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发作期应用小剂量低分子肝素的治疗效果

2015-10-28 10:41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33期
关键词:小剂量肝素阻塞性

王 军

(湖北省十堰市茅箭区人民医院内科,湖北 十堰 442012)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发作期应用小剂量低分子肝素的治疗效果

王 军

(湖北省十堰市茅箭区人民医院内科,湖北 十堰 442012)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发作期应用小剂量低分子肝素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70例处于急性发作期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小剂量的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出现率。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3%,而对照组为65.7%,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只有1例(2.9%),而对照组有8例(22.9%),两组差异较大(P<0.05)。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发作期使用小剂量的低分子肝素具有较好的疗效,且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出现率,值得临床的广泛应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小剂量低分子肝素;疗效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种常见的多发疾病,患者肺部的气流受到限制,主要症状有呼吸困难、长期咳嗽和咳痰等[1],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治疗,还会产生其他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在临床治疗中,由于患者通常是急性发作,因此需要及时控制病情,减轻患者痛苦。低分子肝素是从肝素中分离出来的一种药物,具有较好的抗凝血功能,且只需小剂量即可,患者服用后的不良反应较小,本次研究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急性发作期,使用小剂量的低分子肝素治疗,获得较好的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从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处于急性发作期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7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标准,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其中观察组有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56~78岁,平均65.4岁;对照组有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58~76岁,平均66.7岁。两组患者在一般临床资料的对比上无明显差异(P>0.05),因此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治疗,给予吸氧,使用抗生素药物以防炎症的扩散,并使用支气管扩张剂来加强血管的活性,使用剂量可以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调整。由于患者是急性发作,因此在治疗期间,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密切观察患者症状的改善情况,如有异常情况及时给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使用低分子肝素的皮下注射,每天两次,每次2500 U,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均为1周。

1.3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2]:观察两组患者肺部各项指标的恢复情况,血管慢性阻塞的改善状况以及不良反应的出现情况。

显效:患者的咳嗽及喘气症状明显缓解,心功能检测超过1级,肝颈静脉没有回流现象,且下肢水肿现象消失,尿量增加>600 mL;有效:患者咳嗽和喘气症状有所改善,心功能检测未达但靠近1级,肝颈静脉回流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下肢水肿现象基本消失;无效:患者以上症状没有改变,甚至病情恶化。

1.4统计学处理:本次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如表1所示,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3%,对照组为65.7%,两组对比差异较明显(P<0.05),观察组的显效率提高幅度较大,可见使用小剂量的低分子肝素后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提高。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n(%)]

观察组患者在治疗中有1例(2.9%)出现不良反应,观察组有8例(22.9%)出现不良反应,两组对比差异较大(P<0.05),因此使用小剂量的低分子肝素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3 讨 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由于患者长期缺氧,二氧化碳含量较高而导致血液流向异常,且慢性缺氧会使红细胞数量增加,提高了血液的黏稠度。肺部血管出现血栓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处于急性发作期的主要症状,患者肺部释放较多组胺,血小板开始积聚,血管内皮肿胀,逐渐形成纤维栓,导致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因此容易出现血栓。肝素是一种多糖复合物,它带有负电荷的硫酸和糖醛酸基因,可以激活抗凝血酶,控制凝血因子的活性[3]。低分子肝素是从肝素中分离出来的,但是抗凝血功能比肝素要好,它可以有效防止血小板聚集和黏附,降低血黏度,进而预防血栓的形成。

有慢性肺疾病的患者通常是肺部产生了阻塞,红血细胞多聚集于肺部,且肺部容易感染病菌,给患者带来更大的困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发作期病情通常比较危急,在及时的治疗后会有所改善,但是很少有患者从根本上获得治愈。本次研究引入小剂量的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能较快改善急性发作期患者的病情,且预后较好。观察组在常规使用抗生素和支气管扩张剂的基础上,加入低分子肝素的皮下注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7%(P<0.05)。观察组患者的显效率达71.4%,而对照组只有31.4%,两组对比差异较大(P<0.05),且观察组在治疗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较少,只有1例患者,而对照组有8例,可见小剂量低分子肝素的使用可以显著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使用安全性。

小剂量的低分子肝素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机制如下,它可以通过阻止肺部血管内皮素的效用,降低血液的黏稠度,防止血管收缩,从而改善病情[4]。低分子肝素无法和血浆蛋白相结合,因此不会影响血液的成分,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大部分患者对低分子肝素的耐受性较强,没有出现较大的不良反应,也没有产生并发症,可见低分子肝素较好的控制了血液中的移动血栓。总之,在治疗处于急性发作期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时,加入小剂量的低分子肝素可以获得显著的疗效,患者的病情得到较快的控制,改善情况较好,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降低了疾病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也具有较好的预后。治疗过程中,患者的出血症状明显减少,血液黏度降低,缺氧情况减少,治疗后肺部功能明显得到改善,因此值得临床的广泛应用。

[1] 赵静.小剂量低分子肝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护理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24):203-204.

[2] 刘艳琰,田玉恒,马原.小剂量低分子肝素钙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2(6):165-166.

[3] 赵素省.小剂量低分子肝素钙在慢性阻塞性肺病中的应用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160-161.

[4] 李志波,林淑媚.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0,10(22):167-168.

R563.8

B

1671-8194(2015)33-0128-02

猜你喜欢
小剂量肝素阻塞性
小剂量喹硫平对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增效作用的比较研究
水囊联合小剂量催产素应用于足月引产的临床疗效观察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患者的凝血功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焦虑抑郁症状与CAT评分的相关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GDFT联合小剂量甲氧明在胸腹联合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小剂量 大作用 肥料增效剂大有可为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费森尤斯血液透析机中肝素泵的故障处理及日常维护保养