝胶腔、凝胶介质中发生的肉免疫凝集反应来达到检测的目的,具有标本用量少、结果可长期保存、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优点。微柱凝胶法除能避免ABO以外的血型抗体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外,还能降引起患者直接抗人球蛋白阳性其他因素均检测出[6]。

在微柱凝胶法实际操作中,也会因为一些因素而导致次侧凝集,从而影响临床安全用血。特别是次侧出现凝集反应的阳性率也显著增加,导致交叉配血不合,配血困难,影响临床急救用血[7]。为了保障对于结果分析的均一性,本文收集资料为次侧凝集而献血者不规则抗体筛查均为阴性。本文采用了微柱凝胶法,在1200个病例中共检测出22例次侧有不同程度凝集,发生率为1.83%,影响因素主要为纤维蛋白含量高、冷凝集素、免疫系统疾病与肾脏疾病。

同时通过分析,在22例交叉配血次侧凝集患者的疾病分布中,其中肾脏疾病4例,血液疾病4例,免疫系统疾病5例,贫血3例,胃肠疾病2例,糖尿病2例,肝硬化2例。血液病、肾脏疾病瘤等大都反复多次输注红细胞,可使得机体产生同种抗体,造成红细胞被致敏;部分患者体内含有较高效价的冷凝集素,在温度较低时可发生交叉配血不相合。为肝硬化患者由于门静脉压力增高,脾功能亢进,所致机体的免疫功能亢进,使患者产生抗体的频率及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水平较正常人升高[8]。而对于贫血等需要长期反复输血的患者,为了防止同种抗体的产生,可适当延长红细胞输注间隔时间,尽量输注制备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应结合临床病情、输血史、用药情况,分析原因并选择合适的血液成分进行输注,以保证临床输血安全[9]。

总之,微柱凝胶法应用简单方便,不过影响输血前交叉配血的因素很多,我们需要针对不同疾病需要采取个体化方案,从而保证临床用血的及时性和安全性。

[1] 杨滨,陈静,薛恒,等.肝功能异常患者血清中自身抗体检测及意义[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7,41(2):163-165.

[2] 姚秀俊,宋嘉,高燕.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分析[J].上海医药,2007,28(3):135-137.

[3] Philip J,Biswas AK,Hiregoudar S,et al.Red blood cell alloimmunization in multitransfused patients in a tertiary care center in Western India[J].Lab Med,2014,45(4):324-330.

[4] 秦玲,韩梅宁.180 例肝硬化患者输血前抗体筛查结果分析[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1,26(3):153-154.

[5] 唐长久,王华,李瑞云,等.微柱凝胶配血次侧不合17例临床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05,18(1):6-9.

[6] Noumsi G.The role of automated gel column testing technology in enhancing transfusion safety[J].MLO Med Lab Obs,2014,46(7): 34-36.

[7] 白玉萍.严重冷凝集素引起配血困难1例报告[J].中国输血杂志, 2008,1(1):29-31.

[8] 张慧莲,杨婷,于洋.680 例交叉配血次侧凝集的结果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9):67-69.

[9] Jackson HT,Oyetunji TA,Thomas A,et al.The impact of leukoreduced red blood cell transfusion on mortality of neonates undergoing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J].J Surg Res,2014, 192(1):6-11.

R692;R446

B

1671-8194(2015)33-0119-02

猜你喜欢
微柱献血者血型
磁性微柱阵列制备及驱动研究*
基于空气紊流的中空底孔微柱阵列设计及强化散热数值研究
高精度镍微柱阵列模具的制造*
[聚焦6·14]世界献血者日来临前,了解一下无偿献血流程吧
2018年南宁市无偿献血人群分布特征分析
你是Rh(-)血型的准妈妈吗
影响单采献血者保留的相关因素分析
无偿献血者发生献血不良反应后再次参加献血的情况调查研究
你是Rh(一)血型的准妈妈吗
用于细胞三维培养的集成微柱阵列的微流控芯片设计与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